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立地,趙雪嬌,翟祖歡,馮 偉
(大慶師范學院 生物工程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職、實、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根據大慶師范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加強實踐教學,并結合生物工程學院學生特點探索出的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1]。“職、實、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即“職-職業素質教育融入課堂”“實-模擬藥房用藥實踐融入課堂”“賽-學生自制微課比賽補充課堂教學”,通過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建立學生作為“藥學人”的職業素養;將藥理學知識有效地融入教學中,并引入生動活潑的小型對抗比賽項目,激發學生熱情,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同時,教師在教改過程中也會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建立創新的教學思維模式,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規律的科學,內容豐富、涵蓋面寬、理論性強,需要掌握的內容較多,但是整體系統性不強,大量知識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記憶,但是生物制藥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因此給藥理學的學習增加了一定難度。
經過對以往教學模式的反思,總結了傳統藥理學教學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
(1)“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是培養學生的根本任務,但是以往的教學以書本知識為主,缺乏對學生作為“藥學人”職業道德的培養,學生學習沒有進取心,畢業后從事工作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內容陳舊,老師缺乏相關實際工作經驗,在教學工作中不能更新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以至于藥理學的教學不能滿足實踐工作需要。
(3)學生上課思維活躍度不夠,缺乏自主探求知識、更新知識和思維創造能力。
(4)考核模式單一化、片面化,不能夠全面考核學生學習掌握程度。
3.1.1 設計理念
生物工程專業為社會輸送的人才主要是從事藥物生產、藥學服務及新藥研發的工作人員,關注的要點主要是藥物的安全有效的生產及與患者息息相關藥物服務,需要從業人員有高度的責任感。通過職業素養教育方式,使學生從科學家身上汲取營養,樹立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提高藥理學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2]。
3.1.2 實施方案
將每堂課開始前5 min規定為課前職業素質教育時間,方式為老師舉例和學生講解兩種。
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將平時積累的關于藥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的生平事跡等收集成冊,編制成《藥理學課前甜點》。通過介紹科學家的成功事例和“鐵人式”愛崗敬業的道德模范,用他們在逆境中堅持學習、刻苦鉆研和愛崗敬業的事跡,來激勵學生的奮斗意識和責任感[3]。在課堂講解分析用藥案例過程中,將人文教育滲透其中,設置相關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如:老年人咨詢藥物時,是否耐心的傾聽?患者錯誤的用藥理念如何告知患者?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可以使他們感受人文關懷,懂得自己以后從事的事業最終的受益者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冰冷的事物。
學生應用PPT方式在課前進行職業素質演講。學生準備時間為一周,期間老師需要同學生共同溝通內容,完善PPT。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按照教學大綱需要,自己通過網上查找或圖書館查閱等方式,對藥理學家發現藥物之旅、藥學家精神財富、諾貝爾獎得主生平等做PPT的演講,時間控制在5 min。
3.2.1 設計理念
“模擬藥房”情景式教學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理論教學的新型“課堂”,是教師對OBE教學模式的一種改良教學方法[4]。“模擬藥房”情景式教學主要是為了開展合理用藥、藥物咨詢和患者用藥教育的訓練[5]。學生在情景教學中通過角色模擬情景、想象情景和推理情景,激發了積極的情感體驗,由被動灌輸知識轉向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討論和主動辯論,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藥理學的濃厚興趣和熱情。
3.2.2 實施方案
將課程的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傳統藥理學講授方法;第二部分為“模擬藥房”情景式教學,章節包括抗高血壓藥物、解熱鎮痛藥、作用于呼吸系統的藥物三大章節。“模擬藥房”情景式教學程序為“教師講解→學生組成小組→自學解疑→自創案例→老師評審、學生互評→總結反饋”[6]。
教師主要講解藥物藥理作用、不良反應。學生組隊課下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和查找同類藥物的不同用法用量,并設立“患者咨詢組”和“藥師組”。“患者咨詢組”根據藥物的臨床應用設置不同的患者類型及相應的用藥問題(問題必須涵蓋藥品通用名和商品名、適應癥、用藥方法、用藥劑量、服用后預計療效、藥品不良反應、藥品貯存和有效期等方面),上課時進行情景式角色扮演,“藥師組”主要負責認真學習幾大類藥物的功能主治和用藥方法,上課活動時對“患者組”進行用藥指導。
3.3.1 設計理念
在眾多線上教育資源中,微課因其有“短小精悍”的特征,契合了大眾碎片化學習的需求,在國內外教育領域迅速發展[7]。傳統微課都是由老師進行錄制,以教學視頻的形式,對藥理學的知識進行描述和闡釋,并供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學習,目的是提高藥理學的課堂教學和課后的學習效率,但是這仍然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有限,沒有監督措施學生不會自主觀看,很多同學都是在別的同學觀看后照抄心得。而且提出微課視頻設計呆板、色調不夠鮮活、語言表述沉悶等問題。本次教學改革,將微課的制作主體進行反轉,制作主體不再是老師,而是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自行組隊錄制微課,即“學生自制微課”[8]。
3.3.2 實施方案
教師精心選取消化系統用藥、糖尿病用藥兩大章節,設計相關微課知識點。這兩大章節都屬于學生自學章節,但是在執業藥師考試和生活中屬于常考藥物、常用藥物。老師對學生提出要求,如微課的時間在5 min之內,內容簡練不贅述,不能用單一的方式進行問題的闡述(從頭到尾只有PPT是不可以的);不能只由組內一名同學完成,必須每個同學都有相應的分工,完成自己的工作。由學生自行組隊進行微課的錄制,錄制時間為半個月。
