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霞 劉鵬翔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對于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體效果。方法:采用雙盲法,選取60名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間于我院登記,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將實驗對象按照2:3的比例進行分組,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前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后組則進行中藥治療,同時對不同治療方式下的醫治效果、病癥療效進行記錄與分析。結果:實驗組的患者在接受中藥治療后,醫治效果大幅上升,同時患者腹脹、腹部疼痛、嘔吐和惡心等癥狀的療效指數相比于對照組明顯提升,且數據差異較大(p<0.05)。討論:采用中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使各種癥狀更快消失,且安全性較高,應大力推廣并應用于臨床治療中。
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藥治療;治療效果;癥狀療效指數
功能性消化不良為消化內科疾病,具有較高的患病率,是由多種不良因素相互影響而引起的,如患者長期飲食不規律、內臟敏感性較強、家族遺傳和心理壓力過大等因素[1]。臨床上常常表現為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同時病人還會伴有心煩、情緒低落、頭痛等并發癥。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為采用西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但病人持續服用西藥,副作用較為突出,加大病情復發和患有并發癥的概率[2]。針對這一特點,醫護人員提出了新的治療方式即采用中藥來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后者為前者的創新與提升。本文將探討采用中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體效果和癥狀治療指數。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實驗時間設置為2020年1月-2021年1月,選取60名在實驗時間內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按照2:3的比例將實驗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人數為24人,其中男性患者人數為13人,女性患者為11人,年齡范圍18~63歲,均值(40.53±2.22)歲,患病時間為0.6~4.5年,均值(2.35±0.67)年;實驗組患者人數為36人,其中男性患者人數為14人,女性患者為22人,年齡范圍17~65歲,均值(41.12±2.36)歲,患病時間為0.5~4.2年,均值(2.55±0.36)年,一般資料經對比后差異較小(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西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導患者每日餐前口服10mg嗎丁啉,頻率為一日三次,持續兩周。
實驗組:令患者口服中藥治療,選取適量的甘草、黨參、黃連、陳皮、砂仁、炒白術、茯苓和吳茱萸,并將上述藥材制成湯藥,令患者口服。早晚餐前1h口服該藥物,7天為一療程,持續兩個療程,并記錄具體的治療效果和癥狀療效指數。同時依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自身身體狀況,為患者定制符合自身特點的食譜,如降低生冷海鮮、過于辛辣和油膩食物的食用頻率,并確保患者每日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復合維生素和優質蛋白質。
1.3判定指標
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患者后,對具體的治療效果和癥狀療效指數進行記錄與對比。
治療效果評判準則:患者經治療后,各種癥狀短時間內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大幅提升為顯效;患者病癥逐漸好轉,仍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存在,但嚴重程度明顯降低為有效;患者病癥并未好轉甚至出現惡化,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為無效。
癥狀療效指數評判準則:將總分值設置為100,兩組患者分別對脹氣、食欲不振和嘔吐的療效進行評分,并統計其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量資料(%)率;t值比對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2.結果
2.1不同方法下治療效果的對比情況
采用中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為91.55%,明顯大于西藥的治療效果,兩組數據比對結果差異較大(p<0.05),詳見表1。
2.1不同方法下癥狀療效指數的對比情況
采用中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各種癥狀療效明顯高于采用西藥治療,二者數據差距較大(p<0.05),詳見表2。
3.討論
據相關資料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較高發病率,且近年來患病人數逐漸增多。患者常常會伴有食欲不振、嘔吐和泛酸等癥狀,對患者正常社交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不利于患者及家屬的身心健康[3]。臨床上主要采用西藥來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但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使病情復發和患有并發癥的概率大幅提升。為此,醫護人員提出了采用中藥的方式來治療該疾病[4]。
中醫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患者脾胃較弱、肝脾失衡造成的,為此調理患者的脾胃,恢復肝脾功能為治療的重點[5]。因此醫護人員在藥物選擇方面,著重選擇可以調節患者脾胃與肝臟的藥物,如甘草可以補脾和胃,黨參具有調理患者脾胃,滋養肝脾的功能,陳皮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腹脹、嘔吐的癥狀等[6]。患者在接受中藥治療后,治療效果顯著提升,短時間改善食欲不振、嘔吐等癥狀,同時患者生活質量較之前大幅上升。
綜上所述,采用中藥來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同時各種癥狀較短時間內得到改善,患者脾胃得到調養,副作用較小,具有推廣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任怡,章諳鳴. 中藥外敷燙熨治療餐后不適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23):99-101.
[2]覃旭東. 中藥配合針灸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氣虛型效果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1):21-22.
[3]鐘玲. 雙歧桿菌四聯抑菌膠囊聯合中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究[J]. 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4):112,115.
[4]任怡,章諳鳴. 中藥內服聯合熨燙外治法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觀察[J]. 貴州醫藥,2021,45(4):613-614.
[5]熊存友,樂金堂,萬美鳳. 社區運用中藥處方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0):8-9.
[6]余琳,文皓. 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