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摘要:基于小古文閱讀教學,通過閱讀小古文培養寫作興趣、品析小古文提高寫作能力、積累小古文拓展寫作視野等路徑,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
關鍵詞:小古文閱讀;寫作教學;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09B-0046-03
小古文貼近兒童生活,是短小淺顯的文言和半文言,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教師在教學小古文時,除了教會他們疏通字詞、理清內容外,還可以引導他們開展寫作活動,做到讀寫結合,真正提升語文素養。
一、閱讀小古文,培養寫作興趣
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初讀、精讀和品讀小古文,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提高寫作內驅力,愉快地、主動地去嘗試寫作并愛上寫作。讓學生找到自己和小古文作者的思維對接點,并以此為切入點探究下去,發揮自己的想象,構思自己的寫作內容。通過閱讀、整理小古文的脈絡,培養寫作興趣,做到在教學活動中的讀寫結合[1]。
(一)初讀小古文,擴寫故事編情節
學生在展開初步閱讀時,教師可以首先疏通小古文中字詞的意思,請學生自己嘗試解釋語句的意思;接著鼓勵學生梳理小古文的信息,找出這篇小古文故事情節中的起因、經過、結果;最后把小古文擴寫成白話文。
例如在學習《守株待兔》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分析這篇小古文故事情節:起因是“兔走觸株,折頸而死”,經過是“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結果是“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學生將小古文內容擴展出來,將事件分成三部分,同時適當運用好詞好句,再加上一些簡單的修辭手法,用自己的語言寫清楚。這樣在幫助學生理清小古文的脈絡的同時,也讓學生明晰小古文的內容,還能做到古文今用,利于自己的寫作。
(二)精讀小古文,續寫故事增興趣
教師在精讀小古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找到讀寫延伸點,續寫小古文中的故事。讓他們在續寫的過程中,體會創作的樂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例如學生在品讀完《守株待兔》之后,發現故事情節戛然而止。這個從早到晚守著神奇的樹樁,等待奇跡出現的宋國農民接下來會怎么樣?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續寫故事。他們有的描述這個農民再也不愿意努力耕作,天天守著樹樁,最終餓死。有的寫的是這個農民遭到周圍人的嘲笑,但在一些好心鄰居的勸說下,最終幡然醒悟,明白不能妄想不勞而獲,而是要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從此以后,他認真耕田,不再固守狹隘經驗。教師引領學生通過對小古文故事情節的續編,進一步提高了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
(三)品讀小古文,聯系生活寫感悟
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感悟,學生的寫作靈感才能源源不絕,教師引領學生品讀小古文,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談談感受,這樣他們寫出的作文才能寓意深刻、發人深思。
在品讀《守株待兔》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這則寓言小古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寫在作文中;還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想生活中是否有這樣一類想不勞而獲的人,寫一寫對他們的看法或如何勸說這類人。這樣安排作文結構,顯得層層遞進,同時也讓作文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出他們的寫作欲望。通過寫作,學生對《守株待兔》的中心思想——不能想著不勞而獲,要想有幸福美滿的生活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奮斗,會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和情感體驗。
二、品析小古文,提高寫作能力
小古文雖然篇幅較小,但語言凝練,立意深遠。教師要讓學生把握文章中的關鍵性的詞語或句子,對小古文進行更深入的剖析,找到寫作的突破點,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一)刻畫細節,引導人物描寫
要寫好作文,必須要有生動形象的細節描寫,然而很多學生的作文讀起來枯燥無味,缺少細膩的細節描寫,情節安排中缺少人物內心情感的波動。教師要讓學生把握住文章中的突破點,對小古文進行更深入的剖析;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對小古文進行創編時,哪里可以增加細節描寫,表現出人物的神韻或性格特征等。以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在自己創作時融入人物細節刻畫,寫出更出色的作文。
例如教學《自相矛盾》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小古文后說說自己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細膩刻畫人物形象。有的學生說這個楚國人在推銷自己的盾和矛的時候,可以進行很好的細節描寫。筆者請一位學生上臺來表演他學楚國人賣東西時得意揚揚的樣子,其他學生從他的神態、語言、動作、吆喝聲等方面進行觀察,再全班交流,最后自己動手寫一寫。這種人物細節描寫的寫作訓練,無疑讓學生對本課的小古文閱讀也有了較深的理解和領悟,讀寫結合的目的基本已經達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小古文學習學到的刻畫細節的習作策略,同樣可以運用于其他作文練習中,漸漸地,他們的作文會越來越生動、飽滿。
(二)環境渲染,塑造人物形象
當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作素養,教師可以思考如何讓他們的作文寫得更加飽滿、充實,可以讓他們嘗試在寫作時運用一些技巧,例如通過側面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一些文章的時候,可以讓他們把握其中可以增添寫作特色的地方,鼓勵學生圍繞特色點進行討論,進而讓自己的作文變得更加精彩。
例如教學《學弈》,教師在疏通完文章大意后,為了培養學生深層次探究人物個性情感或品質的能力,可以讓他們選取其中的探究點進行討論交流,并把內容寫一寫。這篇文言文中有兩個個性品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個學弈時專心致志、一絲不茍;另一個無心學棋,思維不專注。如何才能把兩個人的形象刻畫出來,形成鮮明對比呢?可以通過側面描寫,利用環境渲染的方式。例如,有的學生展開想象寫了老師在樹下教學下棋,樹上的一只蟬一直在“知了、知了”地鳴叫,認真學棋的那個人不為所動;不認真學棋的那個人,兩眼看得入了迷,又被老師批評等等??傊?,學生通過側面描寫,學會如何烘托人物形象。教師在指導學生讀寫結合時,就可以圍繞這一方面展開教學。這樣,學生就可以進一步了解到如何才能更好地進行寫作。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學以致用的其他寫作活動,在實踐中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這些小技巧,進而提高語文閱讀和寫作基本能力。
三、積累小古文,拓展寫作視野
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的編寫十分具有科學性,三、四、五、六年級共編入小古文十二篇。教師在進行小古文教學的同時,要讓學生多積累課外小古文,以拓展寫作視野,更好地進行習作的創新。
例如筆者在教學三年級時,讓學生購買了《小學生小古文100課》,并讓學生準備一本摘抄本,摘抄自己喜歡的小古文語句,也可以進行小段的改寫、擴寫。一年后,筆者發現,學生的習作能力越來越強,習作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這與他們平時的小古文課外閱讀是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1]朱燕.捕捉切入點,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8(11):27.
責任編輯:賈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