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紅
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使幼兒終身受益,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為習慣,有些老師便會將“嚴格遵守規矩或紀律”“如何管理好幼兒”掛上鉤。于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成了對幼兒行為進行控制的過程。隨著現在生活的發展,我們意識到:尊重幼兒需要,培養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促進幼兒主動發展。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很多種,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本唧w有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鑒于幼兒的衛生習慣特點,從不剩飯,飯前洗手,飯后漱口。勞動習慣包括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穿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行為習慣,每天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習慣等。生活習慣包括早睡早起,按時吃飯。學習習慣包括養成一頁一頁的閱讀習慣。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就為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勞動習慣、衛生習慣等打下基礎。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我進行了思考和實踐。
一、良好習慣的規則建立或評價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師幼或者幼兒
以往,我對于我們班統一的要求比較多,個體服從集體的規則也多。現在我發現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建立規則,幼兒會積極的遵守。
我班每天上完廁所都是由老師負責檢查和督促要求幼兒洗手,但有些幼兒總是會趁著教師不備便忽視這一環節的重要性,所以經常會有幼兒過來告狀說某某沒有洗手,通過觀察,我發現有個別幼兒確實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而且在教師提醒了之后依然跟以前一樣,沒有任何的改變,剛開始時,我們教師加強對幼兒的看管,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明顯,由于教師要幫個別年齡較小的幼兒整理衣物,所以還是有孩子經常不自覺。而孩子們還是會忽略洗手這個環節。例如:我班的好好小朋友,我發現他每次洗手要么就碰一下水,要么就直接不洗手。在經過老師以及幼兒們的多次提醒之后仍然沒有形成自覺的意識。
顯然,被動的服從根本就沒有解決幼兒不洗手的問題。于是,我多次去咨詢一些資歷比較深的教師以及去網上查相關資料。與幼兒進行了一次試驗,我特意把自己的手弄的臟兮兮的,然后端來了一盆干凈的水以及香皂,讓幼兒觀察老師洗手之后水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隨后,孩子們驚奇的發現剛才還干干凈凈的水,在洗手之后就便的臟兮兮,黑乎乎。我趁機引導幼兒如果不洗手,那么那些臟兮兮、黑乎乎的細菌進入了我們的身體之后會有什么后果呢?為此我還特意向好好以及平時也不喜歡洗手的小朋友提問:如果沒有洗手又把臟兮兮的手放進了嘴巴里會怎么樣呢?他們也都知道了自己以前沒洗手是多么的不愛衛生。
經過了這次小試驗,我驚奇的發現幼兒們都會很認真洗手??梢娪變簩τ谌粘R幍呐囵B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并不了解常規培養的原因,也并不理解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身的關系,同時也使我意識到對于幼兒常規培養應先從幼兒理解著手,讓有人自覺履行取代教師的硬性規定。在和幼兒交流中發現,教師建設性的建議往往會讓幼兒有被批評的感覺,從而產生不良的情緒,而同樣的評價主體由同伴來說,幼兒卻認為有同感。這說明評價主題會影響評價效果。
二、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容由體現主觀性轉變為人文化
以前,我們盛飯總是將飯盛得滿滿的,可偏偏我們班的幼兒吃飯就是很慢,所以每次一到吃飯時間就有小朋友愁眉苦臉,可偏偏每次吃的快的幼兒吃完了去玩玩具時,他們就會忍不住的想去參與到到他們的游戲當中,后來,我讓我班老師每次盛飯時都稍微把幾碗盛的少一點,然后把他分給那幾個吃的比較慢的幼兒,并特意把他們幾個請出來,通過游戲的形式和老師比賽,而且適當的鼓勵他們,這樣他們的進餐效果明顯的比以前好了很多。雖然還是不能吃在前幾名,但也不至于把飯吃到冰冷,尤其現在是冬天,飯菜冷得快。
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表現形式由語言指令轉化為討論活動
在學期初,我發現班里有許多孩子有拖著椅子走的習慣,兩個小椅子腿著地,手拽著椅子背,椅子腿沿著地面發出很難聽的聲音。我們老師也總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顯,后來,我直接把他提出來,當成一次討論活動,讓孩子來討論“說說怎樣愛護小椅子”。孩子們討論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語的。有的說不能使勁搖椅子,有的說不能托著椅子走等等。我根據孩子們所說的用夸張的動作表現了出來,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認識到此環節的重要性并及時提問幼兒,剛才老師這樣做對不對。還特意問那些喜歡脫椅子的幼兒,他們知道自己做錯的都能及時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四、以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核心,構建家園共育的內容和方式
家庭是幼兒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在家庭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家長的一言一行無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因此,要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僅靠幼兒園的教育是不夠的,我們還重視家長工作、讓家長明白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家長與學校老師要經常交流,密切配合老師共同對幼兒進行教育。孩子最聽老師的話,老師說什么幼兒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師,因此家長教育碰到什么問題及時反映給老師,配合老師進行個別教育,教師也可以運用家園開放日、開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交流這樣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幼兒不能按時作息的現象,我園都有制定作息時間表,讓家長也配合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時讓家長反應幼兒在家出現的行為習慣問題,教師會及時進行集體或個別教育,在家園目標一致的情況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的促進孩子的發展。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绷晳T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所以,我們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