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浩
(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江蘇徐州 221111)
在消防救援改革轉制后,消防救援隊伍從“單一型”火災救援向“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能轉變,同時對裝備提出了更高要求,實現新技術、新材料在消防裝備領域的廣泛運用。面對各類“高、尖、精”裝備的大量配置,消防救援隊伍車輛裝備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飛躍式發展,但相較于裝備配備的高速發展,當前消防救援隊伍在裝備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都遠不能適應裝備發展的速度,嚴重制約了隊伍能力的轉型升級[1]。因此,需要加強新形勢下裝備管理研究,優化基層單位裝備管理轉型已然迫在眉睫,本文著眼于實際,以優化新形勢下裝備管理為切入點,對當前裝備管理中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思路,為后繼相關實踐工作開展提供參考。
縱觀現階段我國消防事業發展,雖然在消防裝備管理方面,通過多年的管理實踐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全員管裝、愛裝的意識還沒有形成,裝備管理單一性、粗放型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性改變,裝備訓管脫節、配而不用,備而不練的現象還時有發生,裝備管理能力和運用能力水平仍是制約隊伍戰斗力提升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在新形勢下我國消防裝備的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其一,裝備統型的問題。目前,我國消防裝備生產廠家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各類消防裝備規范標準較少,目前,消防裝備體系中只個別有消防車輛及個人防護裝備擁有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其余器材裝備基本上沒有規范標準,在現有的規范標準中,絕大部分標準出臺時間長與當前消防救援實際需求存有差距。在缺乏行業標準規范下,加上當前消防裝備在采購過程沒有形成統一性、規范性,同一單位同種裝備既有不同廠家的區別也有國產進口的國內外差異,且由于產品標準不同,產品之間互適性差,一旦出現故障,不能互享互通,無法相互更換,售后維護保養一旦斷檔,嚴重影響裝備效能的發揮。
其二,管理人才問題。消防裝備管理是一項專業技術工作,不僅要求裝備管理人員要熟悉各項裝備管理制度、采購制度、各類裝備器材原理參數、維護保養方法等,還要求裝備管理人員有事無巨細的責任心和勇于奉獻的擔當。裝備管理出力與幕后,很難有出“成績”的地方,且裝備管理量大繁瑣,“出錯”的概率大,“出彩”的機會少,導致基層單位專心裝備管理的人員也少也相對較少,加上受到編制的影響基層裝備管理人員往往身兼數職,人員變動大、崗位不固定,大多數裝備管理員的水平還停留在統計器材數量、清潔表面衛生等階段,缺乏對器材裝備維護保養能力,對一些新型裝備更是無從下手,新型裝備使用率低下,長期擺放在器材庫里,最終淪為“壓箱底的寶貝”和迎接參觀“展示的花瓶”。雖然近年來隊伍各級對裝備工作非常重視,加大了裝備人才培養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還存在裝備人才培訓不系統、不深入,缺乏長期規劃和層級性,時常出現培訓內容“年年一個樣”,培訓人員“年年不一樣”的現象,非常不利于裝備管理人才保留與積累。
其三,管理形式的問題。消防救援裝備種類多、數量大,且出入庫頻發,消耗性裝備更替速度快,傳統的裝備管理系統錄入存在時效性差、人為錄入誤差大等弊端,且工作量較大,一定程度上給裝備管理工作帶來了不便[2]。針對當前裝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雖然有不少總隊在裝備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積累了很多信息化管理的經驗,但從現實使用情況來看,裝備信息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各試點單位建設模式和理念存在差異,系統互容性差,數據不能共享,信息壁壘難以打破,加上各自建設的系統后期維護管理跟不上,很多裝備信息化建設早已“名存實亡”。
全壽命周期質量管理理論,是應用于軍事裝備管理的一種較為成熟的理論。是指在裝備采購規劃階段就考慮到產品壽命歷程的所有環節,依托裝備生產廠家將裝備設計生產、運行使用、維護保養、報廢處置等過程全流程、全要素的納入到裝備管理服務范圍。打破器材裝備廠家只賣裝備不賣服務的壁壘,讓裝備企業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將裝備的各個階段緊密聯系在一起,達到對裝備質量進行控制與管理的目的。據調查顯示,大多數消防裝備并不是在操作使用中損壞的,而是消防裝備后期的保養與維修工作不到位造成,一些過了質保的車輛裝備往往長期得不到專業的保養而造成故障的發生,一些高端的“殺手锏”裝備一旦因維護保養和維修不當造成的損壞,因為維修花費大,經費審批程序嚴格,零配件匱乏等原因,容易造成維修不及時、嚴重影響滅火救援工作開展。
消防裝備管理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涉及裝備采購、調撥、使用、維護、維修、報廢、統計、調集、攜行等方方面面。消防裝備管理是一個有機整體,在理想狀態下應是完整的消防裝備體系,在管理上更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在裝備管理中需要不斷優化裝備資源配置,以適應不同轄區災害事故的處置需求,要建立裝備效能評估體系,定期分析裝備在管理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不斷提升裝備管理服務裝備效能發揮的核心能力。要建立科學的裝備采購機制,科學評估裝備需求,在裝備采購過程中,同一地區應盡量購買相同規格、型號的裝備,在源頭上把好裝備統型關,力爭做到同種裝備間互容互通,零部件能互用互換。要借力“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在裝備管理中的運用,大力推進裝備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強頂層設計,從布局層面制訂符合消防裝備管理特色的信息化建設標準,打破傳統裝備信息化管理只管裝備數量統計不管裝備質效的局限,要把裝備信息化建設融入到消防接處警指揮平臺,通過消防車輛及重要裝備加裝定位模塊、感知模塊、高清語音攝像頭等設備,充分利用及5G技術、物聯網技術,加強消防車輛等大型消防設備的實時監控及工作狀態智能管理,按照接警處置所需裝備智能定位特定器材裝備所屬消防救援站,實現特殊災害事故處置裝備“一鍵式”調集,切實加強“信息化”建設賦能裝備管理新模式。
再先進的管理技術及管理理念都需要人去落實,人才建設是管好裝備的最關鍵性因素。新時期消防裝備優化管理上,需要進一步完善消防裝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消防裝備管理質量需要引進新技術與新理念,既需要消防裝備管理工作人員重視自身能力建設,其管理的專業水平直接決定著消防裝備管理質量[3]。因此,必須加強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同樣消防部門的裝備優化管理,不僅需要大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使消防裝備管理隊伍不斷壯大,從而推動消防裝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在新形勢下,消防裝備優化管理是保障消防搶險救災效率的基礎保障。在加強消防裝備的優化管理上,需要優化統籌規劃,加強責任落實,重視管理人才的管理價值,通過對現有問題逐步解決改善,從而為我國消防領域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