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開衛,董 瓊,張加龍,楊培師,楊學杰
(1.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云南 保山 678300;2.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也是林業生產最可怕的災害,它會給森林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森林火災不僅會毀滅成片的森林,危害林內動植物,還會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貧瘠和破壞森林涵養水源的作用,甚至還會導致生態環境失衡[1]。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是確保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障[2]。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災中,由人為原因引發的占97%以上,其中祭祀用火、農事用火、野外吸煙、煉山造林分列前4位[3]。本文以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以下簡稱“林場”)為例,針對林場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展開分析,通過分析總結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對策,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率,保證當地林業資源安全。
林場屬典型的國有生態管護型林場,管護的林區點多面廣,大部分林區分布于干熱河谷地帶,下設9個生態資源管理站,管護責任區共 30 片,經營總面積 6809.13 hm2,森林覆蓋率為 98.26%,權屬為國有、集體兩類,國有6142.43 hm2、集體666.7 hm2hm2,其中:公益林面積5540.80 hm2(國家級5171.40 hm2、省級369.40 hm2)、商品林面積1149.60 hm2、經濟林面積113.24 hm2、非林地面積118.73 hm2。按優勢樹種面積占比統計,最大的6個樹種依次是思茅松(Pinuskesiya)、云南松(P.yunnanensis)、栓皮櫟(Quercusvariabilis)、西南樺(Betulaalnoides)、旱冬瓜(Alnusnepalensis)和杉木(Taiwaniacryptomerioides)。此外,林區內野生動植物及中草藥種類繁多,包括黑熊、白腹錦雞、巖羊等國家保護動物及滇重樓(Parispolyphylla)、鐵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等珍稀中藥材。林場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于怒江流域低熱河谷區域氣候炎熱,雨量較少,年均氣溫20 ℃,年降水量1200~1500 mm。
林場森林類型主要為針闊混交林、常綠闊葉林,根據林種可劃分為防護林(思茅松P.kesiya、華山松P.armandii)、用材林(云南松P.yunnanensis、柚木Tectonagrandis、杉木T.cryptomerioides)、經濟林(堅果Macadamiaternifolia、核桃Caryacathayensis)三大類。其中防護林占比83.30%,用材林占比15.57%,經濟林占比1.14%,但火災多發生于用材林中。
據統計數據顯示,自1982年建場以來,共發生森林火災2起,其中2009年發生一起,由于林緣農戶燒荒引發森林火災,過火面積0.5 hm2,燒毀云南松173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5萬元;2014年發生一起較大森林火災,起火原因未查明,過火面積75.87 hm2,燒毀云南松3906株,此次森林火災共出動車輛245輛次,1700多人參與滅火,從發生到撲滅再到清滅,歷時68 h,前后跨越4 d,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32萬元,共投入撲火費用40萬元,其它損失1.5萬元,三項合計73.5萬元。森林火災易造成巨大資源損失,威脅人身財產安全。因此,從源頭杜絕森林火災發生可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和人身安全。
林場自2015年調整充實人員配置和加大物資儲備力度,組建設施較為完備的應急撲火隊、季節性半專業撲火隊和8支應急小分隊,撲火隊成員包括全場干部職工、護林員、村組干部在內共計134人。2015~2020年,林場共開展專業技能、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培訓36期3000人次,出動森林防火宣傳車在集市流動宣傳200車次,深入林區周邊村寨流動宣傳400車次,張貼和發放森林防火知識宣傳單35000份,在公路沿線、入山路口等重點地段新增制作宣傳牌800塊、警示牌380塊,添新永久、半永久性森林防火宣傳碑(牌)、警示牌130塊。通過多年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有效降低了森林火災發生。
林下地表可燃物是林火發生的物質基礎。多年來林場僅對臘勐松山紅色教育基地及歷史文化圣地佛龍寺兩片管護林區進行可燃物清理,其它管護區林下堆積物未能得到及時清理,地表可燃物載量與日俱增,一旦發生森林火災,短時間內火勢難以控制,撲救困難,極易引發重、特大森林火災。
林場點多面廣,涉及9個鄉鎮,30片林區,山情、民情、林情復雜,防火檢查站數量少,大多為臨時檢查點,無法做到24 h覆蓋檢查。防火通道基本為20世紀80、90年代建設的伐區公路,存在防火等級低、數量少、維護成本高和防護效果不明顯等缺點。防火通信設備等基礎設施更新慢、成舊老化、信號干擾嚴重,部分已無法使用[4]?,F有撲火物資存放時間長,數量有限,且以1號、2號撲火工具為主,其它撲火設備嚴重不足。較少的防火檢查點無法全面杜絕火種進入林區;薄弱的防火通道導致火情出現時無法快速趕往火災發生現場;落后的通信設備導致指揮難度大, 無法滿足“科學、迅速”的撲火指揮需要;有限的撲火物資在應對突發大火時,只能等待上級單位調撥,不能及時快速撲滅火情,最終導致嚴重經濟損失[5]。
