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劉懷金
基于云計算技術,針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困惑,利用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借助云平臺,拓展教學時空,方便體育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多媒體,開發(fā)教學資源,豐富體育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大數據,進行教學評價,實現體育課程考核客觀公正。
2021年7月1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fā)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以新發(fā)展理念為引領,以信息化為主導,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fā)展,深入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數字轉型。”高校體育專業(yè)承擔著本科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神圣使命,如何基于云計算技術建設體育網絡教學資源,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時間和空間限制,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當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 云計算與網絡教學資源的內涵與特點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超級計算模式,通過遠程的數據中心,將成千上萬的電腦和服務器連接成共享基礎架構體系,為解決教學資源在建設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提供幫助。云計算具有分布處理、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等特征,在云計算中包含三個分層,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PaaS,Platform-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SAAS,Software-as-a-Service)等超大規(guī)模的分布式環(huán)境,基礎設施是基礎,平臺在中層,軟件在頂端,其核心是提供數據存儲和網絡服務。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基于云計算建設和應用網絡教學資源,可以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運營成本,方便網絡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fā)。
網絡教學資源(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是基于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的數字教學資源,以網絡為載體和傳播媒介的新型教學資源形態(tài),通過學科教師建設、網絡平臺發(fā)布和學生自主學習,拓展教學時空,是適應信息時代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網絡教學資源具有分布廣泛、超媒體呈現、獲取快捷和傳遞迅速等特點。云計算、互聯(lián)網為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奠定了基礎。網絡教學已成為均衡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高校體育專業(yè)存在的師資短缺、時空矛盾問題,有望通過建設和使用體育網絡教學資源來解決。
2 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學的困惑與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
2.1 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學的困惑
(1)體育專業(yè)“學訓矛盾”
與其他專業(yè)相比,高校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學習理論知識,還要提升運動技能。體育專業(yè)學生從事運動訓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經常參加比賽、訓練難免會影響到學生到課堂學習。傳統(tǒng)教學中,每次遇到外出集訓或比賽,學生都必須請假,由此耽誤的理論學習卻無法彌補。長此以往,體育理論課程由于“學訓矛盾”導致的課堂空缺,無形中造成“重術科、輕理論”現象,影響了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理論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體育教學“時空沖突”
高校體育課程有理論與術科之分,傳統(tǒng)教學中除了體育理論教學,還要進行運動技能訓練。體育理論教學在課堂進行,運動技能訓練要在特定場館開展,正常的教學秩序會受到時間、空間的約束。高校體育場館數量有限,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體育專業(yè)老師和學生教育教學活動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時空沖突”難以避免,亟待尋找新的方式方法來解決,網絡進行跨越時空,給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希望。
(3)體育動作“觀察受限”
體育運動是以肢體發(fā)生空間位移為特征的人體運動科學,傳統(tǒng)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身體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練習鞏固進行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體育動作的動態(tài)連續(xù)、時空不可停留、不可重復的特性(如田徑跨欄、籃球投籃、舞蹈武術動作)增加了體育課程教學難度,影響教學效率和效果。當前,高等教育進行改革正在持續(xù)推進,高校體育亟須利用信息技術、云計算技術,開發(fā)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提高本科體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
2.2 高校體育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
(1)隨時隨地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解決體育專業(yè)“學訓矛盾”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各行各業(yè)帶領了全新機遇,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給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可能。體育專業(yè)學生外出參加比賽,不再擔心不能到課堂學習的問題。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體育專業(yè)線上教學進行了有益探索,基于網絡平臺,體育專業(yè)各學科可以開發(fā)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建設在線課程資源。例如,《運動生理學》課程,老師通過錄制微課視頻,講解基礎理論知識,通過虛擬仿真,給學生演示“神經-肌肉生理活動”實驗,學生居家學習可以隨時觀看在線課程進行學習。返校后,即便外出參加體育比賽,師生照樣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開展在線教學活動。網絡平臺拓展了教學時空,方便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
