趙亮 葉曌 徐珂 陳革豫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醫藥學院,陜西西安 712046)
從古至今,人們從未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有絲毫的懈怠,而不同時代對“美”的定義皆有不同,但“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一白遮百丑”似乎一直以來都備受推崇,白皙的肌膚自然是美的標配。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的人對變美護膚有了新的認識和要求,在常規美白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安全溫和無刺激的調節方式。縱觀古今,古代人更是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從未停歇,從日常的胭脂水粉,到歷代醫家的美容美白組方,有很多美白的實例可以追溯。在這其中,白芷是眾多醫家特別善用的美白中藥之一,但其在現代研究中被發現具有呋喃香豆素類光敏性成分,而被禁止添加在化妝品中,因此限制了其在美白產品中的應用。如果能清楚地分析出白芷中的美白活性成分,建立白芷中美白活性成分與呋喃香豆素類成分之間的關聯度,在保留美白活性成分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呋喃香豆素類成分的含量,就可能進一步對白芷相關產品進行研究和開發。
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等功效。其中主要含有香豆素類成分,例如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等,另外還含有少量揮發油等。白芷的現代藥理作用研究表明,白芷水煎液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所含成分中的異歐前胡素還具有降血壓的作用[1,7,9]。
有諸多記載可以對白芷的美白作用予以肯定和追溯。有研究表明[2],雷公炮制藥性解中記載白芷的功能有潤膚除皺、悅澤容顏、去斑白面、長發潔發、烏須黑發、除臭香身、白牙香口;《神農本草經》中謂白芷“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無論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均把白芷作為制作面脂的主藥,可以美白,又可美體。《肘后備急方》卷八中也記載,將等分的川芎、白芷、藁本磨為細粉,涂身,可使肌膚潤滑美白[3-8]。白芷在古代美白方劑中也較為常見,有研究[4]查閱包括《普濟方》《本草綱目》《肘后備急方》《備后千金急方卷》《神農本草經》《外臺秘藥方》等在內的104部中醫中藥著作,其中記載的美白外用方劑中收錄白芷的就有有119個。由此,不難看出在中醫藥美白的歷史長河中,白芷在美白方面的應用是有據可尋的。
有研究[5]對白芷的美白活性部位進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對比了白芷不同提取部位的美白活性及香豆素類物質含量,期望找到光敏物質含量低而美白效果較好的活性部位;該研究主要采用酪氨酸酶抑制試驗方法和人體美白試驗測定了白芷不同提取部位的美白活性,并采用HPLC測定白芷不同提取部位中所含香豆素類物質含量,研究結果表明,白芷水提液比醇提液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更強,且在人體美白活性實驗中活性更高,而香豆素類物質含量較少,從而顯示白芷美白應選用其水溶性部位,但該研究并沒有分離得到白芷中起美白作用的單體成分,為后期白芷的進一步研究發展提供了參考。
同時,也有研究[6]就白芷提取物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進行了評價,其研究將白芷通過95%的乙醇進行提取,再采用不同極性的溶劑進行萃取,各萃取相再測定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結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強,而石油醚部分和萃取后水部分則對酪氨酸酶均無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均對白芷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進行了評價,但最終均未分離得到美白功效明確的單體活性成分。
酪氨酸酶廣泛分布在微生物、動植物以及人體中,是生物體合成黑色素的關鍵酶;它是一種含銅的金屬酶,可催化L-酪氨酸羥基化轉變為L-多巴,進一步氧化L-多巴形成多巴醌,進而形成色素,其在人體中過量表達是導致雀斑、黃褐斑、黑色素瘤等色素沉著疾病的主要原因。當然,酪氨酸酶只是黑素產生過程中較為關鍵的一種酶,黑色素的合成是一個復雜的多步反應,因此,酪氨酸酶抑制實驗只能初步地評價待測成分的美白功效。
其中,由于黑色素的合成機理相對復雜,美白活性成分可能同時作用于多個靶點,甚至可能存在對多種酶均具有抑制作用,一般情況下,化妝品的美白功效評價需要在了解配方思路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綜合評價。現階段對美白產品進行美白功效評價的方法大致可分為體外法和在體法。其中,體外法則包括生物化學法、物理化學法、細胞生物學法等。其中,較為方便簡單的方法就是測定其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基于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來評價中藥提取物的美白活性,其測定原理則基于酪氨酸酶可以催化氧化左旋多巴生成多巴醌色素,該色素在475nm處有最大吸收,因此,通過測定加入中藥提取液前后對酪氨酸酶催化氧化生成該色素多少的影響,進一步評價所加中藥提取液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為了進一步分析白芷中的美白活性成分,可基于酪氨酸酶抑制實驗,聯合DPPPH清除實驗進行初步評價,進而在白芷醇提物和水提物的基礎上,利用不同極性溶劑進行萃取,將各萃取相再進行酪氨酸酶抑制實驗和DPPH清除實驗,以綜合評分的方式對白芷不同萃取相的美白作用進行評價,可以彌補單用酪氨酸酶抑制實驗可能造成的實驗偏差。在得到綜合評分較高的萃取相以后,將該萃取相進行分離分析,試圖分離得到白芷的美白活性成分。在建立基于酪氨酸酶抑制實驗評價白芷的美白功效的同時,注意最終所得的萃取相中呋喃香豆素類成分的含量,如最終可以得到美白功效確切且其中呋喃香豆素類成分含量又少的組分,就對白芷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一方面,廣闊的市場需求提示我們挖掘美白活性良好的中藥提取物或者天然的美白活性物質是尤其必要的,另一方面,對歷代醫家喜用的美白中藥白芷中的美白活性成分的深入分析有助于中藥美白活性成分的結構修飾和新型美白功能因子的挖掘有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