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慧,張文穎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高職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補充,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應用型、技術型人才。高職教育目標是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幫助學生成功就業。但近些年,國內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很多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不理想,無法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助力,高職畢業生逐漸失去就業優勢,大批學生面臨就業難問題。從“雙高計劃”來看,加強“雙高”教師團隊建設,無疑是當前提升高職教育質量的最佳途徑。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團隊建設,積極采取教師培養措施。
“雙高計劃”指明了職業教育地位,對職業教育未來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1]。未來2022年,將建設50所職業本科院校,150所高水平高職院校[2]。而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離不開高素質教師支持。以往職業教育背景下,教師多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薄弱,難以開展有效實踐教學,教育效果受到限制。這種教育環境下,諸多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知識結構不完整,無法滿足企業要求。加強“雙高”教師培養,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便可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從中國經濟發展來看。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國產業將面臨轉型升級,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產教融合將成為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顯然,傳統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形式,已逐漸無法滿足當前人才市場需求和要求。根據教育部、人社部發布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研究數據顯示,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3]。顯然,實施“雙高計劃”,加強“雙高”教師團隊培養建設,對職業教育、產業建設都有重要意義。因此,高職院校應正視教育環境變化,建設“雙高”教師團隊。
從近些年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相關政策文件來看,大部分文件都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指出教師是推動教育建設的重要基石,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文件中明確指出,高水平高職院校中的“雙師型”教師數量,應占專業課教師總數1/2以上。尤其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多次強調教師團隊建設的必要性,指明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顯然,從當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對教師團隊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指明了“雙高”教師培養方向。
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幫助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和技術,增強就業競爭力,最后成功就業。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產業結構逐漸高級化,人才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4]。而職業教育是技術型人才輸出的主力軍,是支撐產業發展的關鍵,專業建設自然要隨產業變化調整。顯然,需要把產業與職業教育、就業結合起來。因此,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職業教育發展需要,是專業建設必然要求,加強教師團隊培養具有深遠意義。
高職教育具有職業性,與普通高等教育有一定差異,對教師要求自然有一定特殊性。而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素質與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多不符合職業教育要求。實際上,很多教師自身不具備較強實踐能力,以講授理論課為主,專業技能應用能力不足,無法為“雙高計劃”推進提供助力。而“雙師型”教師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是雙職稱型、雙素質型、雙證書、雙能力教師。因此,“雙師型”教師將成為高職教師團隊建設重點,成為推進“雙高計劃”的核心力量。加強“雙高”教師培養,不僅能助推“雙高計劃”實施,且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質與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通過對高職院校教師團隊情況的了解發現,雖高職院校教師數量多。但教師素質參差不齊,質量差強人意,符合“雙師型”教師和“雙高”教師要求的少之又少,多數不符合高等技術人才培養的要求,學校在人才引進方面存在不足。從人才引進質量來看,一些教師是學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沒有在企業中實踐的經驗。這類教師,雖理論知識豐富,但在校實習時間短,無法為學生提供實訓指導,自身知識結構不完善、經驗不豐富,理論與實踐結合程度不緊密,難以達到“雙高”教師要求,能力不足以完全勝任職業教育工作。從人才引進機制來看,多缺乏創新性,仍以傳統社會招聘和聘請兼職教師為主。社會招聘培訓周期長,招聘成本高,人員流失問題突出。而聘請兼職方式中,多數兼職教師有本職工作,很少主動提升專業技能水平,投入教學的精力較少,教學質量不理想。
“雙高計劃”不僅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對教師科研能力、專業技能提出了要求。通過對“雙高計劃”的深入了解可發現,科研工作是推進“雙高計劃”的核心環節[5]。教師通過開展科研工作,不僅能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更能豐富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職業教學水平。顯然,加強教師能力培養具有一定必要性。然而,很多高職院校雖在提倡“雙高”教師團隊建設,卻沒有統籌計劃,培訓體系不完善,培養過程隨意,沒有特色、特定培訓項目,培訓針對性不強。此外,在教師培訓方面,多呈現出碎片化、非連續性的特點,培訓效果不佳。且多數培訓在內容上,未結合“雙高計劃”,沒有結合產業發展、行業發展,沒有針對教師特點、專業發展,設計一個系統的培訓計劃,導致教師培訓流于形式。
