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萍
(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檔案中心,河北 任丘 062552)
前言:地質資料數據包括基礎的地質礦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重要資料信息,對國家社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以及保存價值,但是在以往的地質檔案管理過程中,多以書面形式進行保存管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從而導致資料信息丟失損壞,從而失去基本的保存價值,失去了重要文化瑰寶,但是在大數據的推動下,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延長檔案資料的保存期限,最大化地發揮資料的應用價值,提升檔案服務水平,相關人員要對大數據加以重視,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對地質資料檔案管理進行優化革新,提高管理質量,從而有效地實現地質資料信息數據共享,本文主要針對基于大數據的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管理與服務的提升展開相關的研究與討論。
大數據是信息化時代重要的核心內容,更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關鍵,大數據主要是由于人們應用信息技術產生大量數據構成的龐大的數據庫,具有多樣化,智能化、信息化特點,可以有效地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信息數據共享,為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改變了人們基礎的生活方式,在目前階段,各行各業對大數據中蘊含著巨大的社會、經濟以及科研價值給予了極高的重視,使大數據得以廣泛應用推廣,是當前社會重要的時代特征,更是資料檔案管理與服務重要的發展機遇,對以往檔案管理方法、模式造成了一定沖擊,可以有效地轉變檔案管理模式,優化檔案管理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檔案管理質量、提升服務水平。
地質資料與其他資料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社會、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極其巨大的應用價值與研究價值,并且應用范圍較廣,導致地質檔案的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展開。地質資料是無數科研工作者奮斗的結晶,更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在以往地質資料檔案的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當時科技手段有限,所以絕大部分地質資料都是以書面形式進行保管并統一進行存放,并由專門的檔案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在查閱資料時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力,還會對歷史悠久、保存狀況不良的地質資料造成二次損壞,違背了檔案資料管理的初衷。在大數據的推動下,對檔案管理方法進行有效優化,可以憑借計算機等智能設備對地質資料進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利用信息技術對地質資料進行實時監督管理,提升檔案管理的效率[1]。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不僅僅是對傳統產業進行轉變,對傳統地質資料檔案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可以有效地轉變檔案管理模式,推動檔案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從而有效地提升檔案管理的服務水平。通過在地質資料檔案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實現地質資料檔案線上管理,使地質資料由以往的書面形式向數字化、信息化轉變,構建數字化地質資料檔案,打破以往對時間、地點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能夠進行查閱以及管理,有效地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實現地質資料數據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地質檔案的社會應用價值。
在大數據的推動下,對地質資料檔案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地質資料檔案明顯不能滿足現代人們對信息方面的需求,所以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數字化甚至智能化是當前主要的發展趨勢,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使檔案載體從傳統的的紙質文件向電子文件進行轉變,而相應的檔案館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構建實用便捷的檔案管理平臺,實現信息化服務管理,做到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促進地質資料檔案管理與服務的優化發展。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學習先進的檔案管理理念,優化檔案管理服務水平,從而更好地實現信息數據共享,不斷完善地質資料信息,發揮出更大的應用價值,推動社會發展。
近年來,隨著地質信息服務的不斷推進,使地質資料數據共享已經初具模型,具有一定信息化的基礎,但是由于地質資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造成部分數據信息涉及一定的私密性,形成數據孤島,導致數據共享只存在于表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深入開發,數據開放還有待提高,相關工作人員要根據地質資料的特點,合理地利用大數據,制定完善的制度標準,加強建立地質資料目錄的共享制度,并定期對地質資料目錄進行數據更新。同時倡導人們進行資源互換,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豐富地質資料內容,完善地質資料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護資料擁有者的利益,進一步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數據共享[2]。
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基于大數據下地質資料檔案管理優化和服務提升的過程中,要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深度挖掘數據信息,利用信息技術在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平臺中構建搜索功能,通過輸入有效關鍵字可以對大數據進行篩選,推薦與用戶需求最為貼近的數據信息內容,優化服務水平,減輕用戶困擾,為用戶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同時還可以在地質資料內容的基礎上展開點評機制,通過廣大用戶的評價,可以簡單快捷的核查地質資料的準確程度以及涉及范圍,并做出合理趨勢進行預判,從而有效地推動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提高檔案整體的信息化服務水平。
