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張臻

摘要:基于兒童學習生活現狀剖析與內涵探尋,建構“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校本化樣式,以自主式班級生活、共享式課堂生活、協同式社團生活,進一步探索師生同構的方式與方法,激活教師教育教學智慧,培塑并提升兒童核心素養,促進和諧師生關系達成,促進學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關鍵詞:師生同構;多彩學習生活;“四色學習單”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09B-0029-05
對于兒童而言,學習生活是他們主要的生活方式。當下兒童的學習生活往往被窄化為坐在屋子里、書桌前的“聽課的生活”“寫作業的生活”。我們認為,學校教育應當為兒童構建屬于他們自己的多彩的學習生活。
2006年,南京市漢口路小學從“四色學習單”開始研究,學生因“四色”方式,擁有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建構學習生活的意識。學校從“四色學習單”出發,歷時5年研究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小班環境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課例研究”,引領了整個學校的辦學文化、課程文化、課堂文化?!笆濉逼陂g,學校著眼“師生同構”,聚力“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研究。
兒童各不相同,自身也很多彩,兒童之間的交融會生發新的多彩,這些都需要我們研究兒童特點和學習規律,研究兒童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方式,以適合的教育促進兒童幸福、健康成長。
一、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校本化理解
(一)兒童的學習生活是多彩的,也應當是多彩的
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內涵是豐富的。它是跨學科學習或超學科的經驗累積,又是在縱橫交錯的多樣化學習空間中的素養生成。因而,我們還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為兒童準備多元的學習內容,提供多形式、多層面、多渠道、多平臺的豐富樣態,讓教師的“教”順應兒童的“學”、支持兒童的“學”,讓學校成為多彩的學習樂園。
“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特質是多彩的。“兒童多彩學習生活”是有“童趣”的生活,是一種屬于兒童自身的具有兒童文化特質的生活;是有“意義”的生活,體現學校教育立德樹人、全面提升核心素養的功能;是有“選擇”的生活,選擇的前提是豐富和多樣,是學會在豐富和多樣中,將兒童作為學習生活的主體而突顯出來,發展能夠選擇的本領和能力;是有“個性”的生活,即承認兒童是多樣的,有差異的,以多彩學習生活,培育積極向上、敢于擔當、全面發展的多樣化的人。
(二)兒童多彩學習生活需要師生同構,也應當師生同構
在兒童教育的語境中,“每一個”是值得珍視的詞匯,每一個教育人需要在教育生活中關注每一個兒童的生命狀態、促進每一個兒童可持續發展,把“每一個”的發展和幸福作為主詞?!皫熒瑯嫛笔轻槍熒P系直線而下的弊端提出,是針對力求讓兒童學習生活屬于兒童提出;是學習生活中,學生與其他參與者(同伴、教師)主動合作交流,建構知識,獲得積極生長[1]?!皫熒瑯嫛币彩恰敖獭迸c“學”同構,思維同步、心理共鳴;師生同構的過程,是兒童精神豐盈和學業進步的重要媒介,兒童積極參與建構,會逐步站立在自己的生活中央。
二、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校本化樣式
“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體驗、共同建構,使兒童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意義。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能促進教師設身處地揣摩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情況、知識儲備、學習情境狀態,有意識地站在學生的最近思維發展區考慮問題,設計教育教學活動。兒童主動參與建構,認知、思維與教師同頻共振,“學”“教”同構共生,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在師生同構的多彩學習中獲得個性化發展。
學校在實踐中探索了“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校本化樣式(如圖1),以此樣式推動開展實踐研究。
圖1 “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校本化樣式
