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
隨著我國思政教育改革要求的不斷推進,全國各大高校都在逐漸增強思政教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深度融合,進而形成以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高校學生作為推進社會發展的主要后備力量,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不僅是為學生日后的良性發展培養優秀的素質基礎,同時更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將以高校籃球課程思政教學作為研究背景,主要闡述高校籃球課程的特點以及在高校籃球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義,分析當前高校籃球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現狀,重點對在高校籃球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究。
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運動、競技、戰略為一體的綜合性運動項目之一,籃球運動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與其他課程最大的區別在于籃球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更具實踐性,能夠通過實踐讓高校學生能夠深切感受到籃球運動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知識,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個人修養,培養優秀的社會品質,進而充分發揮籃球教學在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1 籃球課程的特點
籃球課程不僅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主要課程之一,更是深受廣大高校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將籃球課程作為常設課程,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身身體素質水平的提升,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籃球運動的基本知識,掌握其中的運動技巧,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付諸實踐,形成自身的體育能力,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此同時,籃球運動本身屬于集體性運動,并不是依靠個人技能的強弱來決定比賽的勝負,需要隊員在比賽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通過默契的戰術配合來贏得比賽,想要實現最終的勝利隊員之間必須要有團隊意識與協作精神。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對抗性,在比賽中需要隊員在場地內通過與對方隊員的對抗、拼搶,對學生的體能要求、拼搏精神、身體反應靈敏度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隊員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需要隊員擁有頑強的拼搏精神與堅定求勝的信念。基于此,籃球課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集體意識、拼搏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籃球教學活動中,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2 在高校籃球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義
高校體育課程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體育技能教育的重要途徑,更是開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方位提升的重要課程之一。籃球課程作為體育課程中的重要課程內容,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運動參與、技能的掌握、身體體能的訓練,將思政教育充分滲入籃球教學活動中,籃球運動本身具有一定的集體性特征,可有效實現對學生集體意識與協作精神的培養。再加之籃球運動屬于競技類對抗性運動,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重點提升學生的拼搏精神,能夠充分感受體育精神。因此,將思政教育融入籃球教學中,是培養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學習與生活,更是落實我國現階段我國體育課程目標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高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大部分集中在校園與家庭,其對社會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其自我價值意識與觀念還未完全形成,在面對社會上一些常見的是非問題缺乏準確的判斷力,再加之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高校學生難免對受到社會上、網絡中的一些負面信息的影響,進而不利于高校學生的良性發展。因此,將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深受學生喜愛的籃球課程當中,可有效提升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學習興趣,并能夠通過籃球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有效理解,提升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質量。
3 當前高校籃球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現狀
隨著我國現階段體育課程改革目標的不斷推進,對高校籃球課程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改革要求,大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在籃球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進行不斷的摸索與嘗試,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與籃球教學融合程度過于淺顯,在大部分高校籃球教學活動中仍然是籃球技能知識教學為主,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并不明顯,并未充分發揮籃球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4 在高校籃球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
4.1 加強教師自身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籃球課程中的引導者,首先應當提高對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視,結合籃球教學課程內容,明確相應的思政教育目標,并通過自身知識素養與德育素養的有效提升,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示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職業道德素養,充分發揮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思想道德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在教學的言傳身教中,不斷加深對思政教育知識的深度理解。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充分發掘籃球教學的思政教育元素,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籃球教學課堂。
例如:在高校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對籃球相關歷史背景知識的教學,讓學生通過籃球的發展歷程,充分感受到籃球運動中所蘊含的精神與意義,將籃球這項體育運動教學上升至情感層面、精神層面,讓學生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充分了解籃球運動中蘊含的體育精神,進而提升學生對籃球運動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知識的深度理解。
4.2 科學設置籃球理論課,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籃球教學其主要教學形式為室外教學,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教學內容都相對其他課程過于單一,無法滿足高校學生對籃球基礎理論知識的深度學習。因此,教師在籃球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對籃球理論知識的重視,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籃球理論課程,加強學生對籃球文化知識的深度了解。
例如:教師在籃球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當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國際性籃球比賽視頻資料,讓學生進行觀看,并結合視頻為學生講解籃球的規則,讓學生通過視頻資料,從多個感官角度深入理解籃球比賽中的走步、推人、打手、阻擋等基本籃球比賽規則,重點強調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為其今后在工作中遵守社會各種規則打下夯實基礎,此外通過觀看籃球比賽,為學生講解作為中鋒、前鋒、后衛等不同角色的分工與配合方式,大家要相互配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團隊意識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4.3 創設多元化教學形式,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實踐活動,將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籃球實踐教學互動中,重點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讓學生在參與籃球活動過程中,在掌握籃球知識的同時,能夠充分領悟籃球運動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知識。與此同時,課堂教學作為籃球課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之一,是進行籃球課課程思政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思政價值引導,將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兩種教學形式之間相互補充,進而實現對學生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引導。與此同時,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可有效提升籃球教學方法的多元性,充分調動學生對籃球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籃球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愛,提升其在籃球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將思政理念貫穿整節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從課內到課外對學生進行思政育人,以達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課堂思政改革的育人體系。
例如:教師在對交叉步突破技術教學活動中,在課程開啟之前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提前進入教學場地,培養學生養成不遲到早退的誠信意識,并由班委組織學生集合點名。點名結束后進入熱身活動環節,在熱身環節教師按照傳統的站樁式熱身方式,可以采用健身操等運動項目進行熱身,通過熱身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始本節課程的學習,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應當充分抓住學生的課堂情緒,把握課堂節奏,引導學生對交叉步突破技術的技術要領進行仔細的鉆研,重點培養學生對技術的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教師在學生技術練習過程中,對學生動作的規范性以及動作要領的掌握情況進行巡視指導,重點培養學生拼搏爭先、不恥下問、團結協作的精神。課程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質效進行抽查,借助抽查鼓勵學生敢于展示自我、敢于挑戰的精神,同時將其抽查結果作為教學反思的依據,對現有的籃球教學形式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優化。并結合抽查結果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對在教學活動中各方面表現俱佳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其認真聽講但由于自身技能水平稍差的學生給予鼓勵,并對其點滴的進步給予表揚與關注,而對于課堂表現相對較差的學生給予婉轉的提醒,并為其布置課后作業,布置課后作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固化本節所學習籃球知識和技能,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實踐出真知的意識,最后讓學生將教學器材進行整理,送還至體育器材室,培養學生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課程思政作為現階段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改革提出的全新要求,更是推進我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高校體育教師,將思政教育與籃球教學活動進行有效融合,再向學生傳授專業籃球技術知識的同時,應當加強對學生的自我價值觀念、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因此,基于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在籃球教學活動中,應當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對現有的籃球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革新與優化,將思政教育充分貫穿于整個籃球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深度感受籃球運動中所蘊含的體育精神,促進高校學生的良性發展。
基金項目:河池學院2020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桂西北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項目編號:2020EB011)。
(作者單位:河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