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改瑞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雙師課堂”的運用策略 武改瑞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市第一小學,寧夏銀川 751400)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應與時俱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育更多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信息技術為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推動了“雙師課堂”的構建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應與時俱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育更多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信息技術為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推動了“雙師課堂”的構建,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資源和師資共享,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構建“雙師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師課堂;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8-0077-02
引? 言
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為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基礎保障,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培育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人才。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發(fā)展不平衡現(xiàn)象日益凸顯,部分偏遠地區(qū)的學校基礎教育環(huán)節(jié)薄弱,小學教學中常出現(xiàn)班集體多、教師少,占比嚴重失調的問題。“雙師課堂”已變成部分學校推動文化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重要突破點,是一種新的教學方略。在“雙師課堂”模式下,一位教師能夠通過網絡進行范圍更廣的授課,可以解決部分地區(qū)小學階段師資基礎薄弱、教師欠缺、課程內容單一的難題。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優(yōu)化教學結構,深入了解“雙師課堂”的構建和教學目標,并結合教學實際優(yōu)化課堂結構,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進而為學生營造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建良好的展示平臺,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在此,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簡要闡述“雙師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一、“雙師課堂”的實施方式
“雙師課堂”是指線上名師講課與線下指導、管理相結合的課堂[1]。一位是主講教師,以網絡直播平臺為載體進行教學;一位是助課教師,承擔課堂管理和課后練習指導。兩位教師相互配合、相輔相成。“雙師課堂”需要主講教師和輔導教師相互協(xié)作,主講教師必須由專業(yè)技能嫻熟、教學閱歷豐富的教師擔任;助課教師一般由教學工作經驗相對較少,延展性較強的青年教師擔任。
為確保“雙師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應提高信息化素養(yǎng),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文化教育與技術相結合的互聯(lián)網授課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授課方式。“雙師課堂”的建設需借助網絡直播平臺、教學服務平臺等開展,主講教師在主講課室授課,學生結合互聯(lián)網在各課堂中學習。與此同時,助課教師配合主講教師,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如派發(fā)教學游戲道具、教學實踐原材料,對主講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yè)開展查驗與歸納,并將課堂教學目標落實狀況進行歸納,反饋給線上主講教師。這一授課方法采用的是網絡播放的形式,教學內容可拷貝、可回看,其借助雙重互動模式,完成遠程控制雙重互動交流教學。
二、應用“雙師課堂”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下,會發(fā)生同一學校同一課程師資不平衡的狀況,導致部分學生無法享有高品質的教育。因此,教師需要探尋新穎且科學的教學方法解決這一問題,而“雙師課堂”的執(zhí)行會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難題,將其融入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雙師課堂”模式不僅可以確保教學品質,還解決了師資不足的難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雙師課堂”教學方式,主講教師的示范引領,有益于推動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打造出有效的教學精英團隊。青年教師需要有塑造和實踐的過程,需要有經驗和教學風格成熟的教師幫帶,但老教師時間和精力有限,難以抽出時間帶新教師。而“雙師課堂”教學方式下,新教師可以根據視頻學習和積累經驗,這有利于師資團隊的建設和教育的發(fā)展[2]。由此可見,在小學教育中運用“雙師課堂”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雙師課堂”的運用策略
(一)科學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培育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帶來了豐富的資源,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建立高品質資料庫。“雙師課堂”模式下,學校不僅要善于發(fā)掘和培養(yǎng)本地區(qū)內的優(yōu)秀教師,還應積極主動擴大主講教師資源,讓高品質資源在地區(qū)內互連共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講教師會根據CCtalk平臺融合歌曲、視頻等資源,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助課教師則配合主講教師教學,解疑釋惑,定期檢查并點評學生學習效率,引導學生迅速把握學習內容。針對無法跟上直播間教學節(jié)奏的學生,助課教師會自主運用教學視頻再度開展教學。同時,主講教師會根據互聯(lián)網技術連接高品質資源開展優(yōu)質課教學,并結合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展現(xiàn)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牛郎織女(一)》一課時,助教教師可以結合主講教師的視頻講解舉辦“畫故事、說故事、寫故事、演故事”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從“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中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小故事進行演說,并錄成視頻發(fā)到班級網絡平臺中。這一活動需要助教教師提前接收主講教師的教學視頻,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同時結合主講教師的網上授課,不斷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雙師課堂”模式下,主講教師負責線上解答疑難,助教教師負責線下推廣指導和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從而迅速找到課程薄弱點。這有利于教師開展目的性教學,進而提升語文教學實效性。
(二)優(yōu)化語文課堂常規(guī)管理,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好的管理機制能夠更加緊密地結合教學活動,好的管理方案可以約束教師的行為。在以往的視頻授課中,教師往往一味地進行視頻展示,忽略了學生的觀看效果,且在學生觀看視頻中忽視了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因此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互聯(lián)讓線上主講教師和線下推廣助教教師按時集中備課,尋找能讓學生迅速掌握教學內容的方法,并在教學具體方法上開展自主創(chuàng)新,以求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從軍行》的過程中,助教教師應重視課堂學習環(huán)境的管理,通過學習任務的設置促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主講教師的視頻上。助教教師可以融合教學內容,首先進行古詩詞專項教學,讓學生跟隨主講教師的視頻,了解作者,品味詩意。此外,助教教師還可以根據主講教師的古詩講解視頻制作思維導圖,或采用以詩配畫的方法,促使學生在學習任務的指導下有效開展學習活動。
(三)立足學生主體階段特征,拓展學生思考空間
在“雙師課堂”課后練習中,主講教師要結合自己的講課狀況和助課教師的意見反饋,進行課后反思。助教教師要明確提出意見與建議,評課記錄要具有客觀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務必依據不同的講課種類,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設計不一樣的導學案,正確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重難點有初步的掌握,進而為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教學主題活動及線上學習活動奠定基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例如,在《古詩三首》教學中,助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依據自身對古詩的了解、想象進行繪畫,并提供主講教師的繪畫樣本引導學生學習,保證學生的繪畫能夠體現(xiàn)詩的意境,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逐漸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在實踐中,學生結合主講教師在視頻中的講解,基本掌握了古詩內容,并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本古詩集,每個人沉醉古詩文學習中。助教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古詩詞寫繪作品依照班級同題古詩詞選編,結集成冊,以展現(xiàn)學生個性化,并留有成長的蹤跡。這樣不僅能提升教學效率,還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科技的進步為教育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了契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網絡科技構建“雙師課堂”,不但便于教學資源整合,提升師資力量,而且有益于豐富教學形式,能使學生在全新的“雙師課堂”中積極地學習和探究。教師應結合時代的進步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并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科學地運用“雙師課堂”,從而構建高品質和高效率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肖露.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職院校“雙師課堂”構建研究[J].智庫時代,2019(23):129,133.
趙鑫,呂寒雪.智能時代“雙師”課堂教學:本質、表征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21,20(03):90-97.
作者簡介:武改瑞(1993.1-),女,甘肅平涼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