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穎
(滄州交通學院,河北 黃驊 061100)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結構力學屬于土木工程以及相關專業的基礎性課程之一。結構力學課程教學的目標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其一,通過結構力學的教學幫助和引導學生們清楚掌握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計算方式。其二,通過結構力學課程的講授來激發和培養相關專業學生們對力學的學習興趣,引領和開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們的應用與實踐能力。縱觀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結構力學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并且展現出比較理想的應用效果。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模式有效融合在一起,其既保證了教師繼續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教學和引導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尊重,成功調動和維護了學生參與結構力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就此議題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何謂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或者優勢就在于其實現了網絡學習和傳統課堂授課的有效結合,其既保留住了傳統課堂授課教學模式的精髓,又緊密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將網絡學習引入到實際教學當中來。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僅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教師們的主導作用,而且給予了學生足夠的尊重,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擁有了更多自主學習和選擇的權利[1]。
從表面形式上看,混合式教學實現的是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網絡教學的簡單結合。但是,深入其中去分析,我們便會發現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包含著非常多種類的教學理論,諸如行為主義、建構主義以及認知主義等等,而且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的是多種教學主體和元素的混合。諸如,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混合、課堂教學形式與網絡教學形式的混合、課堂教學環境與線上教學環境的混合、課堂講授和虛擬教室的混合等等。這些對于長期處于傳統學習模式當中的學生來說,都是非常大的創新和改變,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有著非常強勁的吸引力,而且其與現代大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以及思想理念都有著高度的一致性[2]。
當前在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當中,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但是,根據筆者的調查和了解,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推廣和應用時間并不是很長。混合式教學這一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03年的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面,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專門針對混合式教學這一概念進行了相關介紹和論述。隨后國內科研領域便掀起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熱潮,但是,多半都是理論層面的研究,真正的實踐研究并不是很多,特別是針對高校某一專業某一課程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數。
根據筆者的了解,結構力學課程屬于高校土木專業或者建筑工程技術等相關專業當中的基礎類課程,其對于學習土木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一般高校會在課時比重上面向結構力學課程傾斜,通常應用型本科院校會安排至少80個以上課時來進行結構力學課程內容的教學,并且會為之配備相應的課程設計,學生先修什么課程,后修什么課程都是有著科學合理的計劃與安排的[3]。
在當前結構力學課程教學中所適用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其成功將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了借助計算機網絡來同步完成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們學習結構力學課程知識的過程有了更多的選擇。其在原有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或者App來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來自主進行課程知識的預習、學習資料的下載、教學視頻的觀看、完成在線測試任務,也可以在線上平臺與教師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和探討相關知識,在討論區自主發帖組織和參與討論等等。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學習空間瞬間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學生們參與結構力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了很多。其實,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僅成功激發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們的學習視野,其對于教師來說也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混合式教學模式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教師們的教學理念,逐步引導著教師們改變著以往的教學方式,接受和掌握著全新的教學技能。諸如,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們的線上教學任務需要他們登錄在線學習平臺,發布相關教學內容,需要在線上指導學生們答疑或者組織學生們討論,而且教師可以根據在線學習平臺的后臺數據統計隨時掌握和了解學生們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效果,這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師們的教學壓力,而且其在提高結構力學課程教學質量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結構力學課程中的應用效果可謂事半功倍、多管齊下。以下是其在結構力學課程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一般情況下,結構力學課程實體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們展示和講解各種各樣的工程實例,通過工程實例來讓學生們意識到力學在現實工作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進而讓學生們更加專注于學習力學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各種結構類型在現實工程中一般都可以找到相似的結構類型,這便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諸如,教師在課前準備工作當中便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搜集全世界范圍內與之相同或者相似的結構圖片,并且將其制作成精美的課件用于課堂講授,當真實的圖片或者視頻資料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們便可以對教師課堂上所要講授的力學結構產生直觀感性層面的認知,其對于降低學生們對力學結構的認知和學習難度是非常有利的[4]。
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實體課堂教學爭取了更多的教學時間和拓展空間。之前在沒有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之前,課內的理論教學和習題演練都需要在課堂上來完成,每一節課都被安排得特別滿,教師拼盡全力去講授也很難保證其能夠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將之前準備要講的內容全部講授完,更別提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了。但是,伴隨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有了線上教學的輔助,教師可以將之前很多需要口頭講述的內容通過課件或者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且諸如習題演練這類的內容也可以安排到課下去完成,所以,其給實體課堂教學騰出了很多自主安排和利用的時間,教師也可以就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拓展,也可以安排更多與學生的互動環節,課堂教學的氛圍也會因此變得更加輕松和愉悅,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因此提高很多,這必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結構力學課程實體課堂的教學質量[5]。
結構力學課程中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網絡課堂教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網絡課堂教學內容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其需要承擔起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課堂教學內容受限、知識拓展受限以及師生互動缺乏等問題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所暴露出來的弊端和問題則需要通過網絡課堂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彌補和解決。根據筆者的調查和了解,發現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結構力學課程的網絡課堂所采用的教材都是通過二維碼掃碼形式開展的,學生們需要掃碼進入到小程序或者是線上教學平臺來學習結構力學課程的相關視頻資料或者文字內容。網絡課堂更像是結構力學課程的第二課堂,學生們在學習完四十分鐘實際課堂教學之后便可以隨時通過掃碼的方式加入在線學習課程當中來,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擴充網絡課時量,自主選擇網絡課堂教學的內容,也可是隨時進行加快、重復或者暫停等操作。有了網絡課堂教學與實際課堂教學作為補充,學生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和了解結構力學的相關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在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之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結構力學課程中所適用的教學評價體系,其焦點主要集中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其雖然也對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以及課堂學習的表現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是,整體評價的結果還是欠缺一定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伴隨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現在結構力學課程對于學生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都發生了一定的轉變,現在的評價方式和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對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網絡平臺后臺有著非常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其能夠對每一位學生的登錄次數、學習時間、討論次數以及測試成績進行全面統計,統計出來的結果都可以直接作為評價學生網絡學習表現的參考內容。第二,對學生在實際課堂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實際課堂學習中學生們的表現如何是通過教師的直接觀察來評價的,學生們在課堂上是否認真聽課,是否出現過遲到早退的情況,參與互動的積極性高不高等等都可以作為衡量學生表現的重要標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一學期的整體表現來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第三,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無論教學方式如何創新和變化,學生們的考試成績還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學生日常的學習效果,因此,成績依然會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和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院校結構力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已經得到了實踐證明。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結構力學課程教師必須要加強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視力度,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讓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功能和價值得到更大程度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