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曼古麗·達吾提
在新聞采編中,最關鍵的兩個環節就是采訪和編輯。新聞采編主要是對新聞記者采訪得到的內容進行編輯和整理,進而將完整的新聞信息展示在受眾面前。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環節,廣大受眾才能看到社會上發生的新鮮事,視野更加開闊。
新聞記者在面對新聞事件的時候,要保持中立態度,不能將個人情緒帶入到事件報道中。在過程報道中,要堅持正確的導向,以引導廣大受眾理智客觀地看待新聞事件。
新聞記者要加強學習,提升自身能力。新聞最重要的一點是“新”,所以,在新聞報道中要體現及時性、時效性,做到與時俱進。
從目前情況來看,傳統的新聞采訪和編輯遠遠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新聞內容的深度還不夠,顯得比較單一、膚淺。所以,新聞記者一定要提高觀察力和判斷力,準確判斷新聞內容的價值。
另外,在新聞事件發生后,新聞記者還要客觀看待新聞事件,站在不同角度去觀察和分析問題,從而做到客觀報道,這樣才能讓大眾對此事形成正確的判斷。
在新聞報道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時效性,如果其時效性比較弱,新聞的傳播速度就比較慢。我們現在處于一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對新聞傳播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新聞時效性比較強,就會吸引較多的流量。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眾多媒體中,網絡媒體信息傳播更快,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可以將新聞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出去。電視新聞則經過復雜的編輯和嚴格的審查后才可以傳播,這時的新聞已不算是最新的消息。
新聞報道的受眾是廣大人民群眾,如果受眾對報道內容不感興趣,就說明這不是一篇成功的報道。在新聞采訪和報道中,要始終堅持新聞的貼近性。
記者要想做出深受大眾歡迎的報道,就要深入到群眾生活中,不斷挖掘素材。在新聞采訪中,始終要堅持群眾立場、走群眾路線,做到替群眾說話、為群眾服務;同時,還要深入基層,了解人民群眾的新聞喜好,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采訪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滿足人民群眾的不同需求。
此外,在采訪和編輯中,可以多多學習其他新聞媒體的優秀報道,汲取先進經驗。
新聞記者要重視選題工作。在進行民生新聞采訪和編輯時,需要找準選題,選題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尋找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新聞點,以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有的新聞報道只是斷章取義,夸大情節,從而賺取更多的曝光率。如果任由這類問題發展,就會使新聞公信力下降。新聞記者在采訪和編輯新聞事件時,要對新聞進行正確解讀,充分發揮新聞的輿論引導作用。新聞記者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報道原則,公正報道新聞事件,在采訪之前就對選題進行深入研究,預判新聞事件的發展方向,在報道中認真梳理新聞事件的脈絡,讓受眾了解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體現新聞的全面性。在工作實踐中,新聞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使報道出來的新聞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①腳力是基礎
從事新聞工作,哪里有新聞,記者就要到達哪里。增強腳力,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體現了新聞工作者的自我鍛煉,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②眼力是關鍵
眼力直接關系到新聞工作者認識問題全面不全面、客觀不客觀、真實不真實,也會最終影響到新聞作品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增強眼力,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學會從大局上看問題,要有職業眼光、專業眼光,善于把握新聞規律,要慧眼識珠、見微知著,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堅持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恪守整體真實原則。
③腦力是核心
新聞素材經過新聞工作者的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轉化為新聞作品,對受眾產生導向和引領作用。
增強腦力,要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持正確的方向導向,要鍛煉清晰的專業頭腦,強化分析思考能力,要善于出新意、用新招,增強新聞報道傳播力引導力,增強腦力,還要多思考、深思考。
④筆力是落點
筆力是新聞作品面向受眾的最直接呈現。增強筆力,要做到上下認可,使新聞報道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既要讓業界認可,又要讓受眾認可。增強筆力,還要做到新舊融合,新時代的新聞記者更要學會運用新技術、新應用,用好新聞傳播的“十八般兵器”,實現多媒體融合創新。
綜上所述,在新聞采編中,新聞記者的采集和編輯能力決定了新聞的傳播能力。所以,為了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新聞記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主動擁抱新媒體,為人民群眾提供質量更高的精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