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行龍
(唐山蘆臺經濟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河北唐山 063000)
由于我國高層建筑結構的樓層高、居住和工作人員數量多,以及建筑功能繁雜,使得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的危險性遠遠超過了普通建筑,且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的危險因素正在逐漸增加。對于一些高層民用建筑來說,良好的安全疏散設計在消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高層建筑疏散逃生與滅火救援措施進行分析研究。
對于高層建筑,其建筑層數較多,隨著樓層高度的增加,供水系統的供水壓力逐漸減小,使得在滅火救援過程中出現消防供水困難的問題。結合過去高層救援的相關案例和經驗,證明高層建筑供水不足嚴重影響著消防救援的實際效率。高層建筑供水苦難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1]:
(1)高層建筑配備一定數量的消防設施,然而相關設施往往適用于小型火災的預防和救援的作用。在大型火災事故中,這些消防設備則只能有限地起到滅火救援的功能。此外,建筑內部的固定消防設施在較長時間的閑置中,若沒有定期進行相關的維護保養,很容易出現功能喪失的現象,進而在出現火災事故時會嚴重影響滅火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2)由于高層建筑的整體樓層數較多,一些超高層建筑需要在樓頂上進行室內外鋪裝的玻璃幕墻,在高層的底部還會設置相應的裙房。此外,部分商業高層建筑的公共人行走道的開窗不足,要想充分展現救援效果,則會出現移動供水線路過長的困難,影響到救援的質量。(3)由于建筑的高度較高,使得在火災發生時云梯和消防車泵供水的高度不能到達較高火災點的位置,嚴重影響到了救援的質量。
高層建筑由于其儲備功能較齊全,往往會存儲較多的物品。特別是當前的大型建筑物已經趨于智能化、信息化,使得高層建筑自身的電氣和自動化設施裝備比較多。然而,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電氣設施和設備在一定程度上講加大了消防安全隱患,使得火災發生的概率增加。一些大型高層建筑由于電路復雜、繁多,大多會存在一定的火災隱患。此外,火災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因素也比較多,外部的苯板、礦棉等其他保溫材料的燃點較低,內部板材、木門等也是易燃物品。在火災事件發生后,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火勢的蔓延。
高層建筑的人流量較為集中,將內部人員快速疏散,實現及時的逃生是比較困難的,這種困難主要是源于高層建筑物的復雜的內部結構與建筑形式。首先,高層建筑中的人員集中程度較大,且一些特殊區域的人員流動性較低。當火災出現時,大量人員涌入就近的安全通道、步行樓梯。但高層建筑的樓梯數量較為有限,難以在短時間內疏散大量的人員。其次當火災出現后,人群恐慌和混亂極易造成踩踏事件的發生。火災中的高溫和濃煙會導致室內能見度降低,慌忙的求救者難以準確找到出口,容易出現火災中跳樓等不理智的行為。
(1)合理設計防火分區。火災中所產生的濃煙和高溫火焰都會迅速移動擴散,其擴散的速度也往往會遠遠超出了內部求救人員的逃生疏散速度。因此,相關建設單位要合理地對高層建筑的防火分區進行設計和建造。使得在火災發生時,可以通過相關的防火墻、防火門等將火災進行隔離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火災蔓延的可能性和速度。(2)控制外墻保溫材料燃燒性能。建筑中保溫材料的廣泛使用,雖然已經達到了環保節能低碳減排的目標,但其在建筑中的使用必然也就會有增加引起建筑火災以及加快火勢擴散蔓延的可能性。房屋外保溫材料引燃,火勢就會順著建筑物的樓梯外部而迅速擴散。尤其是高層建筑外保溫材料在起火后,在一定風勢的影響下,火勢將很快地擴散變成由平面化向立體化燃燒發展。為了總結和汲取已經在國內外發生的各類外墻保溫材料火災事故的經驗教訓,制訂并進一步實施關于將外墻保溫材料作為非耐燃材料使用的新技術規定,嚴防外墻保溫材料在火災發生中變得成為危險的一個因素。只有通過這樣的途徑,我們才能徹底消除建筑物外墻火災發生的根源,真正意義上消除高層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發生火災的隱患[2]。
(1)設計合理的建筑布局。對于建筑物的設計方案,在進行初步設計時,對高層建筑物的布局要求應該是盡可能的簡化,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忽視消防需要。而且其疏散的路線應該是盡可能地便捷,使得人們即便是在較慌亂的場所里也能夠一目了然地尋找到自己逃生的方式和路徑,避免了被困的人員在逃生過程中迷路。在空間允許的前提下,設置多條緊急疏散通道。建筑物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嚴格地遵守“雙向疏散”的基本原則,即每個防火分區都應該確保至少有兩條可供疏散的路徑。(2)優化布置疏散通道。在通道布局上要做到合理,盡量更好地優化分流和疏散的路徑。其中,在疏散通道的路徑中應避免設置門檻、踏步等妨礙疏散的結構。此外,在對疏散路線設計和規劃時,疏散樓梯的具體設計位置也是需要著重考慮的。疏散樓梯應盡量設在人員進場可以注意到和經過的位置,保證在火災發生時可供人員進行及時的疏散。一般來講,疏散式的樓梯應當設置在建筑物靠近的電梯間附近。因為樓梯發生火災后,人們往往都會先考慮到如何使用自己熟悉的疏散式電梯路線來對其進行緊急逃生。
消防人員要充分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術水平,更多地應該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緊急事件發生的應對能力提升中。通過對所有使用人員的消防知識培訓,進行防火安全知識宣傳,消防逃生演練等,全面做到有效地預防工作。不斷地提升日常訓練的強度,增加危機感,在未發生任何一起事故時都要做好應急救援策略,熟悉各類設備的選擇和使用[3]。
高層建筑火險,對水源的需要較多,一定要全面保證充足的供水量。這樣才能保證救援的時間,避免出現斷水的情況,影響到高層建筑火災救援。對于高層建筑發生的火險,其對水源的依賴性較大,一定是要全面地保證充足供水量,才能夠有效地保證火災救援工作的時間,避免出現斷水等情況的發生。高層建筑火勢擴散速度快,如果控制不住,則會快速蔓延到更高一層。倘若現場周邊缺乏足夠水源,就會影響到高層的救援活動,現場內部如果沒有足夠的供水系統,也會影響到滅火供水,使火險救援延緩,短時間內就會導致受火面擴散。救援單位可以采用移動手抬機動泵和消防車進行串聯供水,形成一種組合模型全面實施滅火和救災行動[4]。
隨著建筑物的內部結構趨于復雜,相關救援單位要對建筑的整體結構進行全面把握,進而減少在進入現場后耽誤的時間。此外,消防人員要做好日常的救援作戰演練工作,提升撲救高層建筑火險的能力,保證救援的效率與質量。且相關救援人員要加強配合演練,加強不同救援人員之間的默契配合度,降低救援人員自身危險的發生的幾率。
隨著我國高層建筑結構日趨復雜,影響高層建筑結構的火災危險因素越來越多。當高層建筑突發火災時,快速疏散人群并進行科學救援是主要救援方式之一。通過充分地制定合理的科學救援方案,掌握好高層建筑結構形式的特點,根據現場情況科學設計救援工作,全面提高逃生救援水平。消防救援隊伍應從多方面入手,做好地面指揮與現場救援的有機結合,有效疏散被困人員,通過綜合對策控制火災現場,確保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