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睿
(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貴州 劍河 556400)
中職生不僅文化基礎薄弱,而且或易沖動,或自卑,或不服從管理。雖然剛性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語文課堂的整體局面,但柔性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激起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欲望。
語文課堂柔性管理是以生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新模式。對學生學習來說,是發自內心地對所在語文課堂管理產生敬畏心理,在學生心中潛意識地將語文課堂管理行為轉化為個人自覺行動的過程。而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則是在研究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性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愿意接受。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水平有限,對外物的排斥,對自己的不自信等現狀的客觀存在。做好語文課堂管理,剛性管理十分有必要。剛性管理可以將施教者想要達到的目標施加給受教者。而當下的中職學校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管理沒有形成系統的習慣。而且傳統的中職語文課堂管理只注重學生發展中的統一性,忽略了中職學生自身的特點。而靈活的柔性管理語文課堂則以”人性化”為標志,強調平等與尊重、創造力與直覺、主動性與人文性、愿景與價值控制。“自上而下決策”是一種剛性決策,“自下而上決策”是全班同學自由表達意見和建議,可以集思廣益,高度全面。在課堂的評價方面,傳統獎勵強調物質,柔性管理在物質獎勵之外更應該注重精神獎勵,以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認同意識。因此,語文課堂柔性管理十分重要。
靈活的語文課堂管理不僅要靠權力制約,更要靠每個語文課堂參與者內心激發的主動性、內在潛能和創新精神。因此柔性的語文課堂具有非常明顯的自我發展內在驅動性,這種驅動力來自學生對語文課堂公約的敬畏。柔性管理下的語文課堂則以學生為核心,對學生進行人格管理,使其真正感到學習的快樂,并自覺形成自我約束的行為。相比之下,剛性的語文課堂管理能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而柔性的語文課堂管理模式則讓學生產生敬畏心理。在語文課堂管理中,我嘗試站在學生角度思考,不斷提高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意識,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并將儀式感帶入語文課堂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等方面開展教學管理。
教師的管理理念是“中職生管理難”現象產生的關鍵因素。中職語文老師在思考問時,往往會被自己的認知水平所影響。習慣用“我”的標準來衡量學生該做什么,而不是考慮學生目前水平和未來走向。這樣,學生難以達到老師的要求,師生之間的矛盾問題就會潛移默化地產生。因此,在我的語文課堂管理中,我通常從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如果我是你,我會這樣做”的立場轉變,通過“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還會這樣對待嗎”,通過拉近“你”與“我”的距離,建立起碼的尊重與信任。尊重與信任是建立安全語文課堂的前提。營造學生感覺安全的中職語文課堂氛圍,能夠更大程度地激起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在中職語文課堂管理中,可以適當降低評價標準,讓學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對中職語文課堂管理產生認同。此外,換位思考的語文課堂管理行為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力。
專業認同是營造良好學風的前提。剛性的課堂管理能夠對學生語文行為形成比較統一管制標準,這樣的管理方式統一、便捷。但中職學生排外心理很難與語文課堂管理形成認同感。在語文課堂管理中,將學生所學專業元素滲透其中,不斷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制度和職業認同管理目標的主動接受度。所以,在語文課堂管理文化建設中,努力打造專業文化氛圍。同時適時開展諸如“我敬佩的企業家”和“我的職業規劃”等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
中等職業學校的許多語文教師認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偏差成為常態。所以,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往往被忽視。后進生轉化在中職語文課堂管理同樣應該值得我們去關注。我們不能認為中職語文課不以教學成績來考量教師的工作成效,而忽視對后進生的關注。中職學校學生除了文化基礎差,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就業的方向辨別不夠明確,導致大多數學生在社生活中,學校學習中產生自卑心理。語文教師做好學生心理疏導,針對存在的問題改進管理策略,才能因材施教。語文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面對文化素養普遍偏差的中職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基本難以形成。中職語文課堂管理中,我們要善于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在日常教學中多鼓勵,讓學生將優秀的一面完全展示出來。同時,在柔性管理下的中職語文課堂,讓學生在參與中形成自我的評價意識。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課堂行為影響潛移默化地得到轉變。
儀式感是營造團結互助式語文課堂文化風貌的重要環節。在語文課堂管理中營造儀式氛圍。將一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努力營造濃厚的儀式感,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的魅力。多元化語文課堂的評價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儀式感可以于“塑造”學生某種行為的自覺形成,而不是在“灌輸”的過程中被迫接受。語文課堂中,我們使用特定的小儀式,引導培養學生心存敬畏,追求崇高,認真學習讀書,積極影響生活,形成發展越來越多好習慣。把過去被動接受專業語文課堂信息管理模式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行為。巧妙運用柔性管理手段于中職語文課堂中,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職語文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形成,能夠激起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現象。然而,中職學校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有限,他們在語文課堂中往往受到初中識得經驗的影響。在思考問題時,仍然養成“教科式”的“課本這么說”順從思維模式。中學生文化基礎普遍偏低,將普通高中要求學生對語文人文關懷的理解難度較大。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管理中,諸如對陶淵明、諸葛亮等隱士行為的解讀時,轉變傳統厭倦世俗的理解,進而轉變為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封建社會腐敗的統治的批判的同時,引導他們珍惜新時代美好生活。同時通過對假隱者不敢于去適應社會現實的抨擊,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崗位適應能力。
剛性的語文課堂管理能夠讓以升學為主要目的的普通生形成共性思維。而中職學校對學生培養以就業為主要導向。中職學校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技能的培養。誠如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目的在于為學生今后的就業用途。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單純的應用文格式或寫作技巧教學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將應用文在今后就業崗位上的重要性滲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后,再將生活中的案例展現出來,讓學生在場景模仿中體會語文的魅力。再如《楊修之死》一文的教學,我們往往只注重對楊修死因以及對其性格的剖析,卻忽視了楊修作為一位下屬應該注意的關鍵性問題。相對企業而言,楊修違背了基本的職場禮儀。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管理中適時滲透職業素養教學,將語文課堂的管理影射成為一個小小的就業現場,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課堂實用性的認同。
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對文化課興趣不濃。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對課堂的管理,勢必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完成自己的學科教學任務,而且還要管理好整個課堂,二者同等重要。然而,教師施壓下的中職語文課堂形成的僵化管理,使得學生產生順從心理,但不能產生內化的動力。要想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課堂的管理中,并對其產生一種敬畏心理,語文課堂“柔性管理”將成為一個必然。柔性管理彌補下的剛性管理課堂缺陷,可以有效提升中職語文課堂管理水平,讓學生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內驅力,能真正提高中職語文課堂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