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劉英杰 蒙曉萍 王美幾
(沈陽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在逐漸淡化出人們的視線,在線教育成為信息化教育的新趨勢。尤其是受疫情的影響,各高校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開展線上教學,在線學習不同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定點定時的授課方式,它采用的是在網絡上為學生搭建線上教育平臺的方式,這樣,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夠開展學習活動。相較于傳統教學,在線學習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優勢,那就是更容易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一對一的學習交流,并且在極大程度上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但它的局限性即缺乏人性化的溝通會拉大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阻礙了他們的直接交流。因此,研究影響學生在線學習的原因或因素,并找到解決對策,讓學生在在線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發掘學習的樂趣并找到學習的意義。
高校學生的年紀整體都處于18 歲至23 歲之間,而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多都是自我意識強烈,大部分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面對外界各種各樣的誘惑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且在線學習的過程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或者家長都不能全面監視到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態。如果學生長時間處在這種狀態下的話,學生的自主動機和自我效能感就會越來越弱。而且在這個網絡信息快速瀏覽的時代,學生最大的障礙就是學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抵制住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信息誘惑。這完全是學生的自主動機、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者對學習平臺的運用程度。學生對學習平臺運用熟悉會更加愿意配合教師的課堂互動,而學生自己對于課程的感興趣程度會極大地影響學生對課程任務地完成進度,以及學生對自己主觀行為的控制也會受到極大地影響。如若不熟悉平臺功能,學生在使用平臺時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對線上學習平臺的資源利用率就會下降,學習效率也會自然而然地降低。[1]
在疫情期間,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基本通過教學平臺來實現,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以及教師與學習者的關系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教師大多通過教學平臺傳授知識,所以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設計過于單一,學生就會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感到厭倦而不愿投入精力進行在線學習。不可否認的是,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學習會有極大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比較顯著的,教師的教學理念如果不能被學生認同,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意見不會認真對待,并且也很難在學習成績上取得進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缺少了這一環,那么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不融洽,就會不愿意配合教師的課堂安排,也不會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感興趣。
同伴的態度也是影響大學生在線學習的主要因素。通過在線學習,學生可以與同伴在小組、留言區和平臺論壇中討論問題,使學生明白自己與同伴的差距,從而可以從不同程度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同伴之間的互評更能直觀地反映出學生自身的不足,也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學習差距。這樣學生既可以與同伴互相督促進步,而且真實地了解同伴的在線學習的狀態以及成果對學生來說也是起到了一種另類的督促效果。[2]這種方式也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提高在在線學習中的專注度。
由于在線學習不同于線下學習那樣可以隨時隨地請教老師,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基本依靠平臺資源,學校和教師一定要注重在線學習資源的整合,因為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需要及時找到所需的資源,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學生的學習專注力是有限的,如果線上學習的課程設置時長過長,學習者就會漸漸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導致學習者線上課程的內容不能良好吸收。課程的內容過于單調,學習者也會因為所學的內容重復慢慢產生厭倦的心理而不愿意投入于在線學習之中。最后課程評價體系的完整性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檢驗,如果不能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系統地評價,學生會對接下來的學習方向感到迷茫,對自己學習成果的未知會讓學生感到焦慮不安,這也是會影響到學生的在線學習投入度。
在線學習的過程對學生自身的自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要求頗高。在在線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主要的受教群體,因為學生不能與教師面對面交流,所以學生需要在這種特殊的教育形式下熟練地運用教學平臺,發現學習新知識帶給自己的益處,激發自身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改正自己的上課狀態,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投入程度的目的。教師應該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或與同伴一起解決難題,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團隊合作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大部分學生都會被調動并積極參與在線學習。學生需要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然后自己摸索尋找正確的方法來改正從而達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的目的;需要找到自己的學習側重點,向學習成績優秀的人學習方法和經驗,不能因為一件小事而產生挫敗感或者驕傲自滿。