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肮餐治鰞仍谛枨蟆?,教師與學生通過前測、交談等方式,分析共性需求與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肮餐魑鷥r值取向”讓教師教學和學生需求一致,使教與學“同構”,明晰立德樹人價值取向,為新時代接班人提供孕育沃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品質?!肮餐瑪M定設計方案”關注選擇性學習任務、個性化展示空間、多元化小組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工具與技術,以及充滿童趣的學習情緒等?!肮餐_發學習資源”充分開發利用學校周邊大學的人力資源與物態資源,讓學習空間由小學延展至大學。重構課堂空間,構建線上、線下交互融通的學習樣式,豐富學生體驗?!肮餐洑v學習過程”意味著教師與學生共同經歷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師生同構既可以由學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師提出。“共同品嘗學習果實”,學習生活的收獲對每一個學生、教師都是有意義的,每一個人在師生同構多彩學習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提升。
三、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校本化行動
(一)以“自主”為核心的班級生活的師生同構
師生同構班級生活的核心語詞是“自主”。這里的“自主”并非學生任性而為、無所顧忌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是有獨立見解,勇于擔當。
1.主體復歸——激活學生潛能
師生同構的班級生活,教師的作用由“下命令”“布置任務”等,轉為提出問題、創設商討情境,提供適當的支持或提出建議,由學生各抒己見,商量定奪,實現“我的事務我做主”。
2.交往互動——培養協同能力
班級生活中,兒童常會因觀點不同產生矛盾,會因視角不同發生沖突,這也是兒童交互多樣性的體現[2]。教師要因勢利導,引導兒童學會換位思考,在爭辯中學會合作、學會判斷、學會求大同存小異,培養協同能力。
3.自主評價——指向兒童發展
漢口路小學將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創生了“八禮卡”特色評價機制。評價過程分五步,突出師生同構,提高和促進學生發展。第一步:自主設計“八禮卡”,八款版面創意均來源于學生對于八禮的理解;第二步:結合低、中、高不同年段學生特點,開展班級議事,教師指導篩選,集體約定不同年段“八禮卡”的達標要求;第三步:集體晨會上,學生宣講團用小品、歌曲等方式宣講“八禮”規范;第四步:師生共同參與評價,為在“八禮”任一方面表現優異的同學“加分”;第五步:班級為獲得“八禮卡”的同學頒獎。
(二)以“四色學習單”為載體的課堂生活師生同構
兒童學習生活中,課堂生活是主體。研究中,我們嘗試用“四色學習單”引領多彩的課堂生活。作為師生同構多彩課堂的重要載體,“四色學習單”中的四種顏色可以標注角色分工、任務分類、多向交互等。這樣,每一個兒童在課堂的角色定位,會隨教學需要靈活調整,兒童的責任擔當、學習經歷和體驗,也會隨之而變。這就便于兒童獲得多種機會,在不同平臺上得到鍛煉,獲得不同發展。[3]“四色學習單”助力師生同構主要體現在:
1.轉變:順應學習的師生同構學習方式
師生同構的課堂生活要讓師生共同沉浸,調動已知、互相啟發、喚醒體驗、反復實踐。師生同構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視角,為學而教,為學定教。
學習目標可由“教師定位”轉換成“師生約定”。在課堂上,用“四色學習單”,共同約定每一個活動環節的目標,共同明確可以采用的學習方式、使用的學習策略、參考的學習路徑、利用的學習資源,共同評價學習的階段成果等。
學習活動可由“教師既定”轉換成“師生對話”。師生對話落在“關鍵點”——從關鍵點中發現或體會到什么?可以用哪些方法解決?這些關鍵點背后隱藏哪些知識、原理?關鍵點和關鍵點之間有怎樣的邏輯聯系?課堂上,圍繞關鍵點設計“四色學習單”,形成統一的螺旋上升的行為鏈。
學習情境由“教師掌控”轉換成“場景卷入”。課堂很多因素是事先約定的,但學生是生動變化有差別的。因而,“四色學習單”提供給學生的學習材料、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問題要有包容性、合作性、開放性或選擇性,讓兒童現場表現成為教學的契機或資源。
學習成效由教師“主觀判斷”走向兒童“進階發展”。我們在師生同構中,用“四色學習單”,引領兒童檢索、研判和理解,關注兒童傾聽、評析和概括,重視兒童實踐、探索和運用,強化兒童質疑、拓展和創生。由此,進行學習過程中質效提升的精準剖析。
2.重構:立體多維的師生同構課堂空間
師生同構引領著課堂內容、課堂結構重建,我們探索了“四色學習單”導引下的課堂空間重構的三大樣態。
樣態一:“四色學習單”導引的課堂空間的物型樣態。常規教室空間應有效利用,專用教室需有機整合,以“四色學習單”導引課堂空間的物型樣態:選擇性學習、交融性資源利用、個性化展示、多樣化群組,讓課堂空間洋溢著自在交流、自主探索、自由分享、自然吸納的學習氣息。
樣態二:“四色學習單”導引的課堂空間的精神樣態。師生同構的課堂是自由表達、允許犯錯、相互接納、理性爭辯、積極向上的,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愉悅感。為此,課堂上努力構建支持型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等),重塑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構建多樣化的學生與情境、學生與課本、學生與工具、學生與生活、學習與評價的關系,讓思維空間更靈動,讓情感空間更豐富,讓心理空間更愉悅。
