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固長
(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鎮中心小學,江西 宜春 330806)
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法,從學生生活背景入手,借助生活實例形象化呈現數學知識,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探究學習,又能讓學生在數學實踐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對數學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活化理念的運用,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以此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具有多重積極意義,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講授法教學,整個課堂幾乎可以說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很少有發言權,只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因而學生學習興趣并不高。但引進生活化教學理念,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展開教學,則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踴躍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其學習效率。實際教學中,教師運用生活化語言、引入一些生活化案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數學概念或理論,可使其輕松理解數學內容。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聯系實際生活開展數學教學,引導學生通過運用數學手段解決現實問題的方式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都比較注重數學理論的講解與掌握,導致很多學生理論十分熟悉,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卻總會卡殼,不知從何下手。但引進生活化教學法,將小學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則可有效解決學生只知理論不知應用的問題,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策略,就是教師從思想觀念上實現轉變,重視數學學科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教學時運用生活化語言,以此拉近數學與學生距離,激發其學習興趣。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解釋數學概念或理論時,少用專業術語,多運用一些生活化的詞語來代替解釋,以便讓學生輕松理解,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材也越來越生活化。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活元素,并依據此創設生活情境,以實現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依托情境實施數學教學,能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同時還能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促進學生理解,有力改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可創設購物的生活情境,以同學購物為主題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進入情境之中,然后在挑選商品、結算貨款的過程中深入認識小數,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實踐化數學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最終歸宿。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以此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有趣,使學生領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深刻道理。這樣一來,既能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建立運用數學手段解決現實問題的思維,又能使學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經驗和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生活開展教學,要緊緊圍繞生活設計實踐任務,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折線圖”“統計圖”等圖表后,教師可就生活中某一現象,學生熟知的現象為題,組織學生記錄這一現象變化的數據,并運用合適的圖表將這種變化展示出來,以此強化其對所學圖表知識的掌握。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投入與數學實踐活動,且還有助于數學走向生活,數學教學生活化,體現數學學科的應用價值。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但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手段教學時,教師還需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要使教學語言生活化,但仍然注意概括和總結,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第二,要避免表面化的生活教學,要深入數學本質,挖掘適合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高效學習。第三,要避免人為構造的虛假素材,要選擇學生熟知的生活案例,以此體現生活化教學的價值。
結語: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對于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大有裨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教學觀念、教學語言及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實現生活化,努力為學生營造真實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運用數學手段去解決實際問題,以此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