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喬占澤 陳琦
摘 要:當前我國的勞動教育存在“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問題,新時代的高校育人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充分認識到高校勞動教育在高校學生全面發展、高校專業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利用高校專業社團在勞動技能的培訓、勞動價值觀的培養、工匠精神的培育等方面的優勢,針對目前高校勞動教育形式單一、成效不顯著等問題,從“教勞融合”“勞技結合”“勞有所為”和“勞有所獲”四個方面,構建“四位一體”的專業社團勞動育人模式。
關鍵詞:高校;勞動教育;專業社團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39
我國一貫重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頒布多項勞動教育政策,隨著勞動教育的開展,學術界對勞動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深入。當前,我國的勞動教育尚存在“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問題,大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觀念功利化、勞動技能缺失。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全面闡述教育方針中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1 高校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
勞動教育指的是具有教育意義的勞動實踐,不僅僅是局限于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而且更加強調精神層次上的勞動。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隨著國家對高校勞育、美育等方面的重視,高校育人工作要充分把握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1.1 勞動教育是高校學生端正勞動觀的現實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在弱化,學生從小受到的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勞動教育越來越少。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娛樂綜藝等傳媒行業的飛速發展,學生受到“一夜成名”“流量經濟”等現象影響,勞動價值觀呈現出一種急功近利、不踏實、不成熟的傾向。高校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成熟的關鍵時期,加強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是端正勞動價值觀的現實需要。
1.2 勞動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
高校肩負著“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歷史使命,新時代對高校培養的人才的要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高校勞動教育的任務是要讓學生明確“我能做什么”的勞動意識的認知,“我該怎么做”的勞動技能的認知以及“我怎么能做得好”的勞動精神的認知。具備勞動意識的學生能夠主動求學、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并積極就業;具備勞動技能認知的學生能夠磨煉技能,增加實踐鍛煉計劃;具備勞動精神認知的學生能夠在崗位上精益求精,鍛造工匠精神,成為行業精英。
1.3 勞動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轉型改革的現實需要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20條》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教20條》的關鍵詞是轉型,即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要從普通教育轉向類型教育。我國致力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需要數量充足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支撐。近兩年來,職業教育肩負著傳承技術技能、培養多樣化人才職能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教育轉型改革必須要加強勞動教育,探索培養具備勞動素養和勞動信仰的人才。
2 高校專業社團開展勞動教育的優勢
高校專業社團是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基礎成立的學生團體,立足于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專業技能的培訓和專業素養的培育,專業社團具有自發、自主和自治等特點。學生自發參加,學生自主活動,學生自我管理,這些特點對于勞動教育有很大的優勢。將高校勞動教育與高校專業社團建設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學生加入社團的興趣優勢,在社團成長的項目優勢,以及離開社團的影響優勢,可以將勞動教育的理念、價值觀深植到學生育人過程中。
2.1 入社團,社團成員的興趣優勢
大學生加入專業社團絕不大部分都是對專業的興趣,因此在專業社團中,通過合理的引導,必然能夠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將勞動意識融入社團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客觀認知自己的專業,培養對專業的興趣和熱愛,從而明確勞動意識,樹立積極的勞動觀,讓學生明確“我能做什么”。
