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黎(武漢城市學院)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是國家倡導的實踐活動,也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在新常態下要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通過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縱觀當前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大學生是今后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主力軍,風華正茂,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加強其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符合社會需求和國家期望的。受多種因素的掣肘,當前絕大多數學生的創新意愿和創業能力與社會需求、期望存在明顯的差距,因此,我們要從思想上正本清源,革故鼎新,認識到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找準落腳點、抓住切入點、通過想對策、花力氣、找短板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大學生是民族繁榮昌盛的后備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可聚焦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增強發展后勁,融通創新的引領標桿、精益創業的集聚平臺,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知識技能。具體就是指學生在學校掌握所學專業知識的程度,包含了專業實踐應用、學科專業知識、基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知識等,這些知識是保障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基礎。
其二,綜合知識。包含了公關禮儀知識、人際交往知識、人文社科知識等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所需要的跨學科通識知識。
其三,創新素質。這種構建學生創新創業的內在驅動,具體體現在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方法等。其四,創業素質。主要就是指學生在雙創過程中組織管理、獲取機遇、謀略決策等開創事業的能力。
大學生群體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后備力量,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學生已經成為國家“雙創”的重點教育對象,在新經濟常態下,培養其雙創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服務國家,從整體上提升國家整體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雙創能力,更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關鍵舉措,所以培養大學生雙創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具有雙創能力的人才,是構建創新性國家的需求,創新型人才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當前黨中央已經將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到重要日程,高校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主陣地,高校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可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輸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另外高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還能進一步緩解緊張的就業壓力局面。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高校改革的推進,學生數量日益增多,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對于高校而言,培養學生雙創能力,能鼓勵學生發揮自身潛能,主動參與創新創業,潛移默化地拓寬就業渠道,緩解當前緊張的就業壓力,創造諸多就業機會。對于學生而言,提升雙創能力受益終生。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他們心智成熟,自尊心強,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可以在相關平臺上發光發彩。高校加強對大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能最大化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創新觀念和競爭意識的提升,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和技能。
縱觀當前很多高校都因時而立,因勢而為,開設了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公共選修課,其覆蓋面廣,學生有機會選擇課程。然而受多種因素的掣肘,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才能系統掌握這類課程的核心要點,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而絕大多數學生選擇這門課程主要就是為了獲得學分。
由于尚未系統性地接受雙創課程的啟蒙,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很少有涉及創新創業內容,自然在當前的高校中絕大多數創新創業意識孱弱,漠不關心學校或是國家所舉行的“雙創”比賽,參與動力不足,自然也就無法在學校內部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很大一部分高校認識到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重要性,開設了相關的實習實踐類課程和公共選修課,但課程未形成邏輯、系統性的學科,創新創業類課程主要以講座或是會議模式為主,內容單一,缺乏專業性,形式機械化,無法發揮應有的價值。加之部分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還有待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無法將專業課程教育與創業創新教育融合在一起,無法有效引導和培養學生相關能力,制約了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質量的提升。
在創新創業大環境下,教育形式將對教育結果產生顯著影響,目前過于單一化的教育形式,勢必會導致掌握技術及運營項目的單一性,難以適應創新創業的根本要求,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產生阻礙。
具體而言,可以從三個方面體現:一是目標單一化,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中,缺乏明確和具體的目標,過度關注于學生就業,而非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升級;二是教育內容單一化,即面對全新的教育格局,實戰型教師資源和能力缺失,難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效果,脫離實際;三是成效單一化,即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成果評價手段滯后,往往側重于顯示數據,而對于隱性發展無法界定,導致判斷標準功利化。
受多種因素掣肘,縱觀當前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有部分學校構建了實踐平臺,但是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流于形式。
因此,高校要瞄準時代發展需求,從學生需求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入手,多措并舉,構建完善的培養平臺,通過平臺,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其今后創新創業奠定良好基礎。
