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李裔
(鄭州工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8)
2020年7月,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 年)》,指出,2019年末,共有17家理財子公司或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10家開業。公司財富水平的不斷提高及金融市場的不斷創新奠定了我國公司理財服務的市場基礎,為順應市場潮流,高校陸續開設公司理財課程。公司理財是指站在公司投資者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場,重點研究企業在金融市場上如何有效運用公司財務資源,進行企業資金籌集、資金使用、項目投資、證券投資和利潤分配等活動,實現公司理財目標最大化的一門課程。該課程綜合性較強,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較高要求。
近年來,隨著教學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公司理財的課程教學改革,并發表了很多科研文獻。
申昉從公司理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指出公司理財課程的特點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并具體提出了提升教師的職業素質、加強校企合作、公司實習、創新評價機制等實踐教學的策略[1]。李艷豐強調案例教學對公司理財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以好的案例作為教學設計載體,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幫助學生實現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丁紅梅指出,傳統教學內容安排沒有很好地與實際理財工作對接,并對以MOOC在線開放課程形式呈現的公司理財教學提出改革要點,提出實現理財知識的共享理念[3]。王維鴻在《公司理財》課程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期待讓學生在掌握和理解所學理論知識的同時,熟練操作規范和積攢相關的實踐經驗[4]。學者李嬋娟,楊小軍為推動公司理財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了翻轉課堂模式在公司理財教學中的優勢,并深入探討翻轉課堂具體的實施策略[5]。王珮關注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提出公司理財教學加強實訓環節建設,從而實現高素質技術人才培養[6]。
公司理財實踐教學研究缺乏對市場需求的具體考量。相對而言,市場對公司理財業務的研究非常豐富且角度多樣,這應該成為具體實踐教學的研究導向。市場對公司理財業務的研究主要從銀行中公司理財業務、證券公司理財業務、上市公司理財業務三方面開展。陳涵通過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梳理P銀行的公司理財業務,順應當下金融監管環境,依據產品體系、重構銷售鏈條、培育人才體系、管理賦能4個方面,對公司理財業務的轉型制定出明確的戰略[7]。劉澤霖以D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運營風險為主要研究對象,發現D證券公司在合規風險管控上的問題及成因。分別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創建合規文化、健全合規管理制度體系、加強業務管理流程控制和創新人才機制建設等方面提出寶貴建議[8]。姚舜側重于理財產品營銷的研究。他們以具體證券公司為案例,提出具體的精準營銷策略,為券商實際營銷工作提供借鑒[9]。魏婧雯用公司理財的知識分析Y房產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全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診斷,對房企如何做好資金安排、提高自身的營運資金管理水平提出對策和建議[10]。
綜上所述,學術界對公司理財教學改革集中在具體的教學模式上,同時也對公司理財具體業務展開了豐富的研究。
對于公司理財課程的國內教學,各高校主要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開展。在實踐教學上側重于不同教學模式下對“公司理財”教學的研究,以案例教學、翻轉課堂、項目教學等具體教學模式為主。
公司理財課程中理論和實踐聯系緊密,因此案例教學法在公司理財實踐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高校運用案例教學法,是以籌資問題、投資問題、利潤分配問題方面的案例為教學依據,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以財務管理人角色,身臨其境,思考企業在特定環境下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圍繞這些案例獨立思考,學會理論聯系實際,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該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法。
近年來,包括公司理財在內的很多高校課程都嘗試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起源于國外,顛覆傳統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線上技術,先鼓勵學生課下利用在線開放課程進行自學,然后進入課堂中,通過課堂師生互動檢驗等形式,直接在課堂完成知識的內化,形成先課下再課堂的教學模式。公司理財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涵蓋的知識點多且雜。通過翻轉課堂,教師為學生課下學習推薦豐富多樣的公司理財理論、案例,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進行學習,然后在課堂上,公司理財的教學傾向于實踐能力的檢查與指導,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助,通過這種差異化的教學,可以充分提高教學效率。關于公司理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使用較少,大部分院校傾向于使用案例分析法來完成公司理財課程的實踐教學。