2.2 在社團,社團培養的項目優勢
高校專業社團以實踐項目為基礎,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在專業社團的成長過程中,不僅可以接觸到企業的實際項目,同時可以參與到不同崗位的職位磨煉中,項目實操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將課堂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去消化吸收,更能讓學生加深對專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明確“我該怎么做”的勞動技能認知,堅定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決心。
2.3 出社團,社團成果的影響優勢
以項目運營為核心的專業社團,在運營項目的實踐中,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育創新創業的孵化項目、研究課題,這些成果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到“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挑戰杯等各大賽事中。大賽的磨煉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我怎么能做得好”,激發學生勞動精神的培育,精益求精,鍛造工匠精神,成為未來行業精英。
3 高校專業社團勞動教育的現狀
3.1 高校專業社團勞動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統的規劃
高校專業社團對勞動教育的認知還不夠成熟,沒有形成健全的勞動教育制度,對專業社團的勞動教育規劃缺乏系統的謀劃。從人員上來說,高校專業社團不僅缺少專業指導老師,同時缺少對指導老師的政策支持,導致指導老師沒有辦法全身心投入社團勞動教育指導中來;其次,高校專業社團缺乏系統謀劃,社團成員的成長路徑缺失,導致社團成員流失嚴重,勞動教育培養出現斷層。從活動策劃上來說,高校專業社團的活動策劃沒有遵循勞動教育的基本規律,沒有將學生專業學習進程與社團實踐結合在一起,“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壁壘沒有打通,造成勞動教育對接程度不足,消磨學生勞動教育的積極性。
3.2 高校專業社團勞動教育資源不足,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高校專業社團在校企合作方面深度不足,開展勞動教育的企業資源不足,導致專業社團開展勞動教育的形式單一,學生實踐操作不足,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高職院校教育改革轉變過程中,強調高質量的校企合作,將企業資源整合成高校專業建設的平臺。但是專業社團校企合作的方式還比較單一,對S高校專業社團進行調研,其中只有80%的社團有長期合作的企業,合作形式重要以參觀企業和講座形式,只有20%的社團有深度合作的企業,能夠承接企業的運營項目。由于勞動教育資源不足,所以社團人才流失嚴重,未能形成“比學趕幫超”和“傳幫帶”的氛圍,人才短板明顯。
3.3 高校專業社團勞動教育成效不足,學生接受勞動教育與實際成長不同步
筆者從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勞動精神和勞動價值觀四個方面對S高校的專業社團勞動教育成效進行調研。勞動意識方面,84%的學生反應,參加專業社團幫助他們加深了本專業的認知,通過專業研討、企業參觀、專題講座等活動,讓他們對于自己“未來要做什么”有了一個認知;勞動技能方面,45%的學生反應,參加專業技能大賽的訓練,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幫助他們明確了崗位目標,提高了他們對未來從業崗位的自信心,30%反映專業技能大賽的訓練,由于設備有限,訓練機會不足,成效不顯著,25%的學生反應在訓練方面缺少專業指導,因此成長空間不明顯;勞動精神和勞動價值觀方面,僅有42%的同學表示通過項目運營的實操,增強對行業和崗位的認可度,樹立了積極向上的勞動價值觀。
4 高校專業社團開展勞動教育的對策
針對高校專業社團目前開展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應該從制度、資源和形式三個方面進行完善。制度方面,應該盡快完善高校勞動教育制度的設計,將專業社團的勞動教育制度設計放在先行位置,將課程改革、賽事改革、人才培養改革和校企合作融會貫通,打破勞動教育“四堵墻”,讓專業社團勞動教育的開展有政策支持,有人員基礎,有資源配備,為創新勞動教育提供前提;資源方面,要改革高校專業社團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優質校企合作資源,以智慧企業為合作目標,提供企業導師指導,企業項目實操,企業實習機會,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為校企共同育人打開通道,為企業提供優質人才,為高校培養高質量畢業生;形式方面,要大膽創新,通過人才培養機制、活動策劃、技能訓練方式和社會實踐四個方面去創新,從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勞動精神和勞動價值觀進行勞動育人,最終在此基礎上創新以“教勞融合”的教育認知端口、“勞技結合”的有效培養端口、“勞有所為”的實踐體驗端口和“勞有所獲”的成果反饋端口,“四位一體”的專業社團勞動育人模式。
參考文獻
[1]姜保周,潘洪珍.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19,41(03):69-72.
[2]王葦,蔣瑋荻.勞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狀與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20,(10):235-236.
[3]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1).
[4]姜大源.為什么強調職教是一種教育類型[D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312/c1053-3097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