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隨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等文件的出臺,讓更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以便培育出終身學習的意識,為社會提供高學識、高素質的人才,造福社會。高中階段是學生習慣與能力逐漸成熟的關鍵階段,需要教師運用專業的方式引導與輔助學生,使其能夠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鑒于此,為實現高中語文課堂的高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直觀重要。本文就對自主能力培養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自主能力;高中語文;培養方式
引言:自主意識是一塊明鏡,自主學習、自主接受,是為美好未來鋪墊基磚,實現自我感知、自我提升。高中語文是高中階段學習的重點,學習語文可以記錄語言素材、豐富生字量、提升自己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現如今,信息化成為社會發展的潮流,需要我們從多種信息中,學會辨別,學習適合自己的信息,以便提升自我能力,構建屬于自己的思維體系,豐富情感,促使綜合發展。相比較初中語文來說,高中語文的難度有明顯提升,抽象性更強,需要學生具備最優的理解與想象意識,而這樣的學習,學生應有自主性,能實現自我學習,強化記憶效果,豐富情感。鑒于此,自主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學生進行培養與提升。
一、設計微課預習,增設學習計劃
學習是一門藝術,只有在一步步的操作與體驗中,才能讓藝術綻放光彩。在這其中,學習計劃的作用非常明顯,將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助力學生習慣的養成。每個人類的大腦不同,思維意識不一樣,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受制于家庭背景、個人原因等因素下,不同學生之間會出現不同的層次與水平,他們的習性也不盡相同。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具有學習上的差異,將會體現在學習計劃的制定與完成方面上。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缺乏計劃的學生,沒有學習目標的指向性,導致學生在漫無目的的學習中,逐漸失去學習的本質,很難培育自主性。微課就是其中一種,其利用數字化技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并且在突出的主題及短視頻中,幫助學生提高認知,促進學習發展。因此,教師要設計微課預習,增設學習計劃,讓學生在計劃中學習,鍛煉學生的自主意識。
例如,在微課的設計中,教師先從資源眾多的互聯網,找一些與本單元相關的知識,并設計一些問題,整合到微課中,發送至學生移動平臺中,讓學生在短視頻中學習知識。同時,微課的引導學習中,增設了學習計劃一欄,由學生設計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并在自我、教師、學生的共同監督下,完成計劃的每一個步驟,以此實現自主意識的提升。
二、設計創境激趣,提高自主意識
情境是種具象化的的景象或境地,將人們的內心引入到真實環境中,將引發人們的情感,實現情與境的統一。情境教學以浸入式的學習體驗,將學生引入到知識中,讓學生接受與感知知識內涵,實現學生內心世界的滿足。針對當前語文教學實際而言,教師為主導的“一言堂”教學,會讓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機械式背誦,會限制學生的想象意識與情感升華,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難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趣味情境,激發興趣,以情境引導學生的內心,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愿望,豐富其內心世界的情感,利用全面浸入的方式,由學生自發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例如,在講解《鴻門宴》這篇文本為例。在教學中,教師以視頻為引入,讓學生欣賞和觀看《鴻門宴》的影視資源,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文言內容。在這樣具有浸入式的學習體驗下,學生將直面文言世界。經過直觀的情境激趣后,學生會從內心中產生想要學習的愿望,出現學習動機,將提高自主意識。
三、設計多元評價,提升自主信心
在高中階段,學生所要面對的學科非常多,與之對應的是,學習內容與難度也比較大,再加上高考的來臨,將給學生帶來不小的壓力。為了提高成績,學生會花費較多的時間沉浸在做題中,然而,在一次次的失利后,學生逐漸降低信心,并且依然會浪費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從而造成學生的“自我內卷”,導致學生興趣度低下,學習動機不夠等問題,會讓學生失去自主學習意識。這個時候,教師可從評價方面入手,通過多元評價方式,從不同角度、不同觀點來看待學生問題回答的結果,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是有成果的,不單單以成績高低來決定全面發展。與此同時,積極評價能樹立學生自信,將變為學習動機,推進學生繼續學習,實現自主學習意識的提高。當然,評價也需要具有指向性,應輔助學生了解自身不足,并在改進與完善中,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
總而言之,學習不能停止,要在不斷對知識掌握與理解中,實現自身能力的整體提升。所以,在教學中,單一化的學習已不再適合當前接受多元沖擊的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作為學生的“明燈”,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基本,利用新課標來充實自己的教學能力,結合課堂實際,設計多種方式,多措并舉,展開教學,將實現自身品質的升華,助力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單丹丹.高中語文自主學習視域下的思維導圖應用研究[J].學語文,2020(3):37-38.
[2]賈鋒全.簡述高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模式思路[J].新作文:教研,2020(1):0183-0183.
安徽省安慶市桐城中學 王棟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