部分高校在公司理財的實踐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在公司理財中的應用是指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項目。該項目包括信息搜集、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價4個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公司理財知識獨立自主完成項目的實施,期間老師承擔指導和咨詢角色。在項目教學法中,可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實現公司理財理論和實踐的融合。
從各高校所提倡的實踐教學改革來看,公司理財的教學研究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已經有一定的實踐教學意識。但這些實踐課程改革,即案例教學、翻轉課堂、項目教學等這些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教學操作中沒有明確的指導方向,忽略了公司理財課程自身的市場經濟背景。這些教學模式只是被簡單的提出,在具體的實踐教學操作中沒有明確的指導方向。而市場領域對公司理財實際業務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市場研究,且角度多樣化,相對而言,公司理財課程的研究量較少。但是在公司理財教學改革領域卻沒有重視這一點,造成了市場研究資源的浪費。公司理財的教學缺乏方向性的指導,導致該課程普遍出現教學時間少、教學形式單一、考核方式不科學和無法適應快速多變的市場需求等實踐性問題。學生們普遍覺得“公司理財”“難學”,教師們感嘆“難教”。從問題的根源上講,在于“公司理財”課程的教學,忽略了市場需求的導向性作用,即缺乏以市場實際需求為導向的方向性。因此,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于精準推進“公司理財”課程教學改革有著重大意義和價值。
市場對公司理財專業人員的需求主要分布在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行業。因此,高校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時,對教材選擇、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選擇、翻轉課堂中的教師培養方向、完整項目的實施方面,都應該緊扣市場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修正自己的改革方向。從市場對公司理財實際業務中,總結市場對公司理財業務能力的需求,進而將其充分運用到高校的課程教學中。
為了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貼近市場的需求,如何選取教材乃是重中之重。同時教材的內容也應有所取舍,不能重復填鴨式教學的老路子。因此,教材內容的處理應擺在課程教學的首位。高校在公司理財教材的范圍較廣,缺乏市場需求的導向性。各高校比較常用的版本有羅斯版本、孫進軍版本以及劉曼紅等版本,注重理論闡釋。而對教材的補充需要全面反映現代公司理財研究與實踐的進展,便于學生學習和把握。在新教材的編訂上,要關注當下市場中公司理財的具體業務需求,以此為編訂依據,與時俱進。
在案例教學法中,籌資問題、投資問題、利潤分配問題方面的案例不能盲目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金融市場的變革和金融工具的創新,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案例選擇較為豐富。但適合教師講授的案例卻不好把握,難易程度很難掌控。因此,以市場對公司理財業務的需求為導向,來進行案例素材的積累以及經典例題的講解都極為重要。
翻轉課堂強調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助。雖然教師是學生的輔助,但是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在翻轉課堂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覷,教師的業務能力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時俱進。目前,大部分教師雖然有較厚的理論功底,但實踐業務能力比較欠缺。因此,各高校應該組織教師開展假期基層研修,支持和鼓勵教師進入企業,切身經歷相關實際理財業務操作、處理過程,了解理財工作規范、處理流程的新變化,積累實踐教學經驗,從而服務于實踐教學。
雖然關于證券公司、銀行、上市公司等金融機構中公司理財業務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但是如何從中提煉出適用于高校課程的完整項目,具有一定的困難,需要耗費大量的研究精力。在公司理財項目教學法的項目設計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是進行選擇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在市場項目的選擇中,要盡可能地同時涵蓋貨幣時間價值與風險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營運活動、股利政策,實現理論與市場實際理財工作的對接。讓學生提前進入畢業后工作崗位角色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搜集、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價。盡可能地縮短高校公司理財教學內容與實際理財工作的差距。
公司理財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高校作為培育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的搖籃,只有不斷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課堂教學的側重點,做到與時俱進,才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為市場輸送合格的公司理財人員。因此有必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公司理財的實踐教學進行系統改革,帶領學生走進市場。通過近距離接觸與公司理財業務密切相關的各類金融公司,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極大地推進學校公司理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公司選拔優秀人才,達到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