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教學法通常指把物理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通過問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解決相關物理問題,獲得物理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與成績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就問題教學法的意義進行論述,并提出一些應用策略.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物理;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2-0086-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簡介:左洪權(1968.8-),男,江蘇省灌云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
物理學科作為初中階段一門重要學科,其教學方法通常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具有直接影響,并對學生能否充分掌握相關物理知識有著重要影響.通過適用于學生教學方法選擇,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而且還能深化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探究的欲望.而問題教學法作為新型、高效的教學法,其主要的特點就是把學生當作主體,將學生具備的綜合素養培養作為目標,物理教師需充分注重自身在課堂上引導者的角色.初中時期,學生理解相關物理知識通常是物理教學當中的關鍵時期,其通常對學生的后期實現高效學習,有著重要影響.基于此,初中物理的具體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問題教學法的運用,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探究,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吸收與消化相關物理知識.
一、初中物理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意義
1.有助于教學方法的豐富
物理學科是初中時期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其教學效率整體上并不樂觀,物理教師與學生在物理知識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通常和物理教學質量無法呈正比,這種狀況下,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相關物理知識的積極性,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的探究力.因此,學生作為學習中的引導者,物理教師需注重自身的變通,積極改善初中物理階段教學方法相對機械化以及教學內容較為死板的現象.而問題教學法則基于學生的角度,把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且教師也不再古板的講解內容,而需注重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加強引導,以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掌握相關知識.物理課堂的教學時間通常較為有限,教師不僅需注重相關物理概念的講解,而且還需依據該板塊的具體內容特點,對于物理知識有關的情境進行構建,將復雜、抽象的物理現象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進行呈現,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現象,而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興趣,強化具體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2.有助于學生思維拓展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國當前的教育制度也得到不斷進步與完善,但是,當前仍舊有大量學生及其家長由于受傳統化教學理念的影響,以成績為主,這就致使學生在具體學習中,仍舊習慣于死記硬背相關理論知識,并通過做大量習題,促進自身的成績提高,這種傳統化教學方式,通常已無法滿足社會當前的發展需求.因此,物理教學中,良好學習觀念的塑造,通常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有著重要影響.將問題教學法運用于初中物理的具體教學中,其不僅突破了傳統化教學理念,并通過現代社會的發展實現教學觀念更新,而且還能使學生樹立良好學習觀,并對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與啟發.同時,問題教學法的運用,教師還能將物理教材的相關內容作為基礎,提出值得學生思考與研究、有延伸性的相關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從而實現思維拓展.
二、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基于遞層性問題的物理教學
初中物理的問題通常較為復雜、抽象,且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也較為密切,這種狀況下,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就會感到枯燥乏味以及走神現象,長期以往,學生就會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厭倦,并失去探究物理問題的興趣,并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基于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可創設層層遞進的物理問題,以高效有趣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并通過物理問題的設計,促進師生彼此的積極交流,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相關物理問題,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物理知識.
例如,對“阿基米德原理”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可先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物體能夠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卻沉入水底,物體的沉浮有什么條件?”根據該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會認為和物體的屬性有關,此時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大家知道鐵塊并不能浮到水面上,為什么大型軍艦、輪船用鋼鐵做成的卻能夠在海上航行?”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以此引出課堂要講解的內容,也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即排開水的體積與物體重量的關系.經過系列問題的提出,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而且還能對學生自身的探索精神進行培養,從而實現高效化教學.另外,問題教學法的開展,還能使學生形成思考問題以及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并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因此,通過遞層問題的設置,不僅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自信心,而且還能使學生通過問題遞進,促使學生實現深入學習,最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2.基于問題情境創設的物理教學
想要通過物理教學促使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物理知識,并走進物理世界,從而實現學以致用,基于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就需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將情境教學與問題教學兩種方法相結合,通過多樣化的問題創設,促進物理課堂上教學趣味性增強,幫助學生充分解決物理學科的相關實踐問題,以情境創設的形式,促使學生深入的理解與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
例如,對“杠桿”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可依據杠桿原理實施問題情境的創設,以深化學生對于杠桿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理解.基于此,物理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在我們生活中,用扳手擰螺母的時候,用手緊握扳手的另一頭感覺比較輕松,如果用手握住扳手緊挨螺母的一頭,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同時,物理教師還能以語言的形式進行問題情境創設,如:“術語四兩撥千斤中蘊含的什么物理原理,在生活中能夠實現嗎?”“啤酒瓶的蓋子用手很難直接啟開,而運用開瓶器卻能夠輕易打開,開瓶器是否符合杠桿原理,其受力臂、支點和阻力臂分別是什么,大家畫出開瓶器開啤酒瓶的示意圖”以此使學生了解到現實當中存在的杠桿應用.由此可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通常可以使學生深入的了解與掌握有關物理知識,掌握物理學原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基于生活化問題設置的物理教學
初中物理相關知識通常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聯,且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應用,因此,物理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法時,需注重將問題與現實生活有效結合,以促使學生具備將學習與掌握的相關物理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以學生的學習為基礎,通過問題教學法,提出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物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這不僅能深化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而且還能使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從而使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對“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現實生活當中存有的靜電現象,如穿衣靜電、手摩擦紙片等各種現象,教師都可能引導學生親自經歷,教師可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靜電現象,其是怎么產生的?”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討論,這不僅能深化學生對靜電現象的理解,而且還能使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知,通過生活化問題的提出,不僅能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同,而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相關物理知識的熱情,從而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運用于初中物理的具體教學中,其不僅是對學生思維進行鍛煉的有效方法,而且還是對學生自主探索與獨立思考的重要教學方式.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時,需將教學內容與物理問題進行有效結合,強化物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使問題教學法的運用效果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使學生知識的學習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海云.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2):106.
[2]周春峰.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情感讀本,2019(30):39.
[3]唐春國.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7(17):31.
[4]石磊.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9(6):182.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