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飛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我校-渭南師范學院-是由2009 年建立韓國語專業,同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此后連續招收三屆學生,到2012 年因學校發展模式變化停止招生一年,采用隔年招生,直至2015 年及以后恢復每年招生。2009-2011年是韓語專業在陜西省火熱發展期,2009 年之前僅西安外國語大學開設韓語專業,2009 年之后在西北政法、西安翻譯學院、西安外事學院等高校隨即開設韓語專業,且隨著三星半導體入駐西安,掀起了整個陜西省乃至西北地區的韓語熱潮。本校最初設立韓語專業時,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招生,進行四年制教學。最初的韓語教學,依然是開設基礎韓國語、韓語會話、韓語聽力等基礎課程,零基礎教學,重點強調單詞、語法、句式結構、閱讀理解與寫作等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狠抓學生的基礎知識,強化語法練習,努力提升學生閱讀與聽力。同時學校與韓國培材大學、同德女子學校、順天鄉大學等建立友好合作關系,互送留學生,邀請韓國老師講授會話。最初幾屆學生,學風良好,基礎扎實,培養出了不少優秀的韓語人才,進入國家部門、韓企等單位,有的選擇繼續攻讀博士。
從2016 年起,學校積極進行教育改革,首先是硬件方面,將教室傳統黑板都換成交互式黑板,設立多個高端語音教室,成立專業教師團隊,錄制慕課視頻。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是應用型人才,隨著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每學期增加學生的實踐課堂活動,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韓語專業的實踐課程主要設置的有韓語語音實踐、韓語辦公自動化實踐、韓語文化體驗實踐、韓語貿易談判等課程,積極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這些課程的設立初衷是好,但真正實踐起來很多是浮于表面,沒有真正落實到位。
隨著中韓關系的降溫及2020 年爆發的疫情,當前本校的韓語專業目前現狀不太樂觀。首先從就業上來看大部分學生的就業仍然依靠于西安三星半導體公司,受疫情與經濟因素影響,三星半導體公司人才需求量下滑,相關協力社緊隨其后。畢業生就業不得不另尋出路,去往外省或進行與本專業無關的行業,這直接影響到韓語專業的招生。特別是隨著00 后步入大學,韓國本身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申報韓語專業的人數減少,甚至錄取后申請轉入別的專業。以本校2000 級韓語專業為例子,全班27 人,有7 人申請轉入其他專業。整個韓語專業發展形勢前景堪憂。
本學校致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那么韓語專業的人才培養要緊緊圍繞此辦學目標,忌夸大其詞,更應該針對此理念調整培養學生的人才方案。對于本校而言,不排除部分考研學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針對非師范類的韓語學生應該培養除純韓語之外的一技之長。據2017 年一項針對青島韓資企業、行業、企業工作人員、往屆畢業生等為調查對象,深入10 家韓資企業對人才需求做出調查。結果顯示,韓資企業對畢業生的能力不再僅限于韓語能力,而是趨向多元化,能掌握另外一門專業優先錄取。比如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要求除精通韓語外,要了解海外通關流程及掌握excel 等辦公軟件。
故此,提出“韓語+方向+選修”的教學模式,“韓語”是指本專業,是以本專業為主,四年制學習,其中一二年級是基礎知識階段,加強學生基礎詞匯、語法、句式、語篇、文化、交際等,課程結束后,學生的韓語水平要達到中級(3.4 級),能流利地進行日常對話交流,可以翻譯生活化文章。三年級階段開始分方向教學,針對學生今后的畢業方向進行專業方向的分級:選擇考研的學生,開設韓國語語言學概論、韓國文學及文學史、韓國語翻譯(筆譯和口譯)、韓國歷史、跨文化交際等高年級的課程,幫助學生考研;選擇就業的學生,開設韓國語導游課、韓國文化體驗課、韓國語貿易會話、韓語商務談判等就業基礎課程,同時針對就業學生的需要,再開設選修課程,比如三星電子術語課程、半導體術語課程、汽車零配件術語課程、對外漢語教育、韓漢雙語教育教學等社會所需課程。從班級人數來看分方向教學,除了精讀課程統一授課外,其他課程基本將一個班級(2000 級班級人數20 人,2019 級班級人數26 人,每年考研人數在10 人左右)劃分為兩個班級進行授課,這樣每個班人數大致在10-15 人左右,達到小班教學人數,能細心照顧到每位同學,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斑x修”是指選修跨學科課程。針對所有韓語學生,依然開設高級韓國語等高年級課程,保證所有學生畢業時韓語聽、說、讀、寫水平達到高級(5,6 級);同時,針對所有韓語學生,開放跨學科的課程選修,比如想要考取韓語教育學方向研究生的同學,可以選修本校教科院的教育學課程;對語言感興趣提高語言水平,可以選修英語或日語或其他語種的課程;也可以選修歷史、漢語言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動漫設計等其他學科的課程,保證韓語專業的學生完成大學課程時,既具備了本專業的語言能力,又掌握另一門技能。
其次,這樣的改革模式,可以參考其他院校的辦學理念。其他學校早已開始這樣的辦學模式,比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提出“韓語+英語+輔修課”的雙語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通過4 年學習熟練掌握韓語與英語兩門外語,同時強調熟練掌握計算機及外語相關計算機基礎知識。本學校也可以在專業教學計劃之外,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他經濟、貿易、法律等專業作為輔修專業。將基礎知識教育、專業方向教育、應用技能訓練和跨學科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多語種、多學科、多功能、復合型的高級韓語專業人才。
第一,教師面對提高自身知識的挑戰。“韓語+方向+選修”的教學模式,雖然能解決韓語專業就業面窄的問題,但是面對各科選修“方向”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目前本校的韓語教師的專業方向大都是語言學、文學及翻譯等,類似于韓語貿易、韓語導游、商務談判等之類的課程需要教師們不斷拓展自我知識寬度,積極學習新的知識。
第二,學生自身面對“方向+選修”的改革時,要首先清楚自我發展藍圖與自身優勢。在三年級階段,是選擇今后繼續讀研還是直接就業,催逼學生作出選擇。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勢必先解決學生在這個階段的迷茫與彷徨。另外,學生還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除韓語之外,還擅長哪些或感興趣哪些方面:比如有些學生交際能力強,這可以選擇導游等方向;有些學生思辨能力強,可以選擇商務談判;有些同學本身語言天賦不錯,二外習得地也好,可以輔助選修英語或日語等其他語言。這要幫助學生認清自我認知,揚長補短,達到優勢最大化。
綜上所述,根據本專業當前發展實情與本校情況來提出“韓語+方向+選修”的改革模式,這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好將會事半功倍。每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都有利有弊,開展的過程中盡量趨利避害,將弊端降到最小化,最大限度提高韓語專業人才發展優勢,做到對學生互利互惠,提高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