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曾經有個精辟的論斷: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它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的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那么試想,一個沒有學生活動的、一個“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肯定是一個被動的、沒有生氣的課堂,這樣的數學課堂限制了學生實踐的機會,是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的。因此,如何將“動”的理念貫徹在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讓學生“動”起來,這些問題一直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認真探索和不斷實踐的重點。下面就這些問題談我的體會和做法。
關鍵字:活動 實踐 鼓勵 互動
一、讓學生“心” 動
我有一位同事,他是個很敬業的老師,可是他的數學教學效果以前一直不是很好。他曾經多次和我探討過其中的原因。在聽了他的幾節數學課之后,聯系我們探討的內容,我發現他的教學中,老師的理性分析與歸納過多,而學生在課堂中除了聽與練之外,很少有自主探索與展示自我的機會,一句話,課堂中學生沒有真正地“心動”起來。其實,小學教學課堂教學并不僅僅是枯燥的數理、算法的推理和各種數字的演算,小學數學課堂也應該是讓學生“心動”和向往的樂園。要真正地做到這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徹底放開束縛學生思維活動的枷鎖,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活力。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相關的生活實際,善于創設情境,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讓學生手動
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必須重視他們的動手實踐活動。“心動”不如行動,心靈的感動,情感的參與,需要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動手實踐,就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擺擺、畫畫以及教具的制作,再經過自己的觀察與猜想、推理與判斷,比較與概括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形成學生各具特色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我們童年可能都有過背誦乘法口訣表的經歷,同樣,我們每個有一定教齡的數 學老師也都有過讓學生背誦乘法口訣表的舉動。橫著背、豎著背、斜著背、倒著背,讓 不少我們認為懶惰的或者所謂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吃了苦頭,花費了他們許多時間 和精力,甚至由此而讓極少數學生以后怕上了數學。現在我們在教學蘇教版新課程 乘法口訣時,廣大教師絕大多數都采用讓學生根據規律自己動手編寫乘法口訣的教 學策略。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口算、觀察、比較、仿編,很順利地就編 寫成了一至九的乘法口訣表,同時全面系統地弄清了表內乘法口訣之間數字規律。 這時,教師再加以適當的鼓勵,他們就會在自豪中輕松地記住一到九的乘法口訣表,而且印象深刻。
三、讓學生口動、互動
我們每個數學教師都會遇到下面幾種情況:當教師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時候,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練習的時候,其中有的學生可能并沒有在思考,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常常比別人慢一拍半拍,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接下來的全班交流中,當然就難以引起這些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有的還在下面不自覺地做起小動作來。我聽了許多教師的課,不少課堂上都有類似這樣情況的學生在做小動作,或者心根本不在課堂上。這時如果教師請到他們回答問題,他們絕大部分又表現為手足無措或者緘 口不言,就是說這些學生往往在課堂上的收獲很小。然而教師為了整個課程的進度,常常被大多數學生的正常表現所蒙蔽,往往忽視了這些學生存在的問題。隨著時間 和課程的不斷推進,這些學習有困難、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同學習比較正常的同 學之間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跟不上正常的學習進度,他們中有的成了讓教師頭痛 的“問題”孩子。
曾聽過本校一位陳老師的數學課,其中讓我們所有聽課老師最激動的也是課堂教學最精彩、最成功的環節,就是后面學生之間的口動互動部分。那節課的課題是《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學生經過一番折、剪、看、畫等一系列活動后,陳老師讓同位同學互相交流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于是同學們立即投入到熱烈的相互討論之中。當陳老師請學生說說交流的結果時,我們都以為是讓這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沒想到陳老師卻讓他說說同位同學的想法,還請當事人證實這位同學聽得是否認真仔細,然后又讓他對同位同學的看法進行評價,闡述自己的理由,這樣又巧妙地讓這位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然而,讓學生口動、互動是最容易被教師忽視或者有意省略的環節。因為這個 環節似乎最浪費時間,也似乎最不容易掌控的環節,弄不好會造成課堂混亂的局面。是的,在這個環節中最令教師擔心的就是有的學生情緒常常過于亢奮,有的學生不 等別人的話說完,就大聲地嚷著要說出自己的見解,急于體驗成功,所以課堂上有 時顯得鬧哄哄的,甚至出現比較混亂的局面。我認為一開始出現這些不盡人意的情況是正常的、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這種活動的正常開展,加上教師精心 的組織和引導,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自然就會轉化為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不要把學生正常的、合理的數學討論和表現成功的欲望看成是“亂”的表現,更不能把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數學課堂斥為“嘈哄”的場所。我們相信,“動”是永恒的概念,“動”是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一個活動的、開放的數學課堂,一定會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四)焦肖燕 伏志瑛:《學習策略方法教學問題診斷與導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 2 頁
(五)劉加霞 劉琳娜:《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模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 3 頁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學明皇路校區 王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