(2)線上線下開展輔導答疑,有利于解決體育教學“時空沖突”問題
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錄制微視頻、制作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建設體育網絡教學資源,利用云計算技術搭建教學平臺,讓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理論,線上線下反復觀看、模仿練習體育動作,有望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和效果。例如,《田徑》課程中關于“跨欄”動作的教學,傳統(tǒng)授課方式是教師身體示范,學生模仿練習,教學活動僅限于課堂時間、田徑場空間,下課后學生無法得到老師的指導。利用網絡教學,師生可以線上線下互動,老師將課堂示范動作錄制成視頻發(fā)布到平臺,學生課后可以反復觀看,并且在線與老師、同學互動討論,解決了體育教學“時空沖突”問題,師生的教學活動隨時在線互動,情感交流無時不在。
(3)多個角度觀察體育動作,有利于解決體育動作“觀察受限”問題
長期以來,體育動作示范難的問題,可以通過多角度視頻拍攝來解決。《太極拳》傳統(tǒng)授課,老師的示范動作因學生觀察角度受限,動作認知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學生動作技能掌握程度參差不齊。網絡時代運動技能講授和練習時,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錄制體育動作視頻,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欣賞和指導,既能豐富課程內容,也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拓展學習渠道。
3 云計算背景下高校體育網絡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3.1 借助云平臺,拓展教學時空,方便體育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平臺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條件,傳統(tǒng)體育教學需要特定的體育場館,按照教學計劃,在固定的時間開展教學活動。云計算技術可隨時隨地根據需要調配運行環(huán)境所需資源。信息時代云計算的“平臺即服務”特征為網絡教學提供了方便,從南京天空教室到超星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雨課堂,越來越多的教學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助推著高校網絡教學推廣普及。高校體育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購買的云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此拓展教學時空,克服傳統(tǒng)體育教學普遍存在的“時空矛盾”。特別是網絡學習類手機APP(如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等)的使用,極大地方便了網絡教學改革,高校體育專業(yè)師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開展互動和學習活動,無論在籃球館、田徑場還是教室、實驗室,體育專業(yè)師生可以通過翻轉課堂模式,開展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教學活動。
3.2 利用多媒體,開發(fā)教學資源,豐富體育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
教學資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手段,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主要依據教材和教師口傳身授來進行,教學形式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夠。信息時代云計算的“軟件即服務”特征為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軟件,例如,可以利用Camtasia Studio錄制田徑跨欄微課視頻,通過關鍵幀標記技術幫助學生理論結合實踐學習田徑課程;可以用CoolEdit Pro軟件截取劉翔跨欄過程中的起跨、過欄和落地動作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用于輔助理論教學;可以截取姚明的籃球進攻、防守和投籃動作,通過體育明星效應激發(fā)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興趣。在網絡教學過程中,老師適時推送最新賽事信息,比如利用中國女排奧運奪冠與“女排精神”的相關視頻,鼓勵學生頑強拼搏、報效祖國,借助課堂育人、課程育人,實現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3.3 通過大數據,進行教學評價,實現體育課程考核客觀公正
教學評價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保證,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主要通過體育理論知識口試或考試,運動技能比賽或測試等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客觀、準確有助于鼓勵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實踐。信息時代云技術“基礎設施即服務”的特征為網絡教學各類狀態(tài)數據記錄提供了保障,在線時長、訪問次數、考勤記錄和作業(yè)成績等,都給課程評價提供了客觀依據。比如,在《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線上學習中,學生視頻觀看時長和反芻比有助于老師掌握學生學習進度與困難,方便線下教學時針對性地備課與答疑解惑。在《籃球》課程下線教學中,可以通過在線討論籃球戰(zhàn)術、動作診斷分析等,老師把學生參與情況計入課程成績。通過大數據可以實施教育教學精準評價和客觀評價。目前,超星學習通里各種學習狀態(tài)數據,大大方便了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形成性評價提供了客觀依據。
4 結語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基于云計算進行網絡教育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深化本科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高校體育教師積極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借助網絡平臺拓展教學時空,進行互動交流與答疑解惑,有助于保證教學效果,通過教育平臺記錄的大數據進行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云計算的高校體育網絡教學資源發(fā)展瓶頸與優(yōu)化路徑研究”(18YBA210)課題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