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民
(新疆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開展基建工程建設時,施工合同作為統領整個工程全局的重要性基礎文件資料,必須對其予以重視。因為施工合同,是劃清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的重要契約,更是具有法律效應、維護雙方權益的重要文件。因此,必須重視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從合同的訂立到合同的履行以及最后的驗收,全方位予以科學的管理和有力控制,避免合同陷阱、規避違約風險、保障工程質量。
如果建設項目不簽訂科學合理的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將不予備案,造成施工混亂、利益沖突等問題,雙方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在施工管理中,合同的法律效力自合同簽訂后立即生效,承包人、發包人必須按合同約定及時履行責任和義務,且合同簽訂后不允許隨意進行更改或者調整。因此在合同簽訂之前,雙方代表人要對合同仔細研讀,確保達成共識后再簽訂。承包方承擔著施工操作的重擔,需在專業團隊的帶領下科學制定施工方案與計劃,以保證在規定工期內順利完成施工,并滿足合同中對施工方案的要求。在合同規定期限內,若沒有及時完成施工建設,承包方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若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或違規操作等行為,都屬于違反合同規定,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此可見,施工合同對建筑管理以及工程雙方權益的保障有重要意義,必須在已有管理的基礎上對管理方式進行及時創新,發揮合同應用的最大價值。
“陰陽合同”是指簽署合同的人同時簽訂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建設合同,合同的內容不同,兩個合同的招標對象相同,但合同中給出的具體條件不同。例如,項目資金、項目工期等。“陽合同”是指建設單位按照招標法簽署并在項目管理部門注冊的建設合同,而“陰合同”是指由建設單位根據招標書簽訂的合同,雙方避免受到政府部門的監督,并發揮法律的作用。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陰陽合同”具有廣泛性。主要是根據施工內容,在招標前后簽署“陰陽合同”。例如,在招標之前,建筑單位與施工單位就通過談判的方式簽署了相關合同。但是,為執行項目管理辦公室的提交流程,將補充招標程序,簽署符合法律規定的“陽合同”做樣子給政府部門看[1]。
合同信息的交流在企業間的合作中起著關鍵作用,企業內部的合同信息交流同樣重要。如果合同簽訂部門與合同履行部門或其他相關部門缺乏必要的信息溝通,勢必損害企業利益。在實踐中,會發現許多公司并沒有完全意識到溝通項目合同信息的必要性,并認為這只是一張紙,對項目實施過程影響有限。管理者只看重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進度、安全等方面,對合同中約定的施工界限、責任劃分、費用承擔、風險防范等方面容易忽略。部分施工企業在沒有全面掌握合同條文內容,或者部分內容的修正、變更未及時進行傳達,合同信息溝通不到位的情況下,冒然開工建設。脫離合同進行施工,出現問題后再進行補救,這不但會大大增加企業生產成本,而且還會提高企業出現施工延期等不良狀況的幾率,使其因為自身原因導致施工變更承擔巨額賠款的責任[2]。
制定標準化、體系化、制度化的合同訂立流程,是降低雙方合同管理風險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詳盡到位的前期工程考察,和全面系統的責任與風險劃定工作,在合同訂立之初,就明確各類行為的后果和相應的成本。減少雙方在建設中遇到的突發狀況,消除施工中的扯皮與責任不明,從而極大的降低雙方的合同管理風險。具體而言,要依照工作規范開展基建工程施工合同的訂立,從工程建設目的、工程建設要求,到具體需要使用的技術指標、建設材料標準、人員雇傭情況、保險類型、責任交割時限、突發事故處理、不可抗力因素免責條款等方面,細化合同內容,保障合同制定的標準化與體系化[3]。
在建設項目的施工管理過程中,需要建立比較完善的合同管理體系,合同管理不能在一個部門完成,需要工程技術部門、物資管理部門、規劃管理部門、法務管理部門的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管理工作覆蓋得比較全面,從雙方的洽談、到合同的草擬、修訂、簽訂,一直到合同生效,再到合同的履約過程、最后到合同失效,這一系列過程都需要和項目管理的各個部門密切聯系。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明確熟悉合同管理內容,比如,施工費用是建設方承擔還是施工方承擔、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問題、施工進度問題等都需要全面掌握,如果發現合同管理體系存在問題,要立刻解決,保證建設方和施工方能夠自覺履行合同。對于工程量變更的問題,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馬上簽訂補充協議,才能保證建筑工程按照合同管理內容如約施工。
引入招標制度的主要原因是通過招標活動提高經濟可行性,盡可能保護國家和企業的權益。在進行招標時,大多數招標單位的招標程序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招標程序進行。串通投標、圍標事件頻發,招投標制度沒有發揮作用。另外,在招標結束后,合同的執行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監督,從而導致了大量非法轉包的現象發生。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招標制度。為了使國家能夠更好地進行干預并限制招標過程,必須及時更新招標標準。根據建筑業的發展狀況,必須制定有效的招標制度,加強對招標過程中非法分包的打擊力度。另外,施工單位應充分考慮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同時,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轉包項目的類型和數量。另外,必須確保工程單位具有合法的分包資格[4]。
由于建設項目的工作環境以室外為主,受其他企業影響較大,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可能會受自然天氣和地質災害的影響,無法如期進行施工。這一問題也造成了實際工期延長或長期停工,導致施工合同內容與實際存在較大差異。。雖然在當前的建筑工程項目當中,對于這部分內容沒有做出強制管理,但是對于施工企業來講,為了可以保證企業在項目當中的合法權益,就需要保證合同在項目期間可以得到執行。如果施工企業的相關責任人在施工過程中決定變更合同,或者更換設計圖紙等,施工企業首先需要將需要變更合同的原因以及實際情況上報給相關管理部門,待管理部門審批通過后及時簽訂相關手續,如果工程存在賠付等情況,也要及時收集相關資料以及證據,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賠償申請,降低企業需要承擔的賠付風險,如果需要停工,雙方也要及時簽署書面合同,明確停工原因,并且按照法律程序進入后續的流程。在開始施工前會與相關的保險機構簽訂保險合同,并將其納入合同精細化管理工作當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當中的風險程度。
為保證項目合同的有效執行,公司從外部聘請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顧問,對合同風險進行預測,對合同條款進行分析評估,提高合同管理水平,而通過咨詢專業意見的方式能夠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具體內容如:一方面,項目經理可以組織部門專業管理人員對合同進行評審,鼓勵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集思廣益,優化合同內容。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工程合同風險,企業還會咨詢除本企業外的專業人員,以保障合同的全面性,最終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相應方案,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提高合同管理質量,為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建設標準化、制度化的合同管理體系,開展全過程的合同管理工作等手段,劃分合同雙方權責,明確工程建設要求,全面提升基建施工合同管理的風險控制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合同簽訂雙方自覺遵守合同,按照合約上的內容進行相關的施工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合同風險,確保建筑工程能夠按照合同履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