學生應該結合自身學習能力制定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并通過各種方法督促自己完成,實現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在在線教學時,教師主要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進行授課,所以教學內容的設計很重要,根據課程的不同,教學資源的使用也不同。在設計教學課件時應采用音頻,視頻和圖文結合的模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身臨其境并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在授課時,教師應使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及時征求學生的意見,更新能被學生所認同的教育理念。在線上教學時,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在課堂上不僅要重視教學質量也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課程結束時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反饋,了解到每個學生的短板,將課程內容提前告知學生,要及時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在學習上的影響不容忽視,所以教師在平時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要關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因為有時一些瑣事可能會影響學生一個階段的學習狀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學生們也是這樣,所以教師應該因材施教,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慢慢探索,從而逐漸專注于學習。教師應該將教育學生和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這兩者進行均衡,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更應該尊重學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才會認真聽取教師的建議并積極改正。
教師應該重視并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向成績優異的學生學習,借鑒其學習方法,并且幫助成績差的同學一起進步。樹立學生的信心,糾正學生之間成績攀比的行為,讓學生明白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對于成績不好的同學教師應該重新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引導學生不要放棄繼續努力,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教師也要提醒他們戒驕戒躁。教師在上直播課時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配合的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給出話題讓學生在評論區或者小組討論,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吸引學生的興趣。學校可以改變平時學生學習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同伴之間互評增加占比,讓學生認真觀察同伴的學習狀態,了解同學的課堂或課下作業情況。讓學生明白同學之間互評的意義,互評不應該受成績的束縛,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長處,這與成績的好壞無關,發現別人的長處,當學生對同伴有一定的了解后,會在潛意識內激發一定的危機感,反思自己,與同伴互相督促進步。
首先在線直播課程的時長不宜過長,學生的專注度有限,過長的直播時長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更容易被其他事物影響,教師所講的知識學生不能全部吸收。直播過程中應該設置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調整休息,充分吸收教師講的知識。學校也應該理解學生在線學習不容易集中精力這一方面的問題,應該適當調整在線學習的課程安排,課程的設置應該避免重復,以免學生對直播內容厭倦。在線學習的時候,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基本依靠平臺資源,因此學校面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應該分類篩選不同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各年級的學生,這樣做既能保證教學資源的質量,又能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時效。教師也應該將學習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方便學生對學習策略及時進行調整,注重課程評價體系的周期性。
充分發揮家庭功能,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保障。家庭作為疫情期大學生居家學習、生活的主場所,其功能發揮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動因。①家庭和學校是影響個體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兩大區域,二者經過協同努力所產生的共有信念和行動(疊加區),會顯著促進個體健康發展。高校可開通家校溝通熱線或建立網絡共享平臺,凝聚特殊期家校協同共識,并借此充分發揮家庭功能,形成助推學生積極心理發展之合力。②增強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高親密度的家庭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情感支持,使其更深感到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結,從而以良好心態投人到在線學習中。家庭要制定行為規范并明晰角色責任,為大學生創造居家活動的支持性環境,增強家庭整體應對疫情的適應力。③改善家庭溝通。在和諧的家庭溝通氛圍中,大學生能夠獲得豐厚的心理滋養和自主支持[4]。
本研究基于在線學習環境,分析了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現狀和影響因素,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拓寬了研究外延。同時,也為疫情特殊時期提升在線學習質量,改善在線學習效果提供參考。
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以及研究時間的影響,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探究在線學習環境中大學生學習投入度影響因素方面,對于存在的阻礙學生積極參與在線課程的因素還欠考慮。在未來的研究中,希望能夠更加深入地進行探討,使結果更加科學和嚴謹。
針對以上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做到:在數據樣本收集方面,注重對學習過程數據的收集,確保數據來源的多樣性,樣本范圍基本覆蓋不同院校、不同學科專業的在線學習者,用以全面調查影響在線學習者的各種因素,增強研究結論的科學性。
在線課程面臨著高輟課率、低參與性、難以深度學習等質量危機,未來應加強對在線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及其改善策略以及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投人在線課程設計的研究。在線學習投人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深度思考、克服困難并充滿活力的情感體驗和外化表現,包括行為投人、情感投人、認知投入等多個維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