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民族音樂作為中華傳統音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民族精神。作為一種精神符號的象征,民族音樂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既可以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又可以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的表現形式。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民族音樂教育,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民族音樂具有多種表達形式,其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具有獨特的音樂魅力。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散思維,結合音樂的內容、音樂的歷史故事創新音樂的表達形式。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創新型學生為目標,在民族音樂教育活動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提出創新性的觀點和看法。音樂無國界,自由性較高,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還可以豐富自身的想象力,提升創造力,感受不同的民族精神,從多個角度去創新民族音樂。
民族音樂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歷史進程、價值觀念、生活習俗、節日文化,是一個認識民族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感受到各民族音樂的特色,還可以體會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民族音樂流露出的民族文化氣息是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核心,學生通過探究各民族的社會發展、文明信仰,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提升自身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豐富自身文化素養內涵。審美能力是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最缺乏的一種能力,想要適應社會,學生就需要擁有辨別是非、辨別美丑的能力。民族音樂的美學價值可以使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中的美丑,在音樂的影響下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除要對學生進行技能的培養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知識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普遍偏低,學校需要高度重視民族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意義。學校要配置不同種類的民間器樂,諸如簫、笛、琵琶等,同時建立民族音樂實訓室,給學生提供民族音樂的選修課程,讓學生結合自身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民族音樂課程。學校只有加大對民族音樂教育的資金投入,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增長文化知識。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以文化課教師居多,民族音樂類教師有所缺乏,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學校現有的教師結構,提升民俗音樂教師的質量。比如,學校可以聘請民族音樂教學方面的專家入校代課,或者讓專家開展相關講座,為教師講解教授民族音樂的技巧。同時,學校還可以根據民族音樂教師的素養,為教師提供定期的培訓,讓教師見識更為廣闊的民族音樂天地,培養自身的音樂文化素養,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民族音樂教育。
高職院校在民族音樂教育中,需要審視自身辦學特色,結合自身的教育理念制訂民族音樂教學計劃。教師需要根據教學計劃采用多種課堂教學手段,通過趣味性的教學達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民族歌舞教學活動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有關民族歌舞的視頻,導入一些民族歌手的資料,或讓學生改編民族歌曲,形成民族歌曲的串燒。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搜集有關民族文化的資料,了解民族歌曲創作的背景、表達的思想及包含的民族精神,同時了解各地區的歷史概況、文化風俗,并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互動教學讓學生分析民族音樂文化。教師還應注重有關民族音樂的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成立民族音樂演唱團,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愛的民族音樂進行表演。除對音樂的鑒賞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參觀有關民族音樂的文化場所,通過學校、社會的有效銜接,使學生逐漸了解民族音樂文化。
總而言之,民族音樂獨特的藝術價值對學生具有深刻的影響,在高職院校開設民族音樂教育課程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遵循民族音樂文化的本質,將民族音樂的精神文化內涵融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