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為了更好地優化語文課程質量、深化教學改革推進,閱讀教學形式逐漸豐富,如群文閱讀、讀寫結合、課外拓展閱讀等等,這些新型的教學方式顯著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而隨著閱讀教學體系愈發成熟,其教學價值也由現代文過渡到古詩文的教學,本文將以《春望》為例從字詞句研析、補充閱讀拓展、讀寫結合深化三個方面談一談“1+X”主題閱讀在初中古詩詞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1+X”主題閱讀
引言:“1+X”主題閱讀指的是在講解課內的一篇文章時,將多篇相近主題的課外文章也納入講課計劃中,并以其作為輔助理解的工具,并允許學生根據自己興趣在多篇文章中進行選擇閱讀,從而形成以學生興趣為導向、以比較閱讀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此模式兼顧了課內教學效率提升和課外閱讀范圍拓展,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及閱讀理解能力,有助于學生找到自己適合的閱讀方向,培養其良好閱讀習慣。
一、字詞句中“研”出主題
從文言文學習的角度來說,字詞的積累永遠是讀懂古詩的關鍵,因此要了解古詩的主題、含義,首先應該做到能夠逐字逐句地將古詩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這樣才能基于對內容、思想、情感的了解,在古今描述方式的對比中感受詩句的韻律美、字詞的簡練美、措辭的靈動美[1]。基于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明確古詩閱讀教學的重點就在于“細讀、細品”,或者說是精讀。精讀是相對于只抓脈絡、提煉主旨的粗讀而言的,精讀也就是要求學生要立足于文本,要讓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都來源于文本,一切的想象、思考都圍繞具體詩句進行展開,從而充分推敲字詞句背后的內涵,并結合句式結構、具體詞性深入挖掘作者情感或詩文中心思想。
在《春望》一詩中,從字的角度出發,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著重分析“濺”、“驚”二字,感受悲傷的氣氛中仿佛花也為之感慨、鳥也為之哀鳴的情境;從詞的角度出發,可以著重關注“連三月”和“抵萬金”中透露出來的戰爭的殘酷以及百姓期盼從軍的親人歸來的迫切心情;從句上看,可以體會首聯以及尾聯的思想感情,首聯主要采用主謂短語疊加的方式,一方面增強了表達氣勢,另一方面讓組合的場景躍然紙上,尾聯則是作者的自畫像,從生活角度出發展現愁苦、煩悶之情。至此,通過對字詞句的分析,學生就能明晰本詩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且在細致的探究過程中強化閱讀語感、學習提高語言表現力。
二、補充閱讀“拓”寬主題
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此種模式的教學本質,即通過該形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量,促進學生向著“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方向前進,切實提高語文核心素養[2]。因此在文本選擇上,要注意對原主題的拓展和發散,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突破課本的局限,去了解不同人物筆下的同種事物的區別。同時教師也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盡可能選擇學生理解限度之內的文本,從而在教學中推動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展。另外從實際教學的角度來說,僅僅依靠教材上的內容不足以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深刻記憶,教師需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鞏固、在練習中提升,才能真正將知識點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在完成字詞句的分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陸游的《示兒》、屈原的《九歌 國殤》、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選擇感興趣地進行鞏固閱讀,這三首詩一首為兩宋之交時期作品、一首為戰國時期作品、一首為宋代末期作品,在表達風格上有所差別,可以滿足學生不同鑒賞觀念的需求。在閱讀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按照之前所學方法逐字逐句地閱讀并一一對照現代漢語感受表述上的妙處,并讓學生找到三首詩中表達情懷的異同點,進而從不同角度感受古仁人的家國情懷。
三、讀寫結合“深”化主題
語文教學主要培養的就是“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其中讀與寫屬于互相成就、彼此促進的,因為閱讀可以積累寫作素材,而寫作則可以鞏固閱讀所得,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將讀與寫結合起來看待,同樣在“1+X”主題閱讀中也需要引入寫作練習來深化主題[3]。傳統的讀寫結合教學一般是針對現代文進行的,所以通常會采用仿寫、續寫、改寫等方式讓學生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但在古詩教學中,由于古今語言的差別,此處教師可以采用擴寫的方式要求學生進行練習。首先寫作方式上應該區別于直接翻譯,需要加入學生自己的想象內容來讓簡短的詩文豐滿起來;其次字數上不應設定限制,給學生以最大的自由度;最后在主題設定上應該完全依照原文的感情基調、主旨內涵來進行擴寫。
同樣以《春望》為例,學生應該對于首聯應該寫出“國破”的程度以及與“山河在”的對比,在“城春草木深”一句的擴寫中還應增添對以往繁華景象的回憶。需要注意的是,描寫過程中需要保持人稱的統一,用第三人稱要把握好距離感,用第一人稱則要凸顯出情感波動。依照這種形式,學生如能較好完成全篇的擴寫,那么其對該詩必然有了足夠的了解,同時對于理解有所疏漏的學生來講,經過擴寫他們也能想清楚、弄明白遺漏點,從而對主題的認識更加深刻。
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古詩“1+X”主題閱讀模式應該抓住研學、拓展和深化三個方面。用“研”提高學生閱讀古代漢語的能力,擴大其文言字詞積累量;用“拓”打開學生閱讀視野,了解古今名家是怎樣傳情達意的;用“深”來促進學生知識內化,進一步增強其對古詩和現代漢語內在聯系的把握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艷.統編版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議題設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2]牟婕.統編版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視野建構與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0.
[3]李彎彎.群文閱讀在統編本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D].洛陽師范學院,2020.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 陳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