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華,蔡興芳,張亞平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貴州 貴陽 551400)
隨著近年來國家實施高等教育擴招,職業教育普及化,職業教育在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生源質量也普遍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獲取的方法也愈加便捷,而就業市場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要求更高,這就給職業教育提出了變革的新任務。本文以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課程為例,闡述了以實現學生“三學”變化為目標的“三教”改革實踐路徑。
《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是園林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查閱了現有《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教材,課程內容相差不大,教材大都以模塊形式呈現,但各個模塊間幾乎是獨立的,缺少貫穿全部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性案例,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模塊化學科體系,教學中難以實施,即便補充相關案例也是模擬案例,僅供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難以為職業素養培養服務,比如工程管理、服務意識、工匠精神等都需要在真實環境中培養,教材的先天不足造成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學習興趣未被激發出來。
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課程圍繞整個園林工程項目的前中后的設計管理及施工養護技術,實踐性比較強,每個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訓練,都比較枯燥,勞動強度大,學習環境差,部分施工作業存在危險性,造成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而且在訓練中材料花費較多,存在教學內容因此打折扣的現象,再者課程每項施工時間都較長,僅僅依靠課堂內的教學幾乎無法完成,缺少教師督促的課堂外延伸教學組織實施難度也大,學習效果更加不確定。
《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對實踐教學的要求比較高,涉及的知識技能跨度非常大。目前職教師資大都還是從高校引進,缺少工程項目的實際經驗,無法對所涉及的所有知識技能都掌握精通,往往在教學中側重教學熟悉的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這種現象隨著教學時間的延長會愈加嚴重,不利于教師成長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以能力培養為主線,連接知識點和技能點,課程內容模塊化,項目實施真實化作為教材設計的宗旨,改變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太單一,用項目實施帶動任務驅動式教學,將課程內容向規劃設計知識延伸,實現學生從學習環境逐漸過渡到工作環境,實現從單純技能訓練提升至綜合職業素養養成的教學目標,為此將教學內容調整為模擬項目模塊和實景實戰模塊。
模擬項目模塊對接“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技能大賽項目要求,以大賽任務作為案例項目,完成從設計管理到施工驗收全過程,重點是各個單項技能的訓練,但最終要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促進學生從厭學到樂學的轉變。實景實戰模塊引入真實案例,如農業園區景觀改造、校園景觀改造、私家花園、屋頂花園等小型園林工程項目,讓學生在真實工程中運用在模擬模塊教學中學到的技能,在鞏固所學的同時,增加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從樂學到善學的轉變。
以能力培養為主干,以多元評價為核心,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多崗輪動等全方位的教學方法混合實施是這次教改的特色。技能訓練,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但如何科學判斷學生技能掌握情況往往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題,設計了施工作業全程監控錄像,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企業教師評價、業主方評價的多元評價體系,以錄像記錄工作過程、以作品質量作為評價依據,解決評價常常出現偏頗現象。線上線下實現泛在學習,適應當下學生的碎片化學習特點;課上重點完成難點和危險施工作業,課下學生自主完成學習與訓練,校內解決課程要求的知識與技能,校內與企業深度合作,解決職業綜合能力培養,延伸課堂教學時間與空間。模擬教學學生固定分組,完成自己設計作品,學習課程規定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景實戰階段,學生動態分組,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自由組合,完成工程中的各項任務,實施分層、分類教學,鞏固學生學習興趣,錘煉職業素養。
“一課多師”其實早已有之,但在近年的職業教育過程中,幾乎都是由教師獨立完成整門課程的教學,這在知識技能跨度較大的專業課是不利的。課程教學內容應根據教師特長劃分,每個教師都以最擅長的部分實施教學,教學內容的深度必然加強,卸掉教師因某項知識能力的欠缺造成的心理負擔。通常企業教師不可能完整參與學校教學,他們也各自有自己的擅長之處,故“一課多師”能更好解決企業教師融入課堂的問題。
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驅動式教學,在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進行教學,實現“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邊學邊做”;采用“虛擬+現實”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手段解決泛在學習環境搭建,也適用當前學生碎片化學習特點;采用“理實一體”,通過真實項目中角色扮演教學方式,讓學生“個性化”分組輪崗學習,實現學生分層、分類教學;以實際技能掌握為標準的多元評價體系,用可觀察、可測量、可操作、可評價的行為,采集到真實的教學效果。
“一課多師”共享合作教學,以分工協作的校企合作教學團隊完成一門課程的嘗試,刺激教師能力提升。如負責木工任務的教師,因真實項目中需要用榫卯工藝解決問題,但自己原來沒有做過,自己主動提前練習,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由于貫徹“術業有專攻”的共享合作教學,在模塊化教學中老師能夠從容應對各種現場問題,避免出現教師知識技能盲點帶來的尷尬和教學缺失,多師合作,使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得以兼顧。工作任務引領的模塊化教學,讓教師從傳統教學的傳授者向現代教學的促進者、學習者、發現者、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教師突破自我,參與其中,贏得學生認可。
在真實項目實施,需要通過甲方的驗收,同學們的責任心被充分調動,同時通過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團隊意識的強化訓練,提出“美景+美德,美上加美”的課程德育目標,把思政教育、勞動教育、工匠精神有機嵌入,解決教師不知課堂思政如何搞,學生對說教思政反感的教學突破。
模塊化教學的設計,項目從設計到作品呈現、再到后期養護管理,每一項技能的學習都對接的工作崗位需求,都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過程,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習興趣、學習毅力,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實戰模塊的引入,讓學生在實景情境中學習,他們會認為在做有意義學習,并享受這個過程,創造的沖動油然而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也會因之產生。因為真實項目,一切都要達到業主的要求,精益求精、質量至上、服務意識等綜合職業素養得到真正的培養。
方案匯報、成果展示、多元評價都是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學習的過程,通過交流、質疑、探究、拓展,從而使兩者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完善與提升,形成“學習共同體”。
現有線上教學平臺側重教學的實施,在教材的建設與支持上不足。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更新等現有紙質教材更新速度慢,內容或形式是滯后的,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改革需求。建設立體的數字教材,將現有資源整合,便于學生隨時隨地查閱學習,還能記錄學習效果,有利于線上實施教學和學生自學,甚至可以成為學生今后職業生涯專業輔助資料。
“一課多師”如何實現企業教師的利益聯結,鼓勵其參與學校教學,多師授課的教學組織、教師績效評定等都有待有效管理制度的摸索;校企合作實施真實項目實施,如何管控項目、項目責任劃分、利益分享等需要政策的支持。
實施“三教”促“三學”轉變的教學改革,通過優化模塊化課程結構,配備最合適的師資,采用最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最新的、最能滿足企業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養,進而幫助學生真正成長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