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偉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近年來,社會各階層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重視,因此,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以及創新等方面也開始關注起來,物質文化遺產僅僅是古人留下來的文化產品,與我國的公安院校進行融合,也可以獲得很好的美術教育的效果。如果將公安院校的美術教育課程與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深度的融合,其獲得的效果不僅能夠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順利推進,又可以彌補我國當代大學生在民族文化上的缺失。如果想要打造一支專門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公安院校美術教育的隊伍,就需要建立一套交叉性的美術教育課程體系。首先在設置課程的時候,需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吸取其中的理論知識,從而獲得實踐成果。其次,在對現階段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進行探索的時候,可以通過沉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的美學價值。除此之外,我國還需要優化對于學生的評價體系,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注重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
我國上下有幾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產,因此,對于中華傳統文化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處于核心地位,也是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公安院校的美術教育課程中是一種對于美術教育課程的改革和創新,也是一種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于我國公安院校的美術教育課程的不斷融合,我國在美術教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幫助大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其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是很大的,也就是說,這兩者的結合,一方面能夠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另一方面可以彌補大學生民族文化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的缺失。
公安院校開設的美教育課程,對于學生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培育會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學校來說,立德樹人是整個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學校需要將立德樹人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以及我國的國際地位都在不斷地提高,在整個國際社會中也占據著很大的地位,我們也需要對我國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有認同感和歸屬感,要樹立文化自信心,才能夠在整個國際上處于屹立不倒的地位。在公安院校開設,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美術教育課程,就能夠讓學生在情感上與國家產生共鳴,從而樹立對于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上下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沉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一方面表現在與公安院校的有關課程進行融合,讓現階段的大學生更多地接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獲得文化修養方面的提升,也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我國的美術教育課程所具備的資源包括的校內的教學場所以及校外的實踐場所,除此之外,還有相關教材以及網絡資源和歷史文化傳統,民風民俗等等。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美術教育課程的時候,首先應該將公安院校的課程教學目標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將課堂所需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的內容與文化相結合并進行轉換,讓學生樹立更高的審美情趣以及,思想品德再來說能夠幫助公安院校建立更加多維度的研究空間。除此之外,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挖掘和研究的同時,還可以在校園內設立一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研究和探索的工作室等等,推進文化遺產美術教育課程進一步融合發展。
這個人在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其本質目的就是為了讓處于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從化上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并且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從而筑牢中華文化的根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的是其所處的特定的地域范圍,以及地方文化和自然環境所表現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所屬的社會群體表達出來的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思想文化習慣,能夠很好地表現出我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情懷。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形態有著很強的民族文化特色,他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功能,就是審美功能,例如在進行戲曲表演以及民間剪紙樹等等的時候,能夠很好地表達,其中蘊含的理論知識和審美等功能,我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公安院校進行融合,不僅能夠豐富公安院校的課程內容,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在感受不同時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的同時,還能夠激發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拓寬審美的視野,達到美學教育與教學體系共同成長。
美術教育是一種交叉性的學科,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結構基礎和足夠扎實的知識體系,才能夠進一步適應我國對于人才培養的需求和標準。在進行校內培養以及校外評選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師隊伍的配置和素質進行高度的檢測,首先可以根據我國公安院校的師資力量所處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計劃性的引進人才,再對我國的教師組織開展針對性的研討會和培訓會,從而將社會和其他院校的資源整合到一起。其次,還可以組織教師去到其他的院校進行觀摩交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然后要認識到公安院校所設專業的不同特點,并在校內選拔出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課程,并選擇針對性的專業教師進行教學。最后就是引入校外的美術教育教師,來到學校進行兼職工作,也可以引進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來開設相關的講座和課程,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美術教育課程相結合。
在設置美術教育課程體系的時候,要將培養學生審美和民族文化為核心目標,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也可以將美術教育的基礎理論與通識課相融合,再將音樂,美術,舞蹈等等方面的課程,作為學校的修課程,從而突出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優勢。在進行美術教育選修課程的設置過程中,首先選取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藝類課程和傳統藝術課程等等方面的課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融入到美術教育課程中去,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一個優質的美術教育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理論教學方面的,還需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公安院校在設置課程的時候,也需要將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相結合,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融入非遺教學內容,從而為非物文化遺產與美術教學的融合而服務。進行全方位的美術教育課程,能夠讓學生深入的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的特色,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鞏固深入的進行研究,從而學習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最終推動相關方面的保護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入,就是傳統文化中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和智慧結晶,與現代相融合的一種方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美學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獲得文化素養的提升。
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美術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的時候也要對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才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其中較為可行的就是發展數字化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這樣不僅能夠對各類的文化資源都進行充分的利用,還可以建設一套質量較高的美術教育慕課課堂,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除此之外,進行實踐課程的時候,也需要對工作室進行參觀和研究,才能夠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實踐平臺。進行線上教學的時候,美術教育課程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因此,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開展在線課程的相關建設,將更多的網絡資源投入到美術教育課程的建設中去,并且設立一些專項的經費,這樣就能夠進一步調動從事美術教育這一方面的教師的積極性。只有將現有的資源和信息都掌握在手中,打好足夠的基礎,才能夠進一步推動美術教育課程線上教學的不斷發展,最終推動美術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工作中去,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美術教育課程相結合,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以及美術教育課程的發展和創新,讓全國各地不同地區的學生都能夠享受到美術教育的網絡資源。進行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也能夠進一步提升美術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
進行沉浸式的美術教育教學,能夠進一步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推廣和實踐,這種形式能夠讓學生感同身受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并且鑒賞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的美學價值,在進行相關活動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目標,通過各種活動的開辦,讓校園文化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方風土文化的產物,它所包含著的是當地文化和歷史多年的沉淀,讓美術教育課程與地方的歷史文化進行結合,能夠營造出一種十分獨特的教育氛圍。
美術教育課程的評價體系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學生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確保他們能夠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在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的時候,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核,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教學模式和教學實施過程等方面的考評,一定要讓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時候,不能一味地注重分數和結果,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進行集和整理,并對他們的課堂表現進行打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更高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