毋庸置疑,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創新是引領生產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于創業者而言,創新精神是動力源泉,在新常態下培養學生雙創能力,最為關鍵要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激發其創業意識,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觀念和模式的影響下,我國大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創業意識,創新的本質就是逾越傳統思維模式,樹立敢闖敢拼的意識。常言道:“不破不立”基于此,高校領導者要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認識到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重要性,為學生營造一個崇尚提問和質疑的良好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高校還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通過“兩微一端”等載體,加強“雙創”的宣傳力度,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為學生今后的創業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學校還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打破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敢于提問、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讓學生打破墨守成規的思想,敢于創業,樂于創業,大膽提問,敢于質疑,為今后的創業奠定良好基礎。
基于雙創背景下,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要瞄準創新創業號召,將創新創業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融合起來,在專業課程教育和通識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構建一套符合大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發揮課程體系的作用,達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人才的目的。具體人才培養方案如圖1所示。在雙創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在一年級通過結合通識類課程,借助這些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激發起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和欲望,主動投入到課程體系中,了解或是掌握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可在專業基礎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讓學生基于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和創新實踐活動,在競賽和創新實踐中達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的目的。學生在大二學習了專業課程后,系統性地掌握了本專業的重點知識,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申報相關項目,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通過這樣的舉措,鞏固所學理論知識。

圖1 創新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在模擬創業和創新實踐過程中,鍛煉創新創業知識,促進自身雙創能力的提升。經過了諸多項目和實踐的鍛煉,學生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在實踐中提升了自身的實踐水平和理論基礎,在大四階段,可以選擇自己的優良項目,不斷進行成果轉化和優化。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中,應當以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及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目標,推動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
據此,為保持這種良性的社會人才培養態勢,必然需要依賴于教育模式的優化,在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過程中,注重教學目標反向設計,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強調學生的自主與教師的引導,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BE)便源自教育創新,明確強調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明確教育的預期效果與過程設計。那么,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時,則應當積極遵循OBE教育理念,注重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尤其是加強對問題求解模式的拓展,開展研究性教學、項目驅動式教學等,建立一體化、科學化的教學體系,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式發展。另外,以“師生合作創新創業共同體”為契機,弱化學校教育的刻板形態,而是革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體現出協同性,建立師生創新創業的共同體,建立以師生為主體的合作團隊、創業合伙人團隊,共同實施創新創業的“實戰”。
實踐是檢查真理的唯一標準,為更好地培養學生雙創能力,高校要整合資源,積極推進以孵化器、創業園、創客空間等全鏈條式的雙創孵化載體建設,為學生構建一個雙創實踐平臺。
對此,高校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將就業和創業結合起來,以創新創業促就業,以此更好地達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目標。高校在建成了創業支撐平臺后,要積極投入使用,為學生的自主創業提供實踐平臺,依托該平臺,鍛煉學生適應社會和與市場對接的能力,夯實學生今后自主創業的基礎。與此同時,高校要發揮自身優勢,依托各學院的科研基地、工程中心和實驗室,積極引入數字化工具,為學生構建一個兼具專業特色和學科特色的創客空間,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通過設計科技創新活動項目,調動其創新欲望,利用所學知識,產生創意,并通過尋求志同道合同學,組建團隊,集中大家的智慧,動手創作,進而將天馬行空的創意變成現實。
作為學生初創業的孵化平臺,創業園應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由政府為主導,高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為學生創新創業構建一個“多位一體”的服務平臺。其中包含了基礎、信息、融資、技術、培訓等,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服務平臺,支持學生自主創業,促進其初創業成功率。
通過雙創實踐平臺,在校內形成“種子培育、苗圃助長、企業孵化”的企業孵化鏈。
一言以蔽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當前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因此,高校要堅持與時俱進,瞄準創新創業的優勢,從學生的實際入手,基于尊重學生多樣化需求和個體差異,全面謀劃,整體設計,從正本清源革新意識,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完善雙創課程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整合各種優質資源,構建雙創實踐平臺等方面入手,助力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激活其創新創業思維,提升學生雙創能力,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