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濤 汪佳琪 劉孝梅 程雅莉 張平英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根據個人喜好或用途進行工藝品的定制。咸陽師范學院數名同學結合本校藝術設計與服裝設計專業特長,開展了“個性工藝品定制屋”項目研究,對個性化工藝品的發展前景、面臨的困境及出路進行了初步研究。
工藝品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時尚元素[1],是一個最崇尚個性化的行業,在看慣了各種工業感和高科技感十足的產品之后[2],人們對彰顯個性,表達特定情感的包涵獨特自我元素的工藝品更加青睞,個性化工藝品的定制成為發展潮流。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個性化必將成為工藝品行業發展的共同方向,在這樣的市場發展趨勢下,個性化工藝品的定制就會擁有超強的發展空間。工藝品采取個性化的定制方式,每一件產品就像被賦予了生命一樣,給人們的心靈帶來和諧和撫慰。有些工藝品還可以讓消費者參與其制作過程,更讓人們享受到創意和手工制作的愉悅。
其次,我國工藝品文化博大精深,但簡單的復制肯定是不符合當下的審美趨勢和市場需求的。采取個性化的定制方式可以從工藝品文化的特征入手,提取工藝品所蘊含的、與其相生相伴的傳統文化和美感,然后經過理性的思考,將時代的審美精神注入其中,使傳統工藝品行業更具活力。
我國工藝品產業具有雄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并對其他文化藝術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傳統工藝品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產業。順應社會發展潮流,開展個性化產品定制,既能更好地弘揚和傳播傳統文化,也會成為工藝品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方向。
近些年我國工藝品行業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取到了長足發展,私人訂制的產品運營模式也應運而生。但是,我國工藝品行業多以私營企業為主體,工藝品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大多企業市場競爭力較弱,隨著行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工藝品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個性化私人定制作為工藝品制作售賣的一種創新形式,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消費者,但也暴露了如產品雷同,缺乏創新設計等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總體而言,我國工藝品行業個性化定制模式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困難。
隨著就業環境的改善,大多青年人不愿意從事傳統工藝品加工行業,特別是手工藝品行業缺乏后續人才已經成為發展阻力之一。
工藝品人才設計藝術、制作技藝多個領域,可以分為專業型人才和非專業型人才,當前從事傳統工藝品制作的多是老年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這部分“手藝人”越來越少。即使在手工業發達的日本,從事手工藝行業的年輕人也在以每年28%的速度銳減。另外,現有的工藝品從業人員,要么懂藝術不懂加工制作,要么擅長技藝卻無藝術設計靈感,從事工藝品加工的專業型技術人才比較缺乏,面臨著斷層問題。
個性化工藝品、手工工藝品最大的市場優勢就是產品的獨特性、個性化,不是同質化的工業品。而這種產品的特殊性,就導致其加工制造不能采用的大工業化生產模式,生產效率往往較低,產量會受到嚴重限制。
另外,從事工藝品加工的技藝傳承與學習往往比較費時費力,生產工人也會因為天賦、從業經驗等限制,無法快速掌握生產技巧,這也就從另一方面制約了工藝品的生產效率。
當有市場需求,而生產不足的時候,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制約行業發展。
手工工藝品作為一種有形的物體和文化藝術品,必須有與眾不同的優勢才能延續自身的生命。然而,為了追求在生產效率,很多企業只是機械地復制、甚至批量化生產以追求短期利潤。這種簡單地復制使得產品工藝創新和產品特色化差異化受到限制,可獲得的利潤空間相對有限。當前很多民間手工藝品制作企業也沒有做好產品創新工作,對產品材質的選擇,造型或是藝術表現形式,工藝技術的突破,總是維持在原有的思維上,這樣一來產品就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與消費者的生活越來越遠,進而導致市場萎縮。
另一方面,部分傳統手工藝品有一定的地域性,生產多為就地取材,手工匠人大多缺乏對外交流,也會因缺乏開放性而形成思維模式的固化僵化,產品研發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無法適應現代化審美需求。[3]
還有,部分產品引入新設計風險太高,而工藝品企業往往規模較小,應對經濟風險能力不足,使得很多企業放棄創新嘗試。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轉變與提升,手工藝品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很多工藝品企業對消費者的需求把握不準,經常是有市場而無產品,或是有產品而無銷量,總是處于矛盾中,同時個性化工藝品的市場知名度還不夠高,這都給個性化工藝品的持續發展造成阻礙。
