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梵林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深刻論述了建黨精神的內涵及地位,明確要把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如何將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讓學生真正理解把握建黨精神的內涵,對激發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價值認同和使命擔當,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價值,不僅有助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將建黨精神落實到一言一行、貫穿于一生一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了建黨精神的內涵,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并且指出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建黨精神是指中國共產黨在創建與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產生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是基于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概括。在百年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諸多如長征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這些精神都是建黨精神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具體體現。
建黨精神的內涵豐富、意境深遠,是對中國共產黨先驅心路歷程的高度概括,是一個具有嚴密邏輯且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
1.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前進征途中各種艱難險阻、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的精神支撐。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為人民謀幸福,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改天換地的偉大革命,推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
2.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是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仡欬h的百年歷史,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帶著自己的使命,在極端困境中發展壯大,在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3.不怕犧牲、英勇斗爭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就是始終保持斗爭精神、頑強意志、優良作風,毫無畏懼地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地開辟新天地?;仡欬h的百年歷史,由于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遇到過許多艱難險阻,付出過巨大的犧牲。正因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才能取得百年輝煌成就。
4.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就是無條件地對黨的信念忠誠、對黨組織忠誠、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對人民無限的熱愛。每一個黨員在入黨時,都會對著黨旗進行莊嚴的宣誓,要對黨忠誠,永不叛黨?;仡欬h的百年歷史,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阻止我們黨前進的步伐,任何敵人都沒有打垮我們黨,依靠的就是無數黨員的忠誠無畏和人民的擁護。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水乳交融、生死相依,在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下發展壯大,不斷取得斗爭新勝利,不斷打開事業新局面。
建黨精神的內涵如此豐富,如何將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當中,這是需要所有思政課教師重點思考研究的問題。
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而言,理想信念是“鈣”,也是動力之源。建黨精神中所蘊含的革命先烈優秀品質和先進事跡,正是指引大學生們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生動教材。新時代大學生的發展需要從先輩們身上學習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將堅定理想信念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繼續傳承下去。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具有獨特的人格特點,處在從學校走向社會的轉型時期,對各類熱點事件感知敏銳,但缺乏系統理性思考,存在“看熱鬧”心態,容易人云亦云。作為思政課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大學生成長的心理特點,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將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之中,不斷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他們深刻理解和感受他們身上肩負著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使命和重任,自覺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
建黨精神中包含著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等諸多優秀的品質,將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課堂之中,為同學們講述建黨故事,通過生動鮮活的事例激發大學生的不斷奮斗的熱情,增加大學生面對困難的信心,將建黨精神潛移默化地根植于大學生的心中,讓其內化于心、化外于行,增強大學生的信心,使其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
價值觀是比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過無數事例才能讓大學生理解并培養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是建黨精神的重要內核,彰顯了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為了謀求人民的幸福,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人民擺在首位。
在思政課教學中融入建黨精神,將建黨精神講好講深講透,使學生真正理解并踐行建黨精神,是今后乃至未來思政課教學的必然要求,怎樣發揮和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效力,將兩者有效融合,需要進行更多可融合式教學探究。
1.案例教學法
思政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的第二章就是“堅定理想信念”,在講述本章節內容時,可將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作為教學案例,豐富課堂內容。在建黨百年的歷史中,有無數中國共產黨人視死如歸,將黨和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面對生死抉擇時,他們毫不退縮,毅然為黨、為國家、為人民挺身而出,譜寫出了一曲曲“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贊歌。革命先輩們身上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正是當代大學生所欠缺的。因此,在教學此課時,可以通過案例故事分享、案例情景再現等方法讓愛黨愛國成為學生內心認同的行為習慣,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2.多媒體教學法
在信息科技發達的今天,要懂得運用好多媒體,通過動態、豐富、有趣、直觀的課件顯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深化學生對建黨精神認識。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視頻、圖片、圖表等,講述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尤其是在建黨、建國、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努力,以此激發學生的視聽效果;同時,還可以借助學習通App,策劃知識搶答、選人答題、在線討論、在線詞云等活動,使思政課教學更加豐富有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建黨精神由淺入深地進行理解把握。
3.互助討論教學法
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主題設置相應的問題鏈,開展互助討論教學。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第三章是“中國精神”,在講述中國精神的內容時,可以設置“中國精神是什么?”“中國精神與建黨精神的關系”“當代青年應當如何正確的踐行建黨精神”等系列問題,要求學生聯系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在這樣的討論方式中,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得出結論,更加地明白中國精神、建黨精神是隨著黨和國家發展而形成發展的,是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深層力量來源,學生也能更加深刻理解中國精神和建黨精神的內涵。
除了采取多元化的課堂教學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運用好實踐教學,讓實踐教學充分發揮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把握并踐行建黨精神。
1.開展紅色詩詞朗誦或電影配音
在百年黨史中,我們的革命先輩們通過一首首內容豐富的詩詞來表達他們的信念和心情,其中有許多詩詞都蘊含有革命樂觀態度、使命擔當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等。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開展紅色詩詞朗誦或紅色電影配音活動,選出極具代表建黨精神的詩詞和電影,如夏明翰的就義詩、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建黨偉業》等,引導學生結合思政課程知識,在朗誦或配音中感受其中蘊含的建黨精神。
2.開展故事分享會
故事分享能夠加深學生對建黨精神的理解與認同,可以通過結合廣西的紅色文化,開展“我身邊的建黨精神”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閱讀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書籍或是運用互聯網查閱資料、組織紀念館實地參觀或是對當地老黨員走訪等方法,搜集與廣西相關的紅色故事,并制作成PPT 講稿,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3.制作紅色微視頻微電影
在一些重要的節點如“七一”“十一”前,布置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制作微視頻或微電影,如制作建黨微電影、紅歌微視頻等展現中國共產黨成立歷程中的歷史成就,將學生的藝術表現與對建黨精神的理解融合起來,讓學生在制作與欣賞中增強愛黨愛國情感。
4.開展系列競賽
在思政課教學中,可以根據上課的進展情況,可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競賽,如紅色藝術畫報、電子手抄報等評比,通過具有競技性的比賽方式,提高學生興趣和參與感,展現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不怕犧牲的精神,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對建黨精神的內涵有深刻地了解理解,加深學生的精神感受,升華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育人、協調、激勵三者協調的橋梁。上好思政課,將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能使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大學生愛黨愛國熱忱,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激發起大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大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無私奉獻、敢于擔當的精神,使其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