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強 袁 冰
(1.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3;2.南寧師范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呈現出不斷擴招的趨勢,隨之而來的是每年遞增的畢業人數,在此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變得越來越難。尤其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更是成了重大難題。相比較于往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倍增。面對如此大的就業壓力,高校畢業生缺乏足夠的自我調控與應對措施,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其今后的就業及生活,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高校相關工作人員亟待結合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環境分析畢業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干預,幫助大學畢業生解決其心理問題,進行良好的心理建設。
近些年來,伴隨著高校擴招,的確為更多人提供了上大學的機會,但是另一方面,高校每年的畢業生人生也在逐年遞增。相關數據顯示,自2015年至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經從749萬增加到了874萬,這種逐年遞增的畢業生人數使得學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就業形勢。[1]
大多數畢業生為了自身今后的發展,往往會選擇在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就業,這就導致高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區域時往往會集中于一二線的發達城市,而不愿意去經濟落后的偏遠與農村地區,這在一方面增加了發達城市的就業壓力,使得我國整體的就業區域結構非常不合理,同時也強化了自身的就業競爭程度。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計算機、新媒體類行業也呈現繁榮發展的局面,大學生在進行專業報考與就業行業選擇時也往往會選擇這類“朝陽”行業,而不愿意報考和選擇一些冷門的行業,這就導致社會整體的就業行業領域非常單一,整體的結構和比例失衡,不利于社會的整體發展,也會增加大學生自身的競爭力度。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環境競爭激烈,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許多大學畢業生要同時承擔來自老師、家長、同學、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難免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這種焦慮心理主要表現在找工作過程中只是被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嚇倒,卻不能靜下心來客觀分析招聘單位與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可行性的方案。
如上文所述,高校擴招,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就業形勢的嚴峻使得部分畢業生沒有辦法和優秀的畢業生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畢業生產生了自卑心理,這些畢業生往往以自身履歷、家庭背景、學校專業為出發點,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和其他人競爭的優勢,進而產生自卑心理。[2]
許多高校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會出現一定的自負心理,他們對自己的能力評價往往過高,不能及時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無法認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對自己的現實情況也沒有一個客觀的認知,所以在求職過程中往往會提出一些遠高于自己能力的要求與條件,結果導致其在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
畢業生在進行就業選擇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清晰的自身定位,對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客觀、全面的評估,進而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就業選擇。然而很多畢業生在大學期間都并未仔細思考過自己將來的就業選擇,渾渾噩噩度日,結果到了大四需要進行就業選擇時就一味盲目從眾,看著別人去考研、考公、考教師,自己也隨大流,絲毫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自主思考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決定。
高校畢業生在求職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通過合理評估自身的情況與能力,作出與自身情況相匹配的選擇,最終才能找到合適的崗位。然而許多畢業生在找工作過程中并未對自己作出一個客觀、合理的分析,導致他們對自身的優缺點、實際能力、求職方向都沒有明確的認知。[3]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求職過程中要么眼高手低總是想找到一份遠高于自己能力的工作,要么盲目選擇,最終選擇了一份根本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每一位大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校園中就應該結合自身成長背景、興趣愛好、所學專業等因素為自己列出一份合理可行、科學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在大學四年過程中就可以按照這個職業生涯規劃有目標地努力和調整,使得自己和目標行業、崗位不斷增加契合度。然而許多大學生都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從未認真思考過自己今后的求職方向、求職意愿等問題。結果到了大四面臨就業季時匆忙慌亂,無所適從,即使最后真的找到了一份工作,也很難持續性地干下去,最終出現頻繁跳槽、換工作的現象,這顯然不利于大學畢業生長久的職業發展。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形勢轉變非???,行業發展方向也一直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這就要求高校及時跟上時代潮流,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對畢業生就業作出針對性的指導工作。然而很多高校對于學生的教育工作仍然沿襲傳統的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甚至缺乏實踐操作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下的畢業生顯然不能適應當前社會企業的需求。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對于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并未針對當前就業現狀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導致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無所適從,產生一系列的就業心理問題。
如上文所述,就目前而言,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環境下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自卑、自負、焦慮、從眾等。在這種狀況下,最快的解決方案就是針對目前高校畢業生出現的這些心理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首先,高校需要明確每種心理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明確畢業生出現不同心理問題時其具體的表現,由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共同商討出針對不同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案。其次,要組織相關講座,將就業過程不順利的畢業生按照心理問題分類,針對不同分類的學生開展不同內容的講座,由專業心理輔導人員幫助這些畢業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學會在求職過程中端正心態,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針對自身特質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4]最后,高校要注意階段反饋,通過定期回訪畢業生的求職就業狀況來跟蹤他們的就業心理問題解決程度,以便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優化和提升其心理疏導方案,更好地幫助畢業生實現就業。
良好的就業環境能夠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好地就業,緩解他們的就業心理壓力。為此,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就業服務體系,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強化對于就業市場的監督力度,對于損害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的企業要給出一定的懲罰措施,健全和完善企業人才篩選與選拔機制,為高校畢業生營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就業環境。其次,高校自身要完善和健全其就業信息服務。學校負責就業的相關部門要注意從多個平臺、多個渠道來整合就業信息,打造全面、高效的就業信息網絡,為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提供便利。
針對畢業生的求職就業問題,高校要注意搭建立體化的就業指導體系,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就業。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首先,高校要緊跟時代潮流和社會需求調整和完善其人才培養方案,實行理論與實踐并行的人才培養方案,針對每個專業具體的特質制定可行性強的實施方案,著重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符合企業人才需求。其次,要開設完善的就業指導課程。[5]根據大學生從大一到大四的不同需求,開設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引導大學生逐步做好職業規劃,不斷完善其擇業技巧、自我認知、素質培養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大一大二階段要鼓勵學生通過嘗試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逐步制定和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大三階段要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操作機會與平臺,幫助學生強化自身實踐能力,大四階段則要針對具體的求職面試開展各種面試技巧培訓等實用性較強的就業課程。通過這樣系統化的就業指導體系,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作出清晰明確的職業規劃與求職方向,幫助其實現更好地就業。最后,高校要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平臺,引進專業的心理教師,提升學校在就業方面心理問題疏導與解決的能力,幫助畢業生更好地解決他們在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是由來已久的問題,而在當前形勢下,我國高校畢業生面臨非常嚴峻的就業環境,各類心理問題就愈發嚴重。在這種狀況下,采取必要措施對其進行干預,幫助高校畢業生進行心理建設就顯得尤其必要。然而高校畢業生心理問題的干預解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這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發展過程。因此高校要在清晰了解畢業生就業現狀、心理問題及產生原因的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以實現最有效的干預。本文在詳細闡述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解決措施,但是各高校想要真正切實發揮出干預的作用,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發揮出心理建設干預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