一個產品、一個企業的成長,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打造品牌,工藝品企業也急需打造品牌。通過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效的產品宣傳運作贏取用戶口碑,打造品牌形象,才能促進市場重新煥發活力,否則就難以打開市場、難以拓寬銷售渠道。國內多數工藝品企業未能創造性地去適應市場、開拓市場,工藝品的創新不能與時俱進,更多企業關注的是技藝、工藝、藝術的傳承,關注的是工藝品的加工制作,不但缺乏品牌意識,市場影響力弱,而且營銷能力仍存在諸多不足,市場適應程度低。
工藝品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時尚元素,近年來,國內工藝品市場蓬勃發展,但大量低價粗糙工藝品影響著行業發展,低層次、小規模、無創新、經濟效益差,專業高層次人才不足,對行業的沖擊很大。工藝品企業只有瞄準消費者的需求,創造性地去適應市場并不斷開拓市場,對產品的用料、外觀設計、藝術表現形式、制作工藝技術進行突破創新,改革運營模式,方能重振市場。
工藝品相較于普通商品,更需有一定程度的可觀賞性或者說藝術價值,特別是個性化工藝品對產品的設計及其附加價值的要求更高。創新創造就顯得尤為重要,成為每一個個性化工藝品的核心。通過創新,打造擁有靈魂的工藝品。“個性化”在產品上的定位和創意是其核心所在,只有根據消費者的喜好和審美情趣去設計產品,才能使其大受歡迎。
“個性化”要求每一件產品都不只是一件工藝品,更是一件擁有靈魂的工藝品[4]。它在擁有精美外觀的同時,還應該體現豐富的藝術思想內涵,體現出工藝品購買人的美好期盼和愿望,傳達著美好的情感與祝愿,甚至必要時可以有購買人參與產品制作的過程。不同于大多數傳統的工藝品,個性化定制的每一件藝術產品在保有基本的藝術要素外,還應該具有針對性的獨立設計,體現購買人的個人思想。
另外,“個性化定制”在產品定位上也與一般的工藝品有所不同。一方面,必須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只傳承而不創新會跟不上時代,一味創新又容易走樣。另一方面,個性化定制的工藝品在創新上必須處理好產品創新、藝術創新和購買人的意愿之間的關系,在維持社會公序良俗的基礎上盡量滿足產品購買人的意愿。
隨著人們的審美素養日益提高,社會對工藝美術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我國的文化工藝品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中,個性化工藝品產業作為一個新興領域也剛剛起步,建立一種以團隊合作為基礎的名家“工作室制”[5],可以帶動工藝品行業更好地發展。
首先,“工作室制”可以更好地打造品牌。傳統工藝品制作人往往缺乏商業思維和運作意識,在產品宣傳、品牌打造上也沒有自己成熟運作的模式,這就導致了很多好的藝術產品藏在深山人不知。建立“工作室制”,工作室就和產品形成了掛鉤關系,當用戶對產品滿意的時候,就會對應地給予“工作室”良好的口碑,從而形成品牌效應,為個性化工藝品定制的市場發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工作室制”可以更好地培養專業人才。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復興傳統手工藝產業,提倡現代學徒制度,“工作室制”可以形成有效的師徒培育模式和技藝傳承體系,有利于基本工藝技術的保護,也有利于不斷培養專業的藝術工作人才,既可以培育和穩定工藝品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人們對私人定制比較感興趣是因為私人定制產品更能體現產品購買人的意愿,依靠制作藝術和藝術創新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和創作。以個性化工藝品的私人訂制為切入點,以獨特的制作條件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定制,提高了消費者產品使用的幸福感。在私人定制中,客戶會注入更多情感和期盼,可以有效地契合市場需求,實現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這會給工藝品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面對個性化工藝品的產品差別性和單一性,常規生產模式的生產成本和加工質量控制就比較困難。借助現代生產制造技術,在加工工藝、材料選擇等方面進行革新,例如,可以使用新型可替代材料,融入現代化的工藝元素以滿足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利用計算機輔助制造,可以有效提高生產能力,例如3D打印技術。也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將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格融入現代化產品中。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客戶和制作者的充分交流,甚至實現在線銷售和線上互動體驗等。
總之,針對不同消費受眾,打造新型工藝品定制與銷售方式,即,個性化工藝品私人訂制,可以改變以往批量生產的產品重復性,滿足消費者獨一無二的獵奇心理,打開工藝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