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笙芳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對教育事業關注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創新性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開始滲透到各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部分家長、教師會采用嚴厲訓斥學生的教育方式。而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和家長應采取更加民主、更加理性的教育手段,對學生實施教育指導。賞識教育應運而生。然而,賞識教育并不是一味夸獎,教師和家長需要把控好賞識的尺度。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賞識教育
客觀來說,賞識教育絕不是毫無底線的夸獎吹捧,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挖掘其閃光點,并對閃光點加以強調。在賞識教育中,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度,要肯定學生身上的優點,也要適當指出學生身上的不足。歸根結底,賞識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以賞識教育為主要途徑對學生實施教育指導,是班主任必須掌握的一種教育方式。文章立足這一前提,對如何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實施賞識教育進行了探討。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一)明確賞識教育的地位
賞識教育又被稱為激勵教育。在賞識教育過程中,班主任絕不能毫無底線地夸獎學生、表揚學生,而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根本,以學生的具體需求為前提,通過表示肯定的方式,使學生產生較強的自主意識,從而充分鍛煉其自主能力及自我管理意識。將這一思想有效融入班級管理工作中,可以輔助班主任進一步提高班級管理成效,同時有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提升。另外,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賞識教育具有較強的應用意義。班主任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及了解,要尊重學生之間的思想差異、能力差異及認知差異,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興趣愛好[1]。總之,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賞識教育手段。
首先,在賞識教育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與學生形成了“上下級”關系,即便會在班級內設立班干部團體,但班主任依舊獨斷專行,學生只是規章制度的執行者,較少有機會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所以,在賞識教育思想的驅動下,班主任需要調整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要時,班主任可根據學生的優勢,合理地為其推薦一些崗位,打造一支符合民意的班干部團體。這既有助于提高班干部在班級中的威信,也有助于班干部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從而潛移默化地發揮賞識教育的價值。
其次,賞識教育理念的有效應用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積極心理的支撐下,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在傳統的小學教育工作中,很多班主任在發現班級學生存在學習問題或者紀律問題時,采取的處理方法比較強硬,如寫檢討、罰站、扣分。很多時候,這種方法只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會讓學生越來越懼怕班主任,越來越抵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其實,班主任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以賞識教育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專業術語叫作贊賞效應,指的就是,當一個人的價值被肯定,其會有更高的動力去滿足對方更高的期待。而這種效應對應的便是賞識教育,也就是說,當學生接收到班主任的贊賞與肯定,那么,他們就會有更大的動力朝著班主任的期望而努力。所以,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與學生構建和諧的關系,適當地贊揚學生,從而激發其內在潛能,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將賞識教育融入班級管理過程
賞識教育的根本在于,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優勢。那么對于班主任來說,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度,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十分重要[2]。在與學生交流,以及在日常生活和上課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有意識地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挖掘學生的一些閃光點,并適當地將其與教育工作相整合,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以展現自己優勢的機會。比如,班級中有些學生的成績并不優異,但是他們具有較高的組織力,很多同學愿意響應其號召。那么,在舉辦一些班級活動和校園活動時,班主任就可以將組織的工作交給這些學生,讓他們通過幫助班級同學做一些事情,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在活動結束后,班主任要在班級中點名表揚這些學生,使其有動力進步,這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帶動其他學生。
在實施賞識教育時,班主任要注意提高實效性。賞識教育并不是指隨時隨地表揚學生,而是要在發現學生的優點后,及時表示自己的肯定與贊賞,讓學生快速接收到這個反饋,并能夠在反饋的推動下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增強發展動力。作為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班主任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其他任何教師無法比擬的。所以,班主任需要發揮自己在整個班級中的管理作用,將賞識教育融入班級管理工作中。比如,如果學生能夠連續一個月或半學期不遲到、不早退,班主任就可以對其表示賞識。班主任也可以采取更加直觀的方式,如在班級的墻壁上懸掛一張表格,每天教學活動結束后,根據學生當天的表現在表格上蓋章。當章的數量達到一定標準時,班主任便可對學生進行賞識,并給予一定的獎勵。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全面滲透賞識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進而使學生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二、遵循賞識教育的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賞識教育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對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狀態的學生,班主任要采取不同的賞識方式。比如,對班級中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班主任要多激勵他們,以激發他們的潛在動力,培養其自信心;而對班級中一些性格比較外向或者比較調皮的學生,班主任則需要適當地控制賞識的力度,防止過多的賞識讓這些學生產生驕傲心理。必要時,班主任可將賞識教育與批評教育相結合,在肯定一些優勢的同時提出一些要求或者建議,提升賞識教育的針對性。
現代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網絡的影響,自身的個性越來越明顯,潛力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班主任一定要給予學生真正的尊重,不能把他們看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而是要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給予學生尊重,真誠地對待學生。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對教育方法進行適當的創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體現賞識教育的針對性。在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時,班主任要及時賞識;在學生遇到挫折時,班主任要及時激勵。除此以外,班主任要盡量細化賞識的內容,不能過于簡單籠統,不能只是說學生表現得好,而要說哪里表現得好,希望學生以后怎么樣,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從而堅定努力的信心[3]。
(二)互補性原則
賞識教育不只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藝術手段。賞識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勵學生,讓學生更好地面對未來,面對挑戰,面對挫折。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班主任要保持真誠,要盡量以一種平和的語氣傳遞信息;而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小錯誤、小過失,班主任不能過于著急。
在實施賞識教育時,班主任要遵循互補性原則,不能一味地賞識,而要將其與挫折教育相整合,讓兩者在既對立又統一的環境中,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引導。比如,當學生犯了一些比較嚴重的錯誤時,班主任要先指出學生的錯誤,要明確地告知學生,這種行為是不對的,然后適當地表揚學生的優點,撫慰學生的心靈。除此以外,在賞識教育的驅動下,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適度,可以一種相對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失望或者不滿,但絕對不能打罵學生[4]。這種委婉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賞識引導下自發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從而促使學生逐步進步。
(三)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指的是面對班級中的學生時,班主任不能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要以全面的賞識教育,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人無完人,在賞識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對班級中的每位學生,班主任都要一視同仁,要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愛,要以同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并且要保證每位學生都有受到賞識教育的機會。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后進生,班主任可適當放低教育和管理標準,以低標準對其提出要求。當他們能夠正確回答一些問題,表現出很小的進步時,班主任可以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形成學習自信心,從而將學習的壓力轉變為進步的動力。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低,自身的心理素質也相對較弱。在對學生實施教育管理時,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嚴厲訓斥,而是要尊重學生個體,保護學生的心靈。賞識教育,恰好能夠滿足現代教育的這一訴求,教師需要堅持賞識教育的理念,遵循相關的教學原則,如針對性原則、互補性原則、全面性原則,針對班級中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賞識教育方式,以完善教育體系,以愛的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豆玉燕.談賞識教育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的運用[J].漢字文化,2019(24):168-169.
張偉.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賞識教育及實施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9,21(16):210.
劉淑媛.如何利用“賞識教育”開展小學班級管理工作[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4):147.
楊子玉.淺談賞識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9(0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