“職、實、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在2016級、2017級生物制藥專業運行,本項目同時調整了課程考核評估方案,調整后的方案更加全面地展現出學生的參與度,考核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激勵學生學習主動性、調動學生參與性、增加課程學術性。原方案的平時成績僅來源于上課出勤和作業成績(平時成績100分、期末試卷成績100分,平時成績∶期末成績=3∶7),調整后的方案是將學生參與的活動都劃入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再詳細劃分基礎分20分(相當于原來的出勤)、上課回答問題(最高30分)、職業素質PPT講演(20分)、“模擬藥房”實訓(20分)、學生自制微課(40分)、作業(40分),因為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活動,所以基礎分和作業分需要保證一定的比例。
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活動參與度增加,以2015級作為對照組,2016級、2017級為實驗組,對比數據如下:上課回答問題人均次數分別為1.1、1.84、2.49,上課回答問題活躍度顯著增加,人均回答問題的次數翻倍;職業訓練PPT講演人數為3、5、5,2016級、2017級教學模式趨于穩定,其他活動同時開展,計劃每個學期5名同學參加,保證質量;“模擬藥房”實訓參小組數0、3、4,教師在經過實踐培訓后,更加能夠掌控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節奏,設置的次數逐漸增多;學生自制微課制作數量0、3、8,此活動歸屬于學生自愿報名,學生參與度逐年增高。參與職業素質PPT演講、“模擬藥房”實訓和學生自治微課活動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為4.3%、21.25%、33.3%,參與的學生數量明顯增多。
開展科研活動情況:教學模式改革前,學生申報參加各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生命聯賽、教師科研項目、開放性實驗活動等參與率僅為14.5%;改革后學生參與積極性明顯增加,2016級為20.2%、2017級為40%,學生的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2016級和2017級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優勝獎2項、黑龍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二等獎1項、黑龍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三等獎2項、省級大創項目1項、校級大創項目2項、公開發表論文3篇。
本方法已在2016級、2017級生物制藥兩屆學生中運行,將學生演講納入平時成績。每屆均有5名學生進行課前藥學人職業素質演講。學生講解的主題有興奮劑事件、青霉素的故事、反應停事件、諾貝獎得主屠呦呦事跡、藥理學著名實驗等。參與的學生們不僅準備PPT,還會盡心準備講稿,查閱論文,比如2017級學生代成燕閱讀相關論文5篇,講稿準備了6000字;學生不僅只講故事,還能從中悟出道理。比如2017級學生梁睿在反應停事件講解后,表達了藥物不是越新越好,一定要看是否合適自己,以后自己如果步入崗位從事藥物方面的研發或推廣工作,一定慎之又慎。
學生通過組隊進行角色扮演,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并能夠對不同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如有一小組學生扮演5、6歲生病孩子,哭鬧不止,作為“藥師組”的同學就想方設法讓“孩子”穩定情緒,給“孩子”棒棒糖或者給孩子唱兒歌;還有一組同學設計的患者是孕婦,但因為都是男生所以只能將籃球放到衣服中充當孕婦;更有的小組為了設計好老年病患者,積極地與自己的爺爺奶奶聯系,詢問病因、癥狀、服藥品種等,使學生們加深了與家人的感情,懂得關心身邊的人。“模擬藥房”環節設計釋放了同學們活潑天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同學們學習藥理學的興趣。
教師對“模擬藥房”角色扮演小組評估通過測評表的形式體現。其他學生通過觀看情景式表演,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討論內容為對患者組表演是否貼切、藥師組提供藥物是否準確、藥師組指導用藥是否合理,如不準確、合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參加“模擬藥房”活動的同學根據老師的測評分數加平時分數,所有學生將討論內容中每一類型患者的用藥指導寫成作業,作為一次作業。
兩大章節分為兩部分,每個部分需要各班分別出一組同學參賽,每組2名同學,2個班級共16名同學進行參賽,學生參與度非常高、意愿非常強烈。學生通過皮影客、小影、樂秀等軟件制作視頻,老師進行反復審閱。視頻制作過程很辛苦,學生們必須先理清學習內容,而后制作視頻,最后配音,還要精確掌握時間。經過5次左右的修改定稿后發到班級群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觀看并做課后習題進行盲選,選出獲勝組。此次活動在2017級、2018級進行比賽。比賽結果消化系統用藥和糖尿病用藥2017級二班、2018級一班的兩個制作團隊取勝。參加團隊都會加平時分。
“職、實、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基于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摸索出的新的教學模式,本項目將職業素質教育、“模擬藥房”實踐教育、線上線下教育通過多種形式融入課堂當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引導創新的教學模式[9]。
本次在生物制藥專業進行了“職、實、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結果顯示:該教學模式能夠樹立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藥學史上的楷模能夠成為學生的精神領袖;能夠提高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能夠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夠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養,建立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思維模式,并且自主通過多途徑的學習最新藥學知識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在“職、實、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的同時,教師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模擬藥房”情景實踐經過兩輪的運行,教師發現小班授課效果會更好,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學時;教師需要具備更豐富的實踐知識的儲備,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到真實病例及案例的梳理準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并必須有敢于挑戰和相互協作的精神,自律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容易放任自流;老師必須調整評估體系,從多方面、多維度評估學生。
綜上所述,在后續的“職、實、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還應該不斷探索新教學模式融入課堂的方法和思路,不斷完善教師自身素質,為實現應用型大學的轉型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