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新課程標準改革推進過程中,高中各學科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但在課程設置、課程評價、基礎設施等方面還是存在較大的問題。高中體育教學的這些問題是限制學生身心綜合發展的影響因素,需要引起高中學校和體育教師的重視。本文從新課程下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入手,分析高中體育教學現存的問題,探討改善高中體育教學的具體對策,為促使高中學生綜合成長提供助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過程中,高中體育課程被從運動訓練、學生心理等方面被重新審視,體育運動的育人價值被重新肯定。體育課程是教導學生健康知識、運動技能方法的課程,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課程,更是促使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提升的課程。在人才綜合培養、素質提升的教育體系中,體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新課程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1 對體育重視不足
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學校面臨著升學率的壓力,更多將時間和精力分配到高考科目中,體育這類在高考中占比十分有限的學科受重視程度始終難以真正提高到語文、數學等學科層次。學校方面重視程度有限,劃分給體育課程的課時數、師資力量、教育資金都受限,不利于高中體育教學的開展。
1.2 課堂教學效果有限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與師資力量、教學積極性、課程資源實效性等方面有緊密關系。高中體育教師隊伍專業水平有限,體育課教學比較單一且枯燥,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積極性。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度也比較有限,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要目標,對教學改革缺乏主動性。
1.3 教學評價科學性有限
高中體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有限,重點被放在體育技能的掌握、身體素質的達標程度,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成長幅度有一定的輕忽,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態度、觀念不能科學反饋。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不利于教學改革推進。
2 新課程下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改革效果的具體對策
2.1 提高對體育教育的重視
在高中教學領域中,針對學生身體素質提升而開展的教學課程只有體育課,想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必須提高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應體現在教學目標劃分、教學內容選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新課標對高中體育提出的標準是總目標,學校體育教學應將這一目標劃分到各個專題、單元、課時,層層遞進為達成總目標服務。比如高一重視為學生打基礎,強調體能提升、運動安全知識學習、基礎運動技能掌握;高二、高三重視田賽競賽或球類運動的專項知識技能掌握,并配合相應的賽事來呈現體育運動學習效果。教學內容的選擇應面面俱到,不僅重視對學生的專項體育知識技能的培養,還要重視運動安全、運動健康的教育,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運動技能,而不是因為錯誤運動受傷。基礎設施方面,體育場地、體育器材都需要根據學生的數量和需求進行配置,并在課上、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
2.2 教學方法推陳出新
高中體育教師應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將教學重點從單個技術動作教學轉為完整動作、完整練習的教學,重視運動規則、戰術的培養,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設備向學生直觀展示技術動作、運動方式等抽象內容,避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感受到枯燥、無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基礎身體素質運動中,學生不了解究竟哪里發力,教師應改變強調“xx處發力”的抽象描述方式,轉為告訴學生“xx處發酸”“xx處肌肉變硬”。這樣更直觀的描述方式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技術動作,避免學生因錯誤發力方式而受傷。
2.3 完善高中體育教學評價
首先,增強教師對教學評價的認識。教師方面要率先提高對教學評價的重視,認識到教學評價的價值和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活動開展、教學改革執行的主要角色,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教學評價當中去,以教學評價中發現的問題為基礎來開展后續的改革工作。教師應正視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作用,對學生自主學習、終身運動觀念的促進作用,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其次,增強對體育教學的綜合評價。高中體育教學評價應將日常表現與結果量化評價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到教師對日常表現的重視,也讓學生從綜合評價結果中發現自身身體素質的提升幅度,培養學生的運動積極性。然后,分層教學搭配分層評價。不同基礎和身體素質的學生需要教師開展分層教學,也需要分層評價。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學和評價重點都應放在基礎理論、技能和身體素質提升上,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學和評價重點都應放在拓展訓練、綜合運動技能掌握提升上。這樣分層次的教學和評價方式更適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 結束語
目前,高中體育教學還存在較多的不足,需要學校、教師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綜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落實新課程標準教學改革,助推高中學生的身心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長春北師大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