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希
(泰興市河失鎮中心幼兒園,江蘇 泰興 225400)
繪本閱讀是孩子們理解情感并獲得內心感受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在原有的經驗知識中發展新的常識的一種方式。如何依靠幼兒自己發現自己的繪本閱讀愛好,并通過不同文化的教育對策,正確引導不同的幼兒熱愛繪本教學,掌握繪本教學的方法,是教師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幼兒繪本往往圖文并茂,正符合幼兒認知規律,繪本獨特而充實的內容與方法,使其閱讀過程能夠塑造幼兒的“情感與心態”。繪本中的圖案既有鮮明的視覺形象,又有一定的代表意義,文字簡潔明快,符合幼兒的社會經驗和認知,能幫助幼兒拓展思維和創造力。幼兒繪本的優勢在于:圖文并茂,完美融合,內容趣味十足,主題風格蘊含人生哲理。為此,幼兒教師全力支持幼兒繪本教學,并通過各種策略提高幼兒對繪本教學的興趣。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最近的興趣點、關注點,以及幼兒老師想要滲透的閱讀主題活動內容,大家一起給閱讀區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覽書閣”,教室靠近窗戶的一面被布置成了閱讀區。首先,考慮房子有多個光源的區域;其次,考慮到一側有一堵墻可以產生半開的布局,創造安靜、安全的氣氛,同時也能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閱讀繪本和書籍。同時,藝術區毗鄰文章閱讀區,這個區域比較安靜,有利于幼兒專心閱讀文章,幼兒教師專門在閱讀區搭建了一座“覽書閣”。為了更好地維護規范有序的閱讀區域秩序,所有人都把書放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域,貼上標簽,幫助孩子們提升文化修養。教師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出通俗易懂的幼兒繪本借閱及存放應用標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幫助幼兒樹立繪本閱讀和維護的新觀念,讓閱讀活動有趣更有序。
除了在閱讀區環境的打造、投放適宜、豐富的繪本引發幼兒的興趣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集體教學活動、小組共讀等方式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教師有目的的選取與主題相關的繪本投放到閱讀區,彈性利用一日活動的碎片時間引導幼兒閱讀或共讀繪本,如午飯后、散學前教師結合主題教學活動中捕捉到的孩子們的興趣點,通過拋問、調查表的形式引導幼兒思考一些小問題,提示他們可以到書中去尋找答案,讓幼兒體會到閱讀的魅力所在:閱讀不僅有趣還能拓展更多知識面,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
如中班主題“我們的身體”:教師結合主題和幼兒共同豐富主題墻和閱讀區的內容和材料,閱讀區增加投放了“鱷魚怕牙醫”“幼兒教師的牙齒在發光”“保護視力的爸爸”等繪本,教師還可以結合每周的“推薦閱讀”,引導幼兒共讀一本繪本。結合主題教學的內容中孩子的關注點,加以繪本的輔助,孩子們除了在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游戲活動中習得一些知識技能,還能從閱讀活動中獲得與主題相關的周邊知識,拓寬視野和知識面,讓幼兒初步感受到除了老師和家長,閱讀也是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引導幼兒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從而喜愛閱讀。
《綱要》指導意見強調:“要帶給孩子色彩豐富、適合自己的讀物,要經常與幼兒一起讀書、講故事,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工作技能,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閱讀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唯有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才能更大程度上地激發孩子的能力。
推廣幼兒繪本,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閱讀是一切學習訓練的基礎,閱讀能幫助幼兒產生對經驗性知識的興趣,人的很多經驗知識都是從閱讀中逐漸獲得的,如果幼兒從小就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和愛好,有利于其良好品質的形成。讀書的習慣激發幼兒閱讀潛能,教師重視幼兒閱讀的文化藝術,是現代文化教育發展的體現。繪本閱讀環境往往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期待,繪本教學能力是指學習語言表達的復雜能力結構背后的奧秘。意識是閱讀文章的起點,是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發展趨勢的完整過程。繪本的教學能力足以使幼兒在有了閱讀文章的基本愛好之后,從閱讀文章中尋找閱讀的機會,從閱讀中獲取資料,取得閱讀文章的成就感。在繪本教學中,幼兒逐漸提高了對抽象常識的理解能力,在獲取經驗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兒童保持對文章的興趣,能主動、持續地從書本中得到樂趣,從而有助于幼兒學習和鍛煉的中后期積累。
1.態度:新學期剛開始,幼兒們換了新環境,換了新老師,很可能不會很好的融入。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心理類幼兒繪本,比如《飛飛生氣了》《憤怒的湯》等幼兒繪本,帶動幼兒社會化進程。2.伙伴相處: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老師準備了《好朋友》等幼兒繪本。3.幼兒繪本互動工具:大班教師們在藝術設計領域推廣了手工書籍,在科研領域推廣了相關的科研書籍。4.身心健康,安全:每個人都將這類幼兒繪本推廣到不同的階段,讓幼兒等著看書。5.傳統風格:幼兒教師們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風格,導入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幼兒繪本,如:《嫦娥奔月》《西游記》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教師應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經驗技能也是從心底感受生活的能力,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受益終生。