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采編工作是電視臺整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臨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新聞工作者必須調整工作內容、適當轉換工作思想、創新工作形式,審視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在新媒體時代中尋求發展的機會,同時努力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責任,創作優秀的電視節目,發揮自身價值。
過去,受眾只能被動接收信息,如今已經轉換了位置,成為信息的主動傳播者。由于傳播信息操作的簡易性及傳播的迅速性,五花八門的信息在網絡平臺上泛濫,導致記者采集的難度增大,一方面要采集信息,另一方面還要辨識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度。個別不負責任的記者所采制的信息真實性不足。
電視新聞能夠向受眾展示新聞整體情況,同時引導受眾產生思考,傳遞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但是容易出現采編內容深度不足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人們可以通過手機拍攝新聞并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同時人們活動具有流動性和廣泛性,新聞事件一旦發生,人們能夠第一時間采集到信息。但是對電視臺記者而言,有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難以第一時間采集信息,因此電視臺記者的采編工作受到極大的挑戰。
電視臺作為傳統媒體,在過往的工作中更多承擔了信息輸出的角色,與受眾缺乏一定的交流互動,無法全面掌握受眾的喜好和心理需求。當下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傳統媒體與受眾之間交流渠道增多,雖然電視臺記者嘗試接觸新媒體,但是還沒有完全轉變工作形式和思想方式,互動性不足。
電視臺記者除了需要具備最基本的專業能力之外,還要具備社會責任感、信念感及職業道德素養。在遇到質量不一的信息,面對受眾多層次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時,一些電視臺記者不能保證信息的科學性、真實性、合理性、價值性,也沒有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
新媒體的出現具有十分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對我國社會生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電視臺作為傳統媒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探求未來發展之路的過程中,必須對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點有清晰的認知,掌握新媒體的優勢,清楚自身的不足,肯定自身的優點,最后利用好新媒體資源,與時俱進。目前已知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傳播更新速度快、內容豐富、傳播媒介多樣、檢索便捷、互動性強等優勢和特點。電視臺記者在采編工作中,應當充分利用好新媒體資源,結合新媒體的優勢構建滿足受眾更多需求的平臺。例如當前短視頻APP大受歡迎,電視臺記者可利用短視頻進行傳播,通過網絡平臺收集更多的信息,同時借助新媒體傳播的優勢擴大自身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實現良好的傳播效果。
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泛濫化極易造成受眾的疲勞感,電視臺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呈現高質量的內容,這需要不斷優化電視臺記者的信息采編工作。因此記者在采編信息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信息的環境背景,明確新聞主題,圍繞主題收集優質的、針對性強的信息。這就要求記者具有較強的篩選辨別能力,在大量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能夠滿足要求的信息,除此之外還需要提高電視臺記者的資源整合能力及運用能力,分析信息的異同點,對信息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網絡平臺上傳播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信息,電視臺記者需要對此進行深度挖掘,針對受眾的需要,制作出具有深度價值的完整的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合理利用多種渠道收集信息,降低編輯的復雜程度,不斷優化更新編輯模式,確保信息的真實性。
電視臺往往承擔著重要的文化傳播使命,關注民生,因此電視臺記者應當選擇有價值和有意義的選題,一是讓不同的受眾都能通過電視臺了解社會發展現狀和國際局勢情況,二是讓受眾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對新聞進行自主的思考,使優秀的文化思想深入人心,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電視臺在選聘記者時,應提高對記者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的要求,記者除了需要具備基礎的專業能力外,還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新聞工作責任重大,新聞記者對社會良性運行負有特殊而光榮的使命。無論時代風云如何變幻,無論新聞業態如何演進,“新聞真實乃是新聞生命”的信條不容改變,“鐵肩擔道義”的情懷不能褪色。因此,記者要時刻謹記行業準則,遵循職業道德素養的要求,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前提下開展信息的采集和編輯工作,堅持記者的身份立場;在采編過程中,記者要運用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善于歸納總結,并遵循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走向。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電視臺作為傳統媒體的重要代表,在新媒體浪潮的沖擊下,應當抓住機遇,完善采編工作,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增強新聞的真實性和公信力,切實關心社會公眾的現實需求,擔負起推動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和使命,為社會大眾呈現出更多優秀的高質量作品,積極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