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章
(彭水自治縣教師進修學校,重慶 409699)
我校自2014 年來首次提出在全縣區域內開展“行動德育”工作,2017 年命名為“重慶市首批立德樹人特色項目研究基地”,2020 年授予我校“重慶市首批立德樹人特色項目研究示范基地”匾牌,成為重慶市首批15個項目示范基地中唯一一個以區域德育系統化落實機制的實踐項目。
宏觀層面上,教育部于2014 年3 月、4 月、10 月連續下發的系列綱領性文件,就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要求落到實處,體現時代性,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提出以建立管用、實效的長效機制為目標;2017 年8 月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作為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這無一不是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細、落小、落實,改進區域德育系統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撐。
微觀層面上講,我們堅持從調研中發現問題、認識縣情、尋求規律。通過問卷星、現場走訪、專題座談等多種形式,發現當前中小學德育存在“四化”現象:說教育德導致實踐育德薄弱化,空泛育德導致活動形式化,盲目而動導致管理育德隨意化,缺乏考核導致德育空虛化。
所以,我縣提出了區域推進“行動德育”,在市教科院的專業引領下,認真厘清“行動德育”的系統化落實機制,圍繞行動德育“動”的價值何在?如何動得起來?動什么等問題進行項目實踐研究。
堅持“一月一事、一事一主題、全年成系列”這條主線,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統一編制的《中小學行動德育工作手冊》,各中小學結合校情展開實踐。
1.理論依據:杜威指出學校即社會,提出“從做中學”的教育哲學命題;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學做合一”。而行動德育就是緊扣“做”——即行動,強調復雜的事情簡單去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去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去做,長期堅持,自然功成。
2.實踐依據:我縣頒布實施中小學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開展養成教育特色項目示范學校申報,以培養學生道德認知,注重道德養成,強調道德實踐。
所以,我們強調“行動”既是起點,也是過程,更是目的。行動德育就是知行結合自主建構的德育,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德育,是真正落實到學生具體行動上和指向學生所有行動的德育。
一是教育行政部門:縣教委下發《彭水縣中小學德育工作三年規劃》,明確了行動德育工作的任務、形式、內容;二是教研業務部門:由縣教師進修學校先后編印《彭水縣中小學德育工作手冊》,確立行動德育學段目標、計劃、要求等。三是基層中小學校,結合校情細化《工作手冊》落實,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由此形成區域“至上而下有系統規劃、靈動空間和螺旋上升”的行動德育三級規劃。
1.主題閱讀:圍繞一月一主題選擇性閱讀,讓閱讀真正成為孩子日常的生活方式,也讓閱讀為孩子參與德育實踐奠定知識基礎。
2.主題實踐: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獲得道德體驗,每學年至少安排一周時間,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主題展示:結合主題活動創設情景,營造氛圍,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主題展示平臺。
4.主題反思:建立道德評價制度,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合,建立學生道德檔案,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反思,提升道德智慧。
1.建設課程育德課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指導各學科教師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并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滲透到學生心里。
2.營造以文化人環境。我們營造的校園環境,無處不體現著學校的文化,校舍布局體現以生為本的情懷,教室布置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讀書活動體現讀書讓人精神豐盈的氛圍,這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3.規范實踐活動儀式。我們要求精心設計重大節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充分挖掘活動中的德育資源,在升國旗、入團(隊)、入學(畢業、成人)典禮、學生社團、課后文體活動等儀式中以積極向上、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并激勵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4.探索制度管理經驗。學校制度的背后是價值觀,我們以開展校長述職、管理干部論壇、班主任經驗分享等主題交流活動,分享管理經驗,相互促進,匯聚思想,提高管理水平,營造區域德育教研氛圍。
5.建立協同育人機制。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家校社在教育目標上一致、時空上密切銜接積極互補、社會教育為依托的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和教育格局,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
兩年多的項目實踐研究,經歷了三個研究階段,基本形成了上述“12345”行動德育項目實踐模式。目前,被授予“重慶市首批立德樹人特色項目示范基地”,我們用市級項目引領縣級實踐學校14 所,133 個校級特色項目已完成申報工作,“行動德育”區域化輻射效應初見成效。
我們立足縣情和校情實際,深入推進行動德育實踐,破解德育工作“干什么”“怎么干”“誰來干”的難題,采用“三導”機制,即:教育行政部門主導、教育督導部門視導、教研業務部門指導的三級聯動機制,讓沒有動的學校動起來,動起來的學校動得更好,動得好的學校“動”出特色和品牌。目前,區域整體推進行動德育形成了常態化機制,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鑒作用。
項目實踐兩年多來,對學生的品格養成、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發展變化具有深遠影響,探索出了“豐富德育課堂讓學生動起來、德育成果比賽讓教師動起來、家校協同教育讓家長動起來、嚴格考核評估讓學校動起來”的聯動落實機制,初步實現常態育德序列化、管理育德規范化、實踐育德課程化、活動育德主題化、特色育德項目化、成效考核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