幼兒繪本作為一種便捷的繪本,已被國際學術界所公開和認可,關注幼兒精神物質管理體系和價值觀念的創新。選用適當的幼兒繪本,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愛好。與此同時,幼兒的閱讀繪本不會因內容的困難而受到挫折。幼兒繪本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順應幼兒發展規律的一項措施。開展多種形式的繪本教學,有利于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繪本閱讀,感受快樂。父母及幼兒園教師重視幼兒獨特的閱讀經驗。并能正確引導幼兒對其繪本內容進行細致的科學研究。通過幼兒閱讀、與父母或教師共讀等環節,可以促進幼兒的多元認知,閱讀快樂的種子在幼兒心中種下。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一書中的封面圖片中,鱷魚和牙醫占據了大部分室內空間,突出了小說中的主角;牙醫拿著特別的工具,靠在鱷魚的嘴邊,突出繪本的主題風格;鱷魚和牙醫擔心它們會表現出的焦慮和不安。教師引導幼兒完整閱讀繪本之前,先提問引發幼兒思考:牙醫會幫鱷魚看牙齒嗎?鱷魚害怕的是什么?你害怕看牙醫媽?一系列疑問引起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當老師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地共讀繪本時,要有目的的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畫面的細節來助推對故事內容以及情節的發展,例如:牙醫是什么人?在被鱷魚咬傷時,牙醫是怎么做的?你平時是怎么保護牙齒的?你曾經遇到過令你害怕、恐懼的事情嗎,你是怎樣做的呢?
共讀繪本時,教師可以結合各班幼兒的發展水平適當拓展繪本畫面中的一些細節和知識點,最大化地挖掘繪本的價值;啟發幼兒模仿小說中的句子,更強烈地感受人物的情感;讓幼兒提出問題,創造一個可以充分交流的室內空間;根據情節,先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然后敘述;在完整閱讀繪本后,引導幼兒回憶、復述會被內容。因此,想要激發和提高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除了打造吸引幼兒的閱讀環境、用心選擇合適的幼兒讀物、注重隨時增加、替換、更新各種類型的繪本之外,也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所帶班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開展適宜的繪本共讀活動。
每學期初,老師們都會結合預設的主題教學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征,匯編成“推薦繪本讀物”,然后通過微信群向家長宣傳推廣,鼓勵家長定期選購繪本給孩子看,并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讀書筆記。通過家長和孩子共同制作的讀書筆記和分享內容,我們發現這也是引導幼兒深度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讓幼兒畫一畫繪本中喜愛的角色或者故事情節,通過繪畫表征的方式再現繪本內容或者延伸創編故事劇情。但是在班級群分享這些內容僅局限于家長們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不定期在班級跟幼兒分享也缺乏計劃性,為了更深入、有效的推廣讀書筆記的制作,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動起來,我們將閱讀區每周更換的“推薦閱讀”由原先的教師制作改為幼兒和家長共同制作。
“推薦閱讀”是投放在閱讀區的A3 大小海報式樣的小版塊。以往都是教師預設并制作,固定在硬紙板上擺放在閱讀區顯眼的位置,吸引幼兒自主閱讀或教師領讀。“推薦閱讀”板塊每周定期更換,教師工作量較大的同時卻又不能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調整后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又調動了家長和幼兒的積極性,在親子制作的過程中,孩子對繪本有了更深入的解讀。“推薦閱讀”海報帶到幼兒園,由小小制作者向同伴講述分享精彩的繪本內容,讓幼兒成了閱讀區的主人,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導地位。例如小班下學期老師發現磊磊很喜歡繪本《好朋友》,它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老師便建議家長和孩子共同制作“推薦閱讀”擺放在圖書區分享課。老師也準備了《好朋友》ppt 課件,在共讀環節引導小朋友說:“老師有個最好的朋友,每次都會和老師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快樂,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今天老師請我的好朋友磊磊來做主角,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由于磊磊對故事的情節已經很熟悉了,講述起來聲情并茂迅速吸引了許多小聽眾,大家聽得津津有味,老師低聲說道:“下個周我要請哪個好朋友來給大家講故事呢?你有沒有喜歡的繪本要給大家分享啊?如果有,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準備哦。”
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幼兒的閱讀體驗與其興趣愛好之間有密切的關系,發自內心的喜歡閱讀,觀察世界,對世界有好奇心,必然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潛能。讀取心中的故事,是能夠與各個學科共同貫通的學習潛能,也是繪本和幼兒之間共同的小秘密。
從整體上看,教師通過閱讀區的環境創設、繪本的選擇和投放、采用集體教學、小組共讀、親子共同制作“推薦閱讀”等方式,能更科學地幫助幼兒理解這些繪本,,能引導幼兒學會深入的解讀繪本,發現繪本中的更多有趣之處,從而體會閱讀的樂趣,愛上閱讀。
文章探討了如何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領略閱讀的奇妙,更愿意觀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