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宗
(西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普蘭中波轉播臺,西藏阿里 859500)
中波廣播發射是廣播電視信號傳遞到千家萬戶的主要途徑,是實現廣大偏遠地區廣播電視信號接收順利、穩定的基礎。傳統的中波廣播發射主要依靠人工管理,有時會出現信號不穩、信號中斷、主機備機沒有有效切換等情況,影響廣播電視節目的播放質量和效果。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代替人工管理,實時監控中波廣播發射的狀態,及時發現故障并啟動備機,及時發出故障預警提高維修效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是提高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穩定性和質量的關鍵,其應用應當得到重視。
在中波廣播發射過程中,發射系統是重要的基礎設備,發射系統的狀態良好且穩定是保證中波信號穩定發射的前提。應用計算機技術能夠對發射系統進行實時監控,24h不間斷掌握發射系統的電路狀況、溫度狀況、濕度狀態等方面的信息,確保整個發射系統處于比較安全且科學的運行狀態區間,從保證發射狀態入手保證中波廣播發射的質量[1]。計算機技術對發射系統狀態監控主要包含幾個方面:
動力系統主要指發射系統的供電系統,供電的穩定是中波廣播發射穩定的重要保障。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的動力系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普通接入的市電,另一個是備用電源。通常情況下,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的動力由市電提供,若市電未處于正常供電狀態,要想保證中波廣播發射系統正常運轉需要及時切換備用電源。在計算機技術的監控下,數據采集設施可以將系統中的電力運行情況實時采集并反饋給監控系統,一旦發現市電供應存在問題,系統可自動切換備用電源,處理效率遠高于人工處理。
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為了保證信號發射的質量,通常會準備兩套信號源,一套用于日常發射,作為主信號源,另一套則作為備用,只有主信號源發生故障時才會啟動。備用信號源的存在是為了在主信號源出現故障時能夠及時接替,保證中波廣播信號發送不間斷,保證播出穩定。應用計算機技術后,信號源的工作狀態可隨時處于監控之下,一旦發現主信號源出現參數問題,計算機系統直接切換參數相同、符合工程標準的備用信號源,優先保證中波廣播的穩定發射。
中波廣播發射過程中,發射設備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若系統的動力和信號源正常但發射設備異常,也會造成嚴重的發射事故。將發射設備置于監控之下,能夠有效借助計算機技術和系統的自動化保證發射設備的狀態穩定,確保信號發射正常。通常情況下,中波廣播發射系統對發射設備也會準備一套備用,并保證備用機的狀態隨時可用。一旦發現主發射設備故障,計算機系統可自動切換至備用機,保證中波信號發射質量。
在未應用計算機技術的過去,中波發射系統的故障只能通過維修人員進行判定,判斷依據是簡單的工具、運行的聲音和工人的經驗。這些都難以在短時間輔助維修人員確定故障類型、固定故障發生位置、判斷排除故障所需技術操作,直接影響中波發射系統的運行穩定,影響中波信號的發送質量[2]。應用計算機技術的情況下,遠程控制中心可以借助信號采集設備無間斷記錄中波發射系統的運行數據,整體判斷故障的類型、位置、出現原因,并在切換備用保證發射質量的同時向維修人員進行自動報警。計算機系統的自動報警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語音播放、燈光閃爍提醒、系統信息提醒等,能夠輔助維修人員快速判斷故障,為提高故障排除速度和排除質量提供助力。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遠程監聽技術正在快速進步,監聽范圍、監聽分貝覆蓋程度等都在逐步擴大,為維修人員的故障判斷和維修工作開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遠程監聽、自動報警技術的成熟,大幅度節約了中波發射系統運行的人工成本,提高了系統運行的效益。
計算機技術不僅是推動中波發射系統自動化控制的關鍵,也是系統實現智能化控制的核心元素。通過采集設備獲取中波發射系統的參數狀態,通過編程程序對參數波動所代表的情況進行分類判斷,自動輸出相應的中波發射系統操作指令,使中波發射系統逐步脫離人工控制的范圍,是實現中波發射智能化的主要方向。目前,中波廣播發射系統采用的采集設備多為CYK-800采集器,這種采集器可以將所采集到的系統狀態轉換為數據進行存儲、輸送和共享[3]。將采集器通過以太網接口進行轉換后還能夠滿足計算機監控系統的訪問需求,成為中波廣播發射系統自動識別、遠程控制的一個部分。依靠可接收系統指令、識別指令并作出相應動作的操作設備,中波廣播發射系統可以實現對整個信號發射過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各種調換、開關的控制效率,保證信號發射質量。當中波廣播發射系統能夠實現一系列復雜的操作控制后,工作人員就可以實現真正的遠程管理,在全球任意位置對中波廣播發射系統進行監控和管理,從而大幅度降低中波發射的人力成本,提高其經濟效益。
中波廣播發射系統運行時,電磁場的干擾是影響信號發射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因為中波廣播的發射多以電磁波的形式來進行,可操作性較高但遠程可控性有限。傳統人工干預中波廣播發射系統運行過程中,電磁場干擾很難有效消除,信號發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應用計算機技術,中波廣播發射系統能夠借助電流采集、磁場采集信號設備來掌握系統周邊干擾性電磁場的情況,及時通過電纜傳輸的方式切斷電路,降低電線產生的電磁場干擾,為信號的發射和傳輸創造穩定的通道,保證信號發射質量。這種隨機應變的處理方式只能依靠計算機系統來完成,人工操作的難度非常大,是計算機技術應用的主要價值之一。
計算機技術除了在上述提到的監控、自動報警、智能化控制等方面有較大的應用價值,還在一些較為基礎的部分擁有應用的價值。比如:應用計算機技術對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的信息數據進行保存、備份、下載、共享、對比,滿足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管理人員對系統的全面掌控和管理,為系統零部件的維修、更新換代提供參數基礎,提高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的運行效率。又比如:建立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的電子病歷,將系統曾經出現過的故障、經歷過的保養和維修都以數據的形式記錄在案,并以此為基礎做系統可能出現故障的應急預案,儲備于系統這種用于應對各種故障。再比如:將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的操作、保養、維修等與操作人員系統編號相聯系,為系統故障責權劃分奠定基礎,作為參與系統運維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數據參考,提高相關人員考核的質量和準確性。在防雷接地環節中,中波廣播發射系統借助計算機技術能夠有效計算接地電阻,監督防雷接地系統的運行狀態,及時對發射系統信息進行備份保存,必要時提供還原功能,保證在系統遇雷擊時的安全程度。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對中波廣播發射系統有多方面的輔助作用和效果,其應用是推動中波廣播發展的重要力量。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既能夠保證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的運行質量,又有助于發射系統的運維和安全管理,還能夠為工作人員提供遠程監控管理的渠道,非常值得相關領域管理團隊的重視。隨著中波廣播發射系統的逐步成長,計算機技術還有可能在其他方面發揮出自己的價值和作用,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信號的發射和傳輸效果,為使用人員提供更優質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