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蕊
今年,又一次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以來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精神,反復觀看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教育故事,對標先進,反思自我,在爭做“四有”好老師的教育道路上講講自己的教育故事。
一、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師
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習近平總書記講,一位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 “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
“道”,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就是“師道”,就是我的理想信念。筑牢自己的理想信念就是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學生在點滴中感受到老師對祖國的熱愛、信任、擁護,對祖國文化的了解、踐行、傳播,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創新、奉獻,對學校發展的深思、變革、改進,對學校同事的關懷、包容、幫助,對莘莘學子的愛護、著想、永不放棄,對萬千家長的尊重、交流、不辜負。用自己的日常言行一點點地向學生示范該如何學習、生活和做人;用自己的學識智慧向學生描繪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和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用自己的胸襟和抱負向學生詮釋做人的品質和對事業的執著。用多樣的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學習和交往,讓學生明白知識的力量和智慧的神奇。用超越常人底線的耐心和愛心,讓學生知道傳遞愛心和溫暖其實很簡單,犧牲和奉獻其實很平凡。
我總是告訴自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便是我作為教師的理想信念。要求學習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比如:每周一升國旗,要求學生大聲跟唱國歌,我作為班主任,自己總是能站在班級第一個大聲跟唱國歌。又比如:學生上課不能遲到,我總是提前站在教師的講臺上。外出開會,為了按時返回上課,午飯不吃,也要提前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我校學生均為外來務工女,家庭條件不好,小學基礎較薄弱,學生雖已升入初中,但是短短的課堂40分鐘,卻不能完全掌握課標內容,已不記得多少個日夜拋家棄子幫學生輔導,亦不記得多少學生拿到重點高中錄取通知書后,激動地抱著我說“多虧有您”……無數教學中工作中的點滴,匯成了我的堅定理想信念,那就是為黨培養人,為國家培養人,做人民滿意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傾盡全力。
二、做有道德情操的教師
做老師要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執著于既教書又育人。學生乃老師的精神后裔,老師要以身作則,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幫助和引導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我最愛跟學生講的話就是:“我不怕你們不夠聰慧,我也不怕你們基礎薄弱,我最怕的是你們不辨是非、不明事理、不想學習。”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榜樣的作用,耐心的引導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德育先行,服務智育。”無論是每周的班會、年級例會,還是與學生的談心交流,我永遠不忘幫助學生明白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和得失。
一個教師的道德情操,就是要有正確的三觀,就是懂得自我尊重,懂得榜樣示范,懂得潔身自好,懂得靜以修身,懂得嚴于律己,懂得遵守規范,懂得淡泊名利,懂得吃苦奉獻,懂得愛崗敬業,懂的誠信友善。扎身教育事業,幫助和引導每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做有扎實學識的教師
老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我認為,新時代的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是一片汪洋。教師的學識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進而決定了學生的水平和高度。由此可見教師學識的重要性。
在我13年的教書生涯中,從未放棄過學習。每次經歷教學中的挫折,我總是反思自己,進而去購買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從理論上充實自己,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改進。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我攻讀了碩士學位,現在備考攻讀博士。我讀了教學相關的理論書籍,又去讀教育管理和辦學方面的書籍,我不斷為自己充電,不斷向學生詮釋“活到老、學到老。”和“教學相長”,我就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我用知識改變命運,創造自己的社會價值,幫助更多的人,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四、做有仁愛之心的教師。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外來務工子女生源校,學生來自云南的各個地州,小學基礎參差不齊,各項習慣養成也是不盡人意。我是一名英語教師,在教授初中階段知識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彌補小學時的不足。有時候看著原本比較聰慧的學生卻不愛學習、不會聽課、不愿發言、不做作業,更不要說主動提問、背誦識記,這種種表現,堪稱陋習。我就會想著去改變他們。因為我不愿他們就這樣辜負天賜的聰慧,我相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是缺一個人去幫助他們激發。于是,我幾乎每個課間都會提前在教室門口等候,沒學會的同學,我就再次幫他分析講解,這樣就不至于讓學生在往返教室和辦公室的路上浪費時間,而且也不會影響他其他課程的學習。中午的時間,我會跟學生一起在教室用餐,跟學生談心交流,午餐后,有空的學生,我會繼續幫助他們輔導。放晚學,有的學生家長上夜班,不在家,沒人照顧他們,我就同家長商量,把孩子留在學校一個小時,給他們準備糕點,為他們輔導,不能來接的家長,我把孩子送回家。
由于我們的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比較多,父母平時疏于對孩子的教導,導致有的孩子會厭學、輟學,我們不斷地打電話、家訪、勸學,并爭取街道辦、派出所和教育局的幫助,極力勸說學生重返校園。
我之所以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精心備課、耐心輔導這些孩子,是因為,我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我不僅想教會他們知識,我更想教會他們方法,啟發他們的智慧。我更想讓他們感受到別人的善良、愛心和溫暖,我更想他們也能立志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我不想他們再虛度三年,我想讓他們明白,他們不是不可以,他們只是需要幫助,需要一個幫助他們成就自己的人,這個人就是我。這世上的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雖不起眼,但是在各行各業的小小舞臺上,他們可以發出金子般的光芒。
仁愛之心,我想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對仁愛之心的詮釋吧。
習總書記曾說,“好老師不是天生的,是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在教育改革發展中鍛煉成長起來的。他希望每個教師都能成為符合黨和人民要求、學生喜歡和敬佩的好老師,希望每個孩子都遇到好老師。”是的,作為家長,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樣的老師,那么,作為老師,我們就該去那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