在大數據時代發展的推動下,信息技術得到社會上的大力認可,并廣泛地推廣應用,在地質資料檔案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推動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數據人才短缺的問題,卻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現有的工作人員由于固有的檔案傳統思想和專業技術受限,不能很好的應用信息技術,從而導致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沒有得到有效的展開。因此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要對數據人才短缺的問題加以重視,加強與外界的合作,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提高工作人員自身信息技術水平,加強地質檔案行業數據人才的建設。除此之外,地質檔案行業還可以加強與外界的合作,利用雙方自身的專業優勢實現共贏局面,還可以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完善地質資料信息,進一步促進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
建立共享機制、創建信息服務平臺是提升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服務水平的有效的措施,對推動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相關人員要對信息平臺加以重視,在原有基礎上對信息服務平臺進行優化革新,或者向外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創建信息服務平臺,推動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發展,提升整體的服務水平,實現地質資料的協同管理,更好地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地質資料。通過信息服務平臺可以對松散的地質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并根據不同種類的地質資料合理進行分類,實現地質資料檔案管理的高效性,進一步地挖掘地質資料檔案信息的價值,創新服務方式[3]。
相關工作人員要著重注意信息服務平臺中的信息反饋,并根據用戶的意見進行合理的更改,加強信息服務的滿意度調查,了解用戶的實際想法,從而有效地對信息服務方式進行優化創新,提高整體的信息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動地質資料檔案的信息化發展。信息反饋是大數據下的一種新型的互動方式,可以有效地打破時間,距離的界限,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零距離溝通,可以及時地汲取用戶的實際意見,并進行合理的更改,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充分了解用戶的需求,從而不斷調整地質檔案信息化與服務的發展方向。
大數據在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與服務的應用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采取先試點,再推廣的應用策略,避免發展方向出現嚴重失誤,造成地質資料不可挽回的現象,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資料擁有者的自身利益,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實現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還可以有效地為大數據拓展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升改進大數據構架,完善地質資料建設,從而有效地提高大數據的應用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地質資料的社會應用價值。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需要完善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服務體系,如資料的整合與加工,資料的篩選,資料內容的評價等等[4]。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當前地質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信息化建設策略,加大投資力度,完善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建設,為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從硬件設施以及軟件設施量兩種角度展開建設。針對硬件設施來說,購置先進的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等智能設備,同時還需要工作人員對工作區域進行合理的劃分,建立單獨的閱讀室、檔案室、管理辦公室等。對于軟件設施來說,應該開發或者引進先進的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構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務平臺等軟件設備。除此之外,地質相關企業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建專業的維護小組,對信息化的建設設施進行定期的維護和更新,做到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提升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與服務水平。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傳統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的基礎上進行革新與優化,并根據地質相關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標準化的檔案信息化與服務流程,具備接收、鑒定、儲存、管理、安全、檢索等一系列流程,從而有效地提高地質資料檔案信息化與服務水平。
總結:總而言之,在大數據的推動下,地質資料檔案管理與服務相比以往來說有著質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地質資料檔案管理質量,提升檔案服務水平,推動檔案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所以相關工作人員要對大數據加以重視,圍繞制定完善制度標準推動數據共享,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加強數據深挖,重視數據人才培養,加強外界合作,建立共享機制創建信息服務平臺,注重信息反饋,加強滿意程度調查,完善服務體系及其構架實施先試點再推廣,加大投資力度,完善信息化建設,制定檔案信息化與服務標準化流程等措施實現大數據的落地,從而有效實現信息數據共享,發揮地質檔案信息最大化的社會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