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益娟
摘? 要: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為信息技術本身具備的特點,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并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把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進行整合,主要是搭建一個現代信息技術的實踐平臺,發揮其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強大功能,可以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與老師都獲益匪淺。文章是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信息技術和高中數學課程整合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探究,希望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整合;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3-0123-02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ourse
YAN Yijuan? (Fuqing No.1 Middle School,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elf,it has been well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and has accumulated relatively rich experience.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s mainly to build a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actice platform,exerting its powerful functions that cannot be achieved by traditional teaching,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benefit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Based on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hop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ntegration;Practical research
高中數學老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多種教學策略和信息技術深度有效地融合,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結合的含義
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結合就是在進行學科的教學時,把信息技術與課程得內容巧妙地整合,達到融合后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主要包括建立信息化教學環境、利用信息工具、信息化教學內容等。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結合要把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如信息處理、方便快捷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采用適合的相關技術把知識內容打造成有利于學習的情景,要用形象化的方式展現,使得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索、發現、獲取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以及數學的思維能力。老師在教學中也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拓展視野,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結合掌握學習方法,自主思考和探究、發展思維能力、敢于創新和達到發展自我的目的。
2.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和重要性
在高中數學課程中,新的教學理念陸續提出,中學數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也提了出來。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就可以把教學中難以展現的課程內容展示出來。此外,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多運用計算機技術,來探究數學世界里的大量知識,高中數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整合成為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一個重要途徑,能有力地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改變。
學生在高中階段不僅要學習大量理論知識,還需要他們學會處理信息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新的教學任務及目標,簡單地運用傳統教學方式是難以勝任的,高中教學對更多的新技術開展應用。所以計算和多媒體等技術已經在絕大多數學校得到了普及應用,尤其是對于數學等理科方面的課程。
高中數學的教學具有十分明顯的系統性和抽象性特點,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老師進行分析講解的理論部分知識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時,取決于個人的能力及潛質因素。老師如果能把信息技術滲透到數學的教學中,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
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認知工具;整合要體現學生探索知識、解決數學難題的教學過程;整合要體現數學教學時協作性和自主性相互的融合。
3.構建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有效結合的原則
(1)基于主導—主體教學理論的原則
建立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有效結合模式最重要的理論依據就是主體—主導的教學理論,該理論吸取建構主義和學與教學的理論、以教為中心理論的長處,就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對教學課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老師則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內容組織、選擇進行引導和幫助。
(2)體現數學教學特征的原則
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進行結合的主要目的是為數學的教學服務,在結合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數學特點、教學特征以及教學改革的趨勢及方向的影響。數學學科不但重視基礎知識、基礎思維、基礎概念的教學,同時也注重其知識的實際應用,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因此數學不但是基礎性學科,也是工具性學科。現代數學是建立在“做”的基礎上的教學,學生在學習比較抽象的理論之前,一般都會讓他們進行動手操作模型或實物、做數學實驗。對他們進行數學意識的培養,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育;數學的教學是基于邏輯思維,是具有判斷力的思維能力以及方法的教學,它讓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自己的數學關系與概念,注重學生思維的重塑和培養;是基于實際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發現、探索、思考以及建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關系,也就是培養他們采取數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基于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思想的原則
依據不同的具體情況,信息技術和課程結合要有不同的程度與深度,可以把結合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封閉式階段:以知識為重點的結合階段,信息技術發揮交流、演示以及輔導的作用。開放式階段:以資源為重點的結合階段,信息技術成為信息加工工具、資源環境工具、協作與研發的工具。全面的課程結合階段: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結合,使得教學目標、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的組織發生全面的變化。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的教學模式要利用當前教育技術發展的成果,同時要按照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具體情況選取適當的結合方式,加強結合的深度,加大信息技術應用比例,使其發揮最大化的功能作用。
(4)最優教學效果原則
教學方式是教學理論在實踐教學中具體化的運用,來源于實踐教學,是教學模式的基礎,教學方式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應用才有意義,也只有通過教學實踐的檢驗才會不斷得到優化和完善。所以在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的同時,還需要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以便及時檢驗其教學效果與效率,做好修正和完善。
4.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有效結合的具體措施
(1)探尋信息技術和高中數學課程的結合點
數學老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尋找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內容之間結合的點,把信息技術全面應用到數學教學設計之中,使這項技術充分發揮其優勢。針對數學教學時出現的一些重點或難點,老師要積極考慮數學知識、信息技術和學生的思維方式三者之間的契合點。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思考環境。例如,老師在講解到“三角函數”時,因為傳統教學很難展示這個變化過程,使得學生不能完全理解,運用電腦動畫的形式在屏幕上把各種三角函數的線展示出來,做到數形結合,這樣就把抽象的問題單一化,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如可以用電子白板繪制出y=2x的函數圖像,并用紅色筆觸標出坐標原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為學生實現數學知識想象空間的拓展,還可以讓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數學知識點,這樣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就會得以提升。
(2)利用信息技術展開課堂教學活動
高中數學課程和信息技術之間是否可以有機結合的重要節點是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教學中的應用程度。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依據數學課程的內容和性質,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講解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充分體現信息技術的特點,還能有效地促進高中數學和信息技術之間進行深度的融合。例如,老師在講解到“圓的方程”內容時,老師可以把學生叫到電子教室,運用交互式白板的方法為學生進行教學講解。通過白板教學突出顯示功能來展示圓和直線的位置關系,以及各自方程的不同,同時讓學生看到抽象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圓x=2cosθ,x=2sinθ和直線3x-4y=9的位置關系判斷,通過電子白板繪制和計算,確定它們的關系是相交但直線不過圓心。學生就可以使用電腦把計算出來的結果傳送到老師的電腦中去。老師再根據計算結果,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更為詳盡的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數學課堂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3)通過翻轉課堂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針對高中數學的教學特點,老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建立翻轉課堂,讓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提升運用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主體,對于提升教學質量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老師在講解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內容時,老師可以講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數量積等相關知識點,并把講解過程用微課的方式展示出來,上傳到網絡平臺,讓學生結合課程內容學習微課,進行預習。在預習時,學生可以把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點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結合微課,對學生不能理解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或讓學生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直至學生理解并掌握為止。此外,還老師可以制作出題庫的微課視頻,讓學生以此進行練習和復習,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4)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復習和學習評價
對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復習和評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對教學目標能全面的體現,其中包括情感、技能、認知、學生自主的復習和學習能力和自身的發展等等;其二,要滿足新課的標準和教學目標。其三,充分照顧學生實際發展水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技術水平,進而實現學生的復習與學習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評價。例如,在進行“空間幾何體”教學內容時,老師把教學目標設為:首先確保學生能準確對三視圖與直觀圖等概念進行準確的了解,其次讓學生掌握幾何體三視圖的展開而得到基本的平面圖形,最后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理解并掌握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并由此形成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如運用電子白板,把梯形棱臺展開成平面的主視、俯視、側視的三視圖,并理解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三視圖組成原理。
5.結束語
總之,探尋信息技術和高中數學課程的結合點;利用信息技術展開課堂教學活動;通過翻轉課堂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復習和學習評價,把信息技術和高中數學的教學有效整合,能拓展學生思維,輕松掌握學習中遇到的難重點,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震輝.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30-31.
[2]宮海明.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讀天下(綜合),2020:48.
[3]陳佳.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J].新教育(海南),20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