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菲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語文閱讀是基礎中的基礎。閱讀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學生提高各方面的素質都有重要影響。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閱讀教學更是不可忽視。閱讀的主體是學生,而閱讀教學的推動者與組織者是教師。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創設一定的閱讀教學情境,調動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并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是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以下方法。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創設一定的閱讀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一個最為理想的閱讀環境,進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由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并且要讓學生開動腦筋,發現不足之處,深思熟慮,解決自己的不足,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和艱辛。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預習,然后通過質疑問答、精講點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去體會作者的心聲;在課外,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溝通,師生之間就像朋友一樣交談,教師針對學生的各種疑問,不可以迅速地給出否定或者是肯定的回答,需要引導學生,師生之間一起探索和研究,以形成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有益于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為了獲得更加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創設一定的閱讀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閱讀教學情境當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我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設下了疑問:你眼中的美麗是什么樣的?文中又是什么樣的美麗能跨越這么久?你想知道是誰能做到嗎?我們趕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吧。學生帶著懸念走如了文本,傾心與文本對話.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新課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開了好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會得到提高。
二、個性閱讀 加深理解
《語文新課標》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與審美情趣.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促進閱讀教學目標要將學生個性化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這也指明閱讀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定位教學的起點與終點。
要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加強學生作為個人對文本的不同感受與體驗,以及對語言的積累與應用等。個性化閱讀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獨立的對話。這是當前比較推薦的一種閱讀方式,能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性格都會不一樣,因此,他們閱讀體驗、感悟也會存在差異性。教師可以在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開展自主閱讀探究模式來實現學生個勝化閱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綜合能力來選擇閱讀的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客觀真實的認識到自我,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
三、讀寫整合 活躍思維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內容中,閱讀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兩者關系緊密,相輔相成。學生唯有大量閱讀才能積累更多的素材,才能保障寫作順利進行。從某種角度來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則是閱讀體驗的一種延伸與表現。閱讀教學可以加強讀寫整合,以此來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閱讀過程中必定會有一些典型的句子、一些自己的感想以及一些親身體會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到啟發與應用。
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讀寫相融合開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摘抄一些好詞好句;歸納閱讀文本的類型;書寫感想或者體驗、對文本閱讀進行評價等,通過這些方式幫助學生深化閱讀,加強學生的體驗。
另外,讀寫結合能有效刺激學生深入閱讀的欲望,促成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創造思維拓展空間。其中有的學生是以評析的方式來閱讀的,閱讀的過程中在空白處進行批注;也有一些學生通篇閱讀提出自己的閱讀心得;還有的通過對這篇課文的閱讀來指導自己在親情方而的寫作等,強化閱讀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寫作與口語表達等能力,這也是閱讀教學的本質意義所體現。
四、教給方法 培養能力
閱讀主要分為快讀、泛讀和精讀等,也就是說閱讀是有一定技巧的,不同類型的文章,不同段落的內容,閱讀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來講,需要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五、網絡閱讀 促進飛躍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推動了教學設備與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轉變。當前,人們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網絡,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而閱讀拓寬了收集信息的途徑,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基于網絡的優勢,教師可以對網絡進行靈活運用,加強網絡閱讀教學,即以網絡環境為主要平臺,讓學生從互聯網獲取大量的信息,在形式豐富多樣的資源中獲取情感體驗。
六、巧妙提問 提升質量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問,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同時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課堂上要巧妙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科學有效,可以采用觀察法、聯系實際法、環環相扣法、橫向遷移法、矛盾質疑法等。
七、精心預設 精彩生成
教師在備課時的,如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鉆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那么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是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則不然。
八、課外閱讀 突破積累
基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特征.對于課外閱讀文本選擇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要充分利用一切資源促進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打開閱讀的范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我國的紀念日活動進行歷史書籍的課外閱讀、也可以引導學生以發生的重要事件引導學生讀名人故事的書籍進行課外閱讀,還可以以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引導學生讀一些科普類的書籍等。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與改進,才能調動起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