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波
(榆林市林業工作站,陜西 榆林 719000)
當前我國進入了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號召下,人們對生態文明有了更新的認識,更深的需求。陜西省委、省政府下達榆林市“三大戰略”目標之一的“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鋪開了為榆林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艱巨任務和宏偉籃圖。如何在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基礎上,踐行綠色價值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合理、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是擺在面前的又一道難題,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
經過幾代人“北治沙,南治土”,堅持不懈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艱苦卓絕的抗爭,榆林的造林綠化事業取得空前的進步,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市林木保存面積從1949年60萬畝提高到現在的2157萬畝,林木覆蓋率從0.9%提高到33%。治理沙化面積2.44萬km2,使境內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陜西的綠色版圖因此向北推進了400 km,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
在長期的大規模植樹造林過程中,榆林市的綠化植物種類得到極大的豐富。隨著生態環境的好轉和區域小氣候的不斷改善,通過林業科研技術工作者多年來不斷引種、培育,越來越多的植物在這片土地上得以馴化、生長和繁衍。雖然榆林市的生態環境保衛戰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資源過度開發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仍然是較長時期內制約榆林發展的一項主要矛盾。將來如何在低碳環保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將造林綠化工作不斷科學化、可持續化,林業工作人員還需更深的研究和探索。
生態文明理念強調生態環境保護,鼓勵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發展生態經濟,達成可持續發展模式,由此可見,以其為基礎理念的林業生態建設也更需將之作為原則,具體發展過程中要著重克服以往經濟過度發展、資源竭盡掠奪模式下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建立[1]。所以,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首先,提高個人的生態保護意識至關重要。通過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鼓勵個人參與到林地生態保護工作中,深入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把植樹造林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在全市范圍內掀起全民義務植樹的新高潮。其次,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作為工業發展的重要導向,督促企業革新工藝,嚴格控制企業污染排放量,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再次,將林業工作納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進一步加強各項森林災害應急能力和防控能力,充分發揮林業相關部門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作用。同時還要強化責任意識,嚴格控制生態紅線,依照法律法規做好林地征占用的審核工作。最后,對于造成森林生態系統破壞的情況,要對相關管理人員問責,并督促毀林人員嚴格按照標準繳納生態恢復費用,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
在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方面,主要采用環境友好的造林措施,從全市南北地理的實際情況出發,大力實施林業生態工程,推進森林的覆蓋面,比如退耕還林、防沙治沙工程、千里綠色長廊工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六區一河一湖”生態分區治理等林業生態工程。
林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科技水平,傳統的林業發展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性導致其經濟效益產出較低,林農積極性不高,制約著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林業管理人員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統和互聯網技術對林業資源的發展和分布進行實時監督,同時利用大數據平臺對林業經濟發展的趨勢進行動態分析,之后進行信息共享,通過動態監測數據變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制訂有針對性的林業生態發展方案[2]。其次,應用科學技術對優良樹種的培育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減少樹苗的病蟲害,提高樹苗的抗災害能力。再次,因地制宜擴大特色經濟林的建設規模,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加快蘋果、棗、核桃等干鮮果品以及地下礦藏的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加林業行業和人民群眾的收入,促進林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一支高質量的隊伍予以支撐,因此林業工作者的業務水平亟待提高。當前林業工作者的結構接近于老齡化,學歷較低,掌握的理論知識過于陳舊,且在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經驗論的情況,而且由于相關的學習培訓和交流較少,其在林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也比較有限。鑒于此,首先,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強林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福利等激勵方式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為林業部門注入新鮮血液,持續提升林業可持續發展能力[3~5]。其次,組織定期學習林業發展的相關基礎知識,如:林木育種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植物生理學、森林防火等知識,同時還要定期組織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業務水平評比活動并分享交流經驗。這樣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職工學習的自主性,使其在林業發展建設工作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長期性,林業工作者應該用科學的、發展的、可持續的思想對待林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促進現代生態林業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6~11]。
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雖然在實際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應當正確看待林業生態建設這一艱巨任務,加強林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與交流學習,把科學技術和經驗推廣結合起來,大力落實林業生態保護措施,從而全面實現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