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琳
在信息碎片化時代,電視新聞的創新求變能讓受眾從更多更全面的角度獲得更多的信息。
如今我們處于信息碎片化時代,篇幅過長的信息很少受歡迎。廣義上的“碎片化”是描述當前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所謂“碎片化”,英文為Fragmentation,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多元化,碎片化在傳播本質上是信息多元化的一個體現。
“碎片化”狹義上是指信息被分散和分解的傳播狀態。大的信息語境被碎片化,具象的信息也被碎片化。人們所知道的、所看到的信息大都是事件的一瞬或一隅。人們很難得到全面的、完整的信息,所以無法對事件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造成信息碎片化的一個原因是信息本身越來越復雜,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內容越來越多。
比如,過去人們衣著很簡單,色彩也比較單一,服裝、服飾向人們提供的信息很少。如今服裝、服飾包含的信息量很多,品牌、面料、款式、品味、價格等,電視新聞從這些信息中挖掘新聞點,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引起人們的關注是電視節目的目的之一。要做到這一點電視節目就要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電視新聞只有不斷創新報道內容和角度才能向受眾有效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幫助受眾形成對新聞的準確判斷。
碎片化時代,信息被更細致地分割,信息傳播的語境也是碎片化的,電視新聞彌補了文字信息直觀性方面的缺陷。一組新聞畫面能夠串聯起多個信息,比文字更準確、更直接、更清晰。電視新聞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抓取更有價值的信息,更全面、更完整地展現事件本質。
碎片化信息時代產生多種媒介載體,各種載體的激烈競爭已成事實。電視節目具有獨特優勢。電視屏幕畫面比較大,展現信息的細節程度更強,這是小屏媒體無法比擬的;富于變化的電視畫面表現力更強于平面媒體,連續性、運動性的畫面感,是文字無法企及的。堅持優勢、創新求變是電視節目生存發展的需要。
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盲人摸象》的故事證明了這一觀點。但是人們通??吹降氖挛锉容^片面。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們獲得的信息量不夠多。因此,電視新聞需要豐富報道角度,創新表現手法,引發受眾深入、積極思考。
比如,拍攝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郭明義的電視節目,要展現的主體是郭明義,想反映其身上的大愛精神不僅靠準確的文字語言,還要靠富有感染力的畫面。郭明義為“希望工程”捐款,發起成立了鞍山市第一支紅十字志愿者服務隊、紅十字志愿者急救隊。一個人如果沒有小愛就沒有大愛,小愛是大愛產生的基礎。記者在郭明義家拍攝了一組畫面,他的家看上去很簡單。當記者拍到一張床時,發現被子是凸起的,下面好像放著東西。記者問:“這里面是什么?”郭明義說:“我用被子把鍋蓋住,這里面是給孩子熱的飯和菜,怕孩子回來吃的時候飯菜涼了?!庇浾咭幌伦痈械搅怂麑⒆优母笎?。正是因為善于觀察,及時追問,才捕捉到了其家庭生活的一個關鍵碎片信息,讓新時代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感人。
事物的多樣性能夠更完整、更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質。電視新聞要想反映出這些不同,就要努力創新新聞視角、表達方法。但要注意,創新求變必須順應事件發展的規律。
認識論認為,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也可以說認識呈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趨勢。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能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要達到這樣一個認識程度,就要全面反映事物現象,現象是可以通過電視新聞畫面表現出來的,電視新聞要全面反映事物的真實性和客觀本質,多角度拍攝主體,以深化主題。
還以拍攝郭明義的電視節目為例,表現郭明義真心實意做好事不是一兩個畫面就能實現的,他捐過的款沒有辦法精準計算,但是他家的水泥地面、沒有任何裝修的“陋室”傳達出了很多信息。拍攝時,記者變換各種角度。那常年穿在身上的工作服和厚厚的獻血證書,都體現了他生活上的清貧和精神上的富足。
變化更容易觸動視覺神經,吸引注意力。只有富有新意的節目,才能吸引更多受眾。只有讓創新思維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我們才可能以求新求變的活力沖破守成的暮氣,在進退兩難的糾結中闖出一片新的天地。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創新求變才是電視新聞發展的硬道理。電視新聞媒體要順應信息時代受眾的變化,抓機遇求發展,從理念到內容和形式都要力求創新。對新生事物永遠保持高度的敏感,善于尋找新技術、新手段與老問題的對接點……只有不斷用新標尺丈量自己、刺激自己,才能真正激發出創新熱情、凝聚起創新能量,創作出為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真心滿意和真情歡迎的力作,使電視媒體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社會責任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