樣態三:“四色學習單”導引的課堂空間的虛擬樣態。構建個性化的課堂學習平臺,每一個兒童在課堂上有學習需求時,都可以通過教室中的網絡交互工具,進行個性化學習。
3.搭建:“四色學習單”為載體師生同構課堂模式
實踐中,我們探索形成了師生同構的五種課堂模式:
“1—N”的發散型模式。組織形式上,可以四色角色呈現一對多的交互狀態;思維過程上,可以四色任務探究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內容上,可以四色拓展完成對關鍵點的生發等。
“N—1”的歸納型模式。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后,可通過“四色學習單”鋪路,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例如數學學科《認識幾分之一》教學中,教師通過“四色學習單”為學生提供了不同數量、不同種類的材料,學生在多樣探索中,自主發現和總結出分數的概念。兒童由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抽象概念建立,避免了教師一言堂帶來的被動學習和思維僵化。
“N1—Nn”的遞進型模式。“四色學習單”用紅、黃、藍、綠顯示學習內容的層次性,任務設置由淺入深,富有層次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完成相應的四色任務,實現從“N1”到“Nn”的遞進。
“1—1”的并聯型模式。“四色學習單”有清晰的指向性。師生對于“四色學習單”的設計與使用,抓住了點與點的對位研究,在教師幫助指導下,互相交流、傾聽、梳理、重組,共同發現所有場景信息,完成信息合成。
“N—N”的關聯型模式。師生可以在“四色學習單”提供的多種可能性的學習情境中,做到你一點、我一點加上教師的指點,達成更豐富的學習目標,成就多彩的課堂生活。
以上模式中的“1”是聚焦課堂中師生同構的關鍵點,“N”可以是多種材料、多樣感受、多元創造……不管是哪種模式,其中的“1”必然是撬動兒童學習思維的一個支點,教師在設計教學時,立足此支點,充分尊重兒童的原生差異,開發差異資源,啟發兒童思維。
(三)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社團生活師生同構
1.四色社團,按需而選
“四色社團”是漢口路小學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重要平臺。學校將四色社團選擇權開放,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自由選擇社團。每學期,教師會根據學生的選擇做適當增刪,如增加歡迎度高的社團開設數量或開設頻率。通過四色社團,力求每一個孩子做活動中的“這一個”、舞臺上的“這一個”、生活中的“這一個”。
2.四色社團,因需而設
四色社團是面向每一個兒童的,是因每一個兒童的真實需要而存在的。2020年學校收到一份特殊的申請書,申請人是一名特殊的孩子小明(化名)的母親。小明生活在學校所在的社區,因為身體原因,無法正常進入學校學習,但家長希望學校能夠為小明做心理療愈輔導。學校專門為小明量身定做開設了心理沙盤游戲社團,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固定時間,有專職心理教師一對一地對他進行指導。
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在充滿童趣、自主選擇、個性徜徉的多彩學習中,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與教師共同建構多彩的學習活動,努力實現師生共同成長。學生素養得以培育并提升,教師科研能力與專業素養得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研究品質得到提升。2017年,學校課題研究成果榮獲第三屆中國教育成果創新博覽會優秀成果獎;2018年“‘四色學習單導引下的課堂空間重構”項目成功立項南京市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2020年,“優質每一個:學習單導引的師生同構課堂模式研究”項目成功立項南京市優秀教育成果培育項目;2020年,學校榮獲南京市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示范學校;2021年,本課題研究成果“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實踐探索”獲南京市第二屆教育科研創新成果一等獎。
參考文獻:
[1]瓦西里奧斯·伊曼努埃爾·菲納克思,胡億軍,張虹.合作建構:兒童和教師共同建構知識和探索意義[J].幼兒教育,2017(Z6):4.
[2]王曦.讓班級屬于學生——構建協同式班級生活的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11):82.
[3]周婷.兒童多彩學習生活:一種校本化的理解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6(10A):44.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