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曙華
(湛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廣東湛江 524000)
現如今,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越來越快,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促使城市用地愈加緊張,需要建設更多的高層建筑,現階段高層建筑已成為城市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城市高層建筑的施工較為復雜,建筑內部結構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往往很容易發生火災隱患,因為城市高層建筑火災具有很大的危險性與潛伏性,且蔓延迅速、撲救難度很大。面對這一情況,在實際的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過程中,需要強化滅火救援處理工作程序,協調管理好火災撲救現場,從多角度出發來做好火災撲救工作,以此來確保高層建筑火災救援工作的高質高效開展。
(1)危害大,損失大。相較于普通建筑,城市高層建筑的功能更為復雜,應用的設備更多,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量很大,且可燃物影響范圍非常廣。一旦發生火災事故,若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有效控制,則極易迅速蔓延,而發生立體燃燒問題,這就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1]。同時,城市高層建筑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商業性,當發生火災時,會嚴重破壞社會的穩定。(2)火勢蔓延快。由于受到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一些高層建筑在設計上存在一些不足,當火災剛發生時,我國在控制上存在先天的差距和短板,而不能有效控制高層建筑火災。同時,隨著高層建筑逐步朝著空中發展,電梯井、管道井等在建筑中形成為較為明顯的煙囪效應,這就為火勢蔓延提供了更多的途徑,也大大加快了火災蔓延的速度[2]。(3)撲救難度大。盡管高層建筑中配備了完善的設施,然而滅火必須配備自動滅火系統與消防設施,由于相關部門日常管理工作中,忽視這些設備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導致很多設施的功效正在逐漸喪失。一定發生火災后,若滅火設備存在問題、救援人員滅火救援力量不足等,均會大大增加火災撲救難度。
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往往會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消防人員不能盡快抵達火災現場開展救援工作,加上沒有配備足夠的消防裝配等,將會導致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效果大打折扣。若遇到大型滅火救援工作,最早低達火災現場的消防人員,往往不能充分掌握整個現場的具體情況,這就大大影響到火災救援的效果[3]。此外,當前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但在城市規劃設計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消防人員在前往現場的路上,有時會遇到通道占用、交通堵塞等問題,從而嚴重影響到火災救援進程。
(1)高層建筑供水線路不足。針對高層建筑內部的供水線路設計,需要借助分水器來分化供水線路,讓其能夠較好地覆蓋到整個高層建筑空間之中,然而分水器的運用會導致供水的水壓大大降低,從而影響到水帶噴水距離的強度,難以獲得理想的救援效果;(2)供水量無法滿足需求。供水是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中最為關鍵的救援滅火措施,但是高層建筑體積比較大、火災覆蓋面積較大等,所以在實際救援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供水,而高層建筑設計中的規范供水量遠達不到這一具體要求,這就嚴重影響到救援效果[4]。同時,雖然高層建筑都設計了專門的消防供水池,但是消防蓄水池的容積有限,往往很難滿足高層建筑消防用水量。
對于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工作的開展,需要消防人員迅速趕往火災現場、使用各種消防裝備等,這些工作都會耗費其大量的體能,只有消防人員具有足夠的體能,才能夠具有較強的救援戰斗力。然而現階段高層建筑中能夠為消防人員提供幫助的資源,主要是消防電梯,這就在極大程度上考驗消防人員的體能和綜合素質。
就現階段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撲救而言,往往過于依賴固定消防設施來按部就班的開展救援工作,并結合火災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救援策略,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火災救援工作的開展,很難及時疏散建筑內的群眾。同時,當前我國科技水平顯著提高,但是消防隊伍所用的滅火救援裝備依然相對滯后,亟需進行科技創新。
(1)提升高層建筑自身應對火災的能力,安排專業工作人員對高層建筑內的火災報警系統、滅火設施、應急逃生設施等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確保這些設施設備和系統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以此來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夠盡早完成滅火,確保火災不會蔓延過快;(2)針對日常消費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強調實際操作性與可行性,嚴重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來制定滅火設施設備的維護檢測規范和要求,并適當增加消防設施維護資金,以此來提高滅火救援的有效性;(3)強化社區消防交通管理,嚴禁私人車輛占用消防通道,確保消防車輛能夠盡快到達現場。
(1)完善高層建筑設施建設,即應對建筑內部的消防結構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將消防設施設置到靠近主要功能的區域,并結合建筑內部的空間范圍、火災發生情況等因素來合理設計消防蓄水池的容量,還需嚴謹的計算水槍與水泵的有效實施范圍,而針對高度原因影響消防車滅火射程的情況,需要提前準備好水帶補充或是自動噴灑滅火裝置,以此來確保火災救援過程中能夠提供足夠的水量;(2)合理設計消防供水線路。需要結合建筑的水源位置、建筑內部的空間特點等因素,來構建切實有效的供水網絡,并在合理范圍內設計消防供水閥,這也能確保在火災撲救過程中能夠有效串聯這些供水閥,從而提高供水線路的靈活性,讓水源能夠盡快輸送至火災撲救點[5]。
(1)強化日常訓練。組織消防人員學習高層建筑的火災救援知識和技能,讓其學會在節約體能的情況下完成救援工作的方法,并通過有針對性地耐力訓練,來不斷增強消防人員的體能素質;(2)注重提升消防人員在火災救援現場的組織指揮能力,能夠結合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的等級和類型,及時采取多點調派力量的原則,讓救援力量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抵達火災現場。同時,需設置現場指揮部門,由現場最高指揮員負責統一指揮整個救援過程,對消防人員的戰斗分工進行合理分配和協調,從而確保整個火災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的開展;(3)加強應急聯動能力建設。即消防部門應與交通部門、公安部門、水利部門等建立聯勤聯動機制,在發生火災時,能夠及時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火災救援工作。
(1)結合火災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內攻路線進行救援,在實施內攻救人過程中,應明確重點,秉持著火層及以上層選擇內攻小組救援,其他則采用自主疏散的戰術方法,從而提高群眾的疏散效率;(2)注重火災救援技術的創新,結合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特點,深入研究各種先進技術和方法,包括:移動裝備滅火劑供給技術、煙氣控制技術、火勢阻截方法等。
針對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撲救而言,相關部門應結合這一事故發生的特點,即危害大與損失大、火勢蔓延快、撲救難度大,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在火災發生時,各部門和各人員能夠及時響應,到達現場開展救援工作,并保證供水穩定,撲救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能夠科學的進行群眾疏散,從而切實提高火災撲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