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河北省蔚縣白樂鎮中心學校,河北 蔚縣 075700)
目前,信息技術已經普遍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提升人們生活質量,也在逐漸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隨著計算統計學習、化學計量學、生物信息學等交叉學科的出現,明確了信息科學在各學科領域的重要地位。而數學學科與計算思維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特別數學中的解決問題、數學分析以及建模領域等實踐應用過程中。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以此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進度,引導學生建立晚上的數學知識體系,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管理十分薄弱,在學習過程中十分容易受到老師、同學、家長等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老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角色,老師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學習和生活態度養成的指導者。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計算思維的教學效果,老師首先要從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層面入手,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固化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自主計算,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以教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0 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為例,這部分內容是小學生開始進入小學數學大門的開端,也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老師要重視這部分內容的講解,在課堂上將生活中教材材料融入教學內容中,為學生構建數學的生活場景,促使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提升計算能力。如:老師在課堂導學環節中,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動畫故事,故事內容是猴子媽媽買了一把香蕉回家,分給小猴子和小猴子弟弟各一根香蕉,還剩下6 根,那么猴子媽媽買了幾根香蕉呢?學生都喜歡看動畫和聽故事,通過視頻動畫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視頻最后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對老師后面的講解內容十分好奇,當老師向學生講解完加減運算后,學生根據老師講解的內容,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考驗老師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力,學生通過老師構建的教學環境,提升自身數學知識學習興趣和計算能力,進一步促進自身全方位提升數學綜合能力。
每一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都是不同的,在課堂教學中接受新的知識時,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弱,這是十分普遍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再加上計算能力作為解決問題過程中一種思維活動,只有開放式問題學習情境才能實現計算思維教育。因此,開展小學數學活動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營造開放式問題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構思問題的框架,探究問題的主體,最終完成教學任務,進而提升教師講課教學。
以教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為例,這部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乘法口訣,會用乘法口訣簡便運算,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將教材內容形象化,構建開放式課堂教學環境,如多媒體上出現一組包含乘法運算的圖片,讓學生搶答,看誰最后回答又快又準確。當老師在播放圖片時,學生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多媒體上面,利用乘法口訣計算上面的答案,然后快速回答老師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幫助老師檢查講課成果,也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計算能力,進而實現小學數學素質教學的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基本都是通過模仿父母去學學習和感受外界世界。由此,父母對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也十分重要。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實施家校聯合教學策略,與學生家長溝通讓父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計劃的輔導學生學習。也促使老師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拓展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計算思維,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校園學習時間是固定的,家庭學習也是占據重要的地位。中年級段學生相比低年段學生,獨立性雖有所提高,但自律性仍需培養,家長應該花時間去陪伴學生學習。家長應該在家庭學習時間中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這里提到的陪伴,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家長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老師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綜合素養,讓學生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小學數學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將想的教學理念落實到位,以全方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為基礎,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實施家校聯合策略,促使父母也參與教育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拓展計算思維,從而達到小學數學素質教學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