職業倦怠是指個人在工作壓力下,生理、心理難以適應,產生身心疲憊的狀態。目前來看,隨著職業院校的不斷擴招,高職院校教師工作事項越來越多,工作壓力不斷增大,而收獲較小,成就感較低。這導致很大部分教師易喪失工作熱情,對待學生消極冷淡,情緒煩躁、易怒、沒有耐心,甚至做出有違師德的過激行為。尤其在高職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不僅工作量增加,且要承受改革壓力。加之高職院校學生多學習積極性不高,部分學生經常性曠課、逃課,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課堂教學師生配合度差,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激情,很多教師易產生教學挫敗感,非常容易產生強烈職業倦怠感。在職業倦怠影響下,有的會試圖離職。顯然,這并不利于教師團隊穩定發展,不利于“雙高計劃”落實。
考核評價關系教學質量與教學實踐。但當前多數高職院校不重視教師考核評價問題,沒有配套考核評價標準,針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多是搞形式主義。通過對教師考核評價內容的了解發現,存在嚴重失衡問題。實際上,一些高職院校考核評價中,完全基于自己對“雙高計劃”的理解,對教師進行評定。多數考核評價指標是可有可無的軟指標,嚴重弱化了教學中心的思想。而且部分考核標準,脫離實際情況,導致教師壓力過大,誘發了人才流失。另外,考核評價方式方法單一,導致考核評價結果不客觀、不真實,存在片面性,無法對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高職院校應結合“雙高計劃”要求,優化教師引進機制,提高準入標準。具體來講,在專業教師引進標準中,不僅要關注教師理論知識水平,更要關注實踐能力,以專業教學、工匠技藝、學術造詣、工作經驗為重點選拔教師,打造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應組織遴選工作小組,認真研究選拔標準、程序、目標、范圍,對人才進行面試、筆試,考察教師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人才引進機制要創新,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走產教結合線路,引進企業的優秀在職員工。這部分人員長期奮斗在工作一線,有著較為豐富工作經驗和實踐經驗。通過這些優秀人才,不僅可以解決專業人才缺乏問題,助推“雙高計劃”,且能壓縮人才引進成本,彌補傳統人才引進方式不足。
“雙高計劃”是一個長期計劃,從2019年開始,到2035年結束,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目標。因此,高職院校應正確解讀“雙高計劃”的意旨,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專業建設情況,合理制定教師培訓計劃。首先,高職院校要根據專業發展,明確教師發展目標,制定教師培訓周期計劃,提高教師培訓工作的預見性,避免盲目開展培訓,從而更好的利用教育資源。其次,要優化培訓項目,利用企業為教師提供平臺,給教師創造更多實踐機會,讓教師持續學習,解決實踐經驗不足問題。最后,要實施分層培訓,確立多個培訓目標。“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教師培訓目標應包括:技術型、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等不同類型。通過多元化的培訓,解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的教師缺乏問題。具體來講,高職院校應根據專業建設,給不同專業的教師,要找準職業定位,實施不同標準的培訓,確立多元化、特色化的培訓規格,進行個性化培訓。例如,對不同學科背景、崗位方向的教師進行定向培訓,強化培訓針對性、實效性,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高職院校中,教師職業倦怠問題普遍存在,也是教師流失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打造“雙高”教師團隊,就要解決職業倦怠問題,增強教師職業認同感,強化團隊穩定性。具體來講,應加強師德教育,師德師風建設。從學校方面來講,高職院校應進一步發揮黨委工作的作用,持續推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師德宣導,宣傳師德典范、樹立師德楷模,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可發揮榜樣力量,積極通過對優秀教師的宣傳,增強教師團隊榮譽感,用典型的力量帶動人、鼓舞人,增強教師認同感。且學校要關注一線工作,關注教師思想動態,積極幫助教師解決生活中、教學中的問題,激發教師歸屬感。從教師角度來講,教師自身應積極更新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專業自信,準確把握專業認知,增強職業認同感。另外,教師要及時調試心態,消除工作中的負面情緒,避免將負面情緒帶入工作中,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與專業發展方向。
缺乏有效考核評價,缺少必要激勵,就會導致教師失去工作積極性,難以維持較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因此,高職院校應優化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具體來講,應結合《教學創新團隊崗位聘任標準》,制定教師考核評價標準、指標。考核評價目的應以激勵為主,要對具體的條款、規定進行可行性、可操作性分析,避免給教師造成過重壓力。在考核評價內容上,應以教學為中心,要弱化軟指標,加強對實際工作情況的考核,走出“輕教學”的局面,以“教書育人”為宗旨。而指標方面,要量化、具體化,根據不同類型教師,制定不同考核指標,對教師進行細化考核評價,為“雙高”教師團隊考核評價奠定基礎。考核評價方式上,應增強主動性、連續性。讓最了解教師的學生,持續參與教師考核評價;讓了解教師工作狀態的同事,相互評價;讓外部人員參觀教學,給出客觀評價,從而全面提高評價質量。在考核評價后,教師應根據評價結果,找出工作薄弱環節,分析問題存在原因,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進行自我完善,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從現代經濟發展格局來看,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趨勢,企業自然要對人才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傳統職業教育形式已逐漸無法滿足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應正確認識“雙高”教師團隊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職院校也應結合“雙高計劃”,改革人才引進標準,優化考核機制,加強教師培訓,增強教師職業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