林場內林農交錯,零星農地和墓地較多,人員流動頻繁。且近年來林區無火情火災的發生,周邊群眾防火意識逐漸下降,導致防火壓力逐漸增大。雖通過防火宣傳車流動宣傳,張貼警示標語、懸掛宣傳牌等手段進行全面宣傳,但由于群眾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舊俗無法改變,林區林緣依然存在傳統生產生活用火、燒香燒紙、抽煙、野炊等問題。
亞健康林是指生長發育較好,林木樹葉偶見發黃、褪色或非正常脫落(發生率10%以下),結實和繁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未受災或輕度受災的林分[6]。林場為有效提高林業經濟價值,2008~2018年期間引進松脂采脂公司,對林區內的云南松進行采脂,經過多年的采脂,云南松林大部分處于亞健康狀態,占比高達33.29%,已出現倒伏及枯死現象。另外,部分林木發生生理性病害,火災危險系數逐年增大。目前,雖已停止采脂,但松脂大量附著于樹干極易引發森林火災,且難以撲滅,增加了森林防火危險等級。
由于林場涉及面廣,人員分散,管理難度大,部分撲救隊員身體素質差、干部職工老齡化嚴重,發生火災時人員調動時間長、撲救路程遠,火情不能及時處理。與干部職工簽訂的目標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存在應付式對待;在建立的聯防聯控機制中,與部分村、組之間存在山林權屬矛盾糾紛, 聯防區域沒有真正落實到預防為主的實際中,依然存在火災發生的隱患[7]。
根據對其中兩片林區的可燃物清理情況來看,防火效果明顯,火災隱患從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有效減小了管理難度。因此,后期可以計劃按年度、片區實施地表可燃物清理,針對火險隱患等級高的地方優先實施清理,從根本上遏制火災發生。
欲善其功,必先利其器。防火物資作為發生森林火災時有效應對火災的基礎保障,是撲滅和扼制火勢蔓延的利劍。因此,增加防火物資儲備、更新撲火設備能更好應對森林火災,如及時更新無人機、風力滅火機、高揚程抽水泵等防火先進設備。此外,加快森林防火監控及應急指揮系統建設,能及時發現火情并快速開展指揮撲救,針對現有防火通道進行及時更新維護,并根據火險等級高,撲救難度大的林區新增防火通道,是火災發生能及時撲救的有效措施。
根據管轄區域,全面開展形式多樣深入廣泛的宣傳教育工作,有效增強林區干部、群眾的森林防火意識,通過編制《宣傳實施計劃》開展防火宣傳教育,并在人員密集區流動播放相關法律法規和防撲知識,積極開展“五個一”教育活動,簽訂學生保證書,在公路沿線、入山路口等重點地段新增制作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傳牌、警示牌,保障森林防火工作的有序全面開展,達到群防群治的目的。狠抓重點區域和重點林區的防火工作,根據年降雨量少、火險等級較高、氣候干燥、可燃物載量大的林區,劃定森林防火重點區域和重點林區,有計劃地進行重點防范[8]。在高火險期,如清明、五一等節假日期間,于人員流動頻繁地段設立固定和移動檢查站卡,特別是在清明節期間設立香燭紙幣集中燒除點,加強對過往人員、車輛的管理,認真造冊登記并嚴格進行檢查,扣留火種及易燃易爆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過往行人的防火責任心,從根本上控制火源入山,有效減少火災隱患。
樹木處于亞健康狀態,極易爆發大規模的病蟲害,導致樹木死亡,引發重大森林火災。通過對亞健康林分進行調查、采樣、分析、匯總,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造計劃,清除死亡、亞健康林木,保留耐火性好、抗病蟲害及抗旱能力強的樹種,可以有效防止災害發生。
強化撲火隊伍建設,補充身體素質好、應變能力強的撲救隊員,能及時有效地處理火情,做到“打早、打小、打了”。通過對應急撲火隊、季節性半專業撲火隊、應急小分隊定期進行專業技能、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培訓,對撲火預案事項進行現場模擬訓練,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森林火災撲救隊伍。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深入調查,廣泛聽取周邊村社區、站點職工、護林員的意見和建議,提前進行安排部署,把責任層層落實到位,提高每位職工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心和責任感,與林區周邊鄉鎮和保護區簽訂聯防協議,進一步增強各責任人的責任感和壓力感。同時要求各資源管護站點的責任人做到目標責任明確、工作到位,達到每片山林有人護、每個山頭有人管,落實到山頭地塊,真正達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目的。
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防火工作由粗放的人海戰術向科技防滅火轉變[9]。通過遠程視頻監控、激光雷達和3S(RS、GIS、GPS)等先進設備在森林防火的使用,實現在線監測、信息高效傳遞,提升火情發現能力,從預測預報、全天候監控、快速指揮撲救等方面提升防火撲火的綜合控制能力和水平[10]。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分析林區周邊火險隱患,進行科學防控。利用無人機快速監控火場面積、火場走勢及進行災后信息評估,制定科學合理的撲救措施和災后重建方案,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林場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森林資源儲備基地,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踐行者,面對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徹落實好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可有效保護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森林防火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因地制宜,因害設防,以控制和減少森林火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盡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