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斌
課程教育資源,以各種載體形式呈現出來,是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廣泛支撐。尤其是數字化多媒體的教學資源更為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地選擇和開發?首先是要適合教師使用的、能被教師使用的、教師樂于使用的資源。還要注重教師、學生在資源尋找中能力的提升,關注教師、學生對資源梳理、使用的能力。
一、啟發與思考
一次去侄子家,他的小孩拉著我要我和他搭樂高積木。在他的小屋地板上放著一堆樂高積木塊,有一樣的、有不同的。他先給我搭了一個高樓,興致依然很高,于是又推到重來。這次他還用那些基礎木塊又給我搭了一座城堡,還有小橋、道路、運動場。我一邊夸獎他,一邊拿起一個積木塊端詳起來……
什么是積木式的多媒體教育資源?教師把一個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整體,拆分成象積木一樣的一個個基本單元。把每個基本單元制作成一個個的基本素材,這樣逐步把整個課程的素材積累成素材庫,就像積木一樣。教師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素材庫的基本素材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學生也可以利用這些基本素材搭建制作自己喜歡的自主探索學習課件和復習學過的知識,就像搭積木一樣。
拿化學課來說,化學實驗教學部分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動手實驗、還有探究式試驗等,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課程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除了在實驗室儀器實驗操作之外,還有一大部分需要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支持。
二、積木式基礎素材的來源
積木式多媒體素材來源廣泛,可以從教育市場上購買,也可以網絡上下載部分素材等。更好的方式我認為自己制作積累,與有共同需要且有相同志向的教師們一起制作積累素材,共享基本素材是一條很好的途徑。這種做法有幾個優點。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個性化的需求制作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需要的素材。其次,多位教師制作的素材可以互相借鑒、共享。同時也可以在制作的素材應用過程中相互探討,利于教育研究更廣泛的提升。再有,多人合作可以分工合作,有利于積木式教學資源的快速制作與積累,并形成課程化體系的數字化教學資源。
三、積木式教學素材的制作
積木式教學素材由基本的素材為單位,包括圖片、聲音、動畫、微視頻等。我們還拿初中化學的教學素材為例,介紹一些基本方法。
1.制作透明背景的“PNG透明的格式”圖片。png是一種采用無損壓縮算法的位圖格式,支持真彩和灰度級圖像的Alpha通道透明度。利用png圖片可以保留透明像素,可無損放大縮小的特性,我們能在PPT等實現更有創意的效果。
png圖片摳圖的方法有很多,當然通過PS摳圖應該是最完美的一個選擇。可是對于沒有安裝ps或者不太會摳圖的話,一般電腦安裝了isee也是有這個功能的可以方便的制作png圖片。
2.運用微視頻展現化學實驗效果。化學實驗受條件、時間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學生都親手做實驗。有些實驗需要教師演示實驗,有些實驗只能是數字模擬的,實驗現象需要細節展示出來。我們就可以錄制一些標準的實驗現象的微視頻,作為積木式基礎素材放到教師的課件中。
3.化學方程式的呈現是教師與學生經常在PPT等課件中應用,每次輸入都很麻煩。制作標準的化學方程式的積木式素材很有必要。
這里我們運用ISEE這個軟件可以制作分子式、方程式等多媒體素材,如H2CO3。
首先,打開isee軟件—新建一個空白文檔。然后在空白文檔里利用“文字”的方式分別輸入字母,調整字母的大小位置得到不同的角標或正文。最后利用圖像調整工具—摳圖去背景選項,魔棒裁剪按鈕,選取輸入的文字,點擊去背景制作出png格式的透明圖片素材,保存。由于png格式的圖片是矢量圖片可以進行大小、角度調整,這些素材就可以應用于PPT等多種文檔的使用。
四、積木式教學資源的應用探索及設想
在教學中,教師會制作課堂教學所需的各種PPT演示文稿。有了積木式的教學資源素材可以順手拈來組合成多種形式。如:實驗器材組合圖形及實驗效果演示、標準化實驗操作的方法與過程、實驗設計步驟演示、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的組合展示等。節省了教師制作投影片的時間,減少老師的重復性操作,減輕老師的負擔。
1.非實驗課程的實驗過程的數字化展示。把一些沒有實驗的教學內容運用積木式資源按規范化的組合成一個實驗裝置的ppt文稿或在課堂上一步一步的搭建實驗器材,讓學生們形象學習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對于學生的學習方面,積木式教學資源在學生實驗操作前,可以用于實驗教學設計的數字化模擬—實驗器材的選擇—安裝-檢查,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改變了學生手寫的實驗步驟的抽象,用形象的圖形加以說明展示,便于交流和改正。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和科學性。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3.化學實驗的內容是學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中考有相應的考試要求。在學生復習的過程中,實驗課原來只是在筆記本上的文字,復習效果可想而知。有了積木式積木式教學資源,學生可以根據復習內容,利用這些資源自主搭建各類實驗器材,溫習實驗過程及標準化操作的規范。還可以選取相應的微視頻制作的實驗效果影像。形象的掌握實驗知識與技能,獲取更好的分數。
4.在分子式、化學方程式、化學反應的學習與復習中,也可以利用積木式的資源,進行搭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利于學生的化學素養的提升。
五、積木式教學資源的發展
積木式教學資源應該是資源庫的方式,把需求做充分,把每個模塊做細致,組合成形相應類別,逐步形成資源庫。
一是發揮每個教師的積極性,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共同承擔起這個責任。做到有需求就有資源。
二是依據課程理念,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積木式教學資源庫。開放到每個學科課程教師,學科課程學習中的學生。
積木式的教學資源來源于教師的需求,得益于教師制作,合作交流。匯集形成資源庫。就像一塊塊積木可以搭建形式多樣的作品一樣。一個個積木式的教學資源,也可匯集成各取所需的多樣課堂教學的多媒體作品,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學習方法,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學科課程千差萬別,各有特點,積木式教育資源應在各學科課程的教育實踐過程中進行研究、開發與實踐,探索出課程教育資源建設的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