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燕
新聞傳播是具有明確目標性的行為。針對新媒體新聞報道而言,在融媒體發展環境下,其傳播能力的提升依賴于多平臺的共同配合,借助外在表現能力及內容的吸引力提升新聞的社會價值,并最終達到在更大范圍內的快速傳播。新媒體平臺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突出社會化理念,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并由新媒體編輯人員作為引導者,借助新聞報道,樹立新媒體的影響力,提升稿件的傳播能力。
傳播力首先體現在新聞報道的傳播范圍上。傳播范圍是一個復雜的因素,包括受眾數量、受眾分層等,如:性別、年齡、職業、生活區域等。一個新聞報道只有在較為廣闊的空間進行傳輸,同時涵蓋不同的受眾分層,才能被判定為真正意義上的大范圍傳輸。綜合來看,新聞報道的傳輸平臺直接決定了新聞的影響力,新媒體依托網絡平臺,有效突破了新聞傳輸的區域限制,讓新聞傳輸更加有效。
受眾是新聞信息的接收者,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只有受眾有效接收了新聞信息,新聞傳遞的信息才是有價值的。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輸的渠道飛速拓展,在這個過程中,新聞媒體在受眾中的號召力便成為了評價新聞工作質量的核心指標之一。一方面新聞報道自身內容及報道的公信力直接決定受眾對新聞信息的接受程度,這要求新聞媒體始終堅持新聞報道的思想引導性,從新聞事實出發,為受眾展示新聞本質。另一方面,新聞引導力的實現也需要外在包裝助力,新媒體新聞報道要更好地迎合社會受眾需求。
新聞報道的影響力是指新聞報道能夠對人民群眾生活產生指導作用,并影響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一方面,新聞報道內容直接決定受眾對新聞報道的評價,只有選擇受眾所需要的新聞,并重視對新聞內容的打磨,才能讓自己的報道真正被人民群眾所接受。比如,對案件的報道,新媒體編輯打磨稿件時應保持對案件的中立態度,并注重對新聞的外在包裝,使新聞成為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另一方面,新聞報道的傳播平臺也直接決定了新聞報道的影響力,新媒體立足網絡,有便捷的信息傳輸渠道,具有發揮影響力的有利條件。
融媒體時期是傳媒行業發展史上競爭最為激烈的階段,新聞的“新”即是對新聞報道及時性的要求。在傳媒競爭中,新聞報道只有做到在第一時間輸送,實現首發報道,才能更好地展示自身的原創性,吸引受眾關注。可以說,時效性保障了新聞報道的多元化傳播。
新媒體適應了網絡化發展的大環境,具備較為優質的信息傳輸平臺,但相較于電視媒體、報紙媒體等,尚未完成優質新聞用戶的積累,在新聞報道工作推進的過程中,無法為傳播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支持條件。為了樹立更加優質的媒體形象,一方面,新媒體編輯可以加強與傳統優質媒體的合作,借助傳統媒體積累的影響力,為自身的發展積累良好的信譽。另一方面,從平臺宣傳的角度來看,新媒體要借助自身的資源積累提升塑造品牌的能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爭取獲取獨家新聞,讓更多的新聞受眾關注新媒體平臺,并以此作為與用戶增加黏性的條件,為推廣新聞、提升新媒體平臺整體影響力創造機會。
新媒體以網絡技術的成熟為發展的基礎條件,大眾傳媒行業在改革的過程中也要抓住網絡技術的紅利,為編輯工作能力的提升創造機會。如: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新聞編輯整理工作提供了方向參考。一方面在新聞同質化泛濫的情況下,人民群眾更加青睞新穎的數據報道。在新聞報道中,數據提升了新聞可信度,也讓新聞報道具有條理性。另一方面,大數據分析技術也是幫助新媒體編輯了解傳媒市場發展趨勢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傳媒市場進行分析,新媒體編輯人員能夠明確后期的編輯工作推進方向,為受眾提供更加適應市場需求與審美需求的新聞報道,增強新聞活性。
傳媒產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想要提升自身的傳播力,也需要提升新聞稿件的思想性。新聞編輯要關注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切實增強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由此全面提升新聞報道的號召力。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在新的競爭環境下直接影響新媒體平臺的公信力。作為新興的傳媒優質力量,新媒體編輯人員要在交流的過程中成長,在鍛煉的過程中展示新聞工作價值。
新媒體時代的網絡發展為傳媒綜合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基礎。新媒體編輯人員承擔著提升新媒體綜合競爭力的任務,要更多關注新聞報道的內容與時代需求的契合度,充分展示新聞價值,從自身建設出發,做到多聽、多看、多練習,積累新聞編輯實踐經驗,帶動新媒體報道平臺吸引力的提升,真正做到新媒體報道內容的高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