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社潮
農機生產制造和營銷企業,無論是規模以上及上市公司、還是中小型企業,都在不斷摸索學會充分挖掘和借用在農業生產實踐第一線農機使用“土專家”的力量,為其所用,使其一部分人成為本企業產品使用與市場拓展的“領頭雁”,這是優化企業人才技術隊伍結構、補短板和提升企業競爭實力的一件大事,非常有實際意義。
企業普遍感到,一方面,自身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結構上明顯存在短板,既懂農機、又熟悉農藝的工程技術人員少之又少,并且難以招聘到;另一方面,能夠長期派駐農機生產第一線的力量又顯得比較薄弱,獲取來自生產第一線實際應用信息渠道更是有限。這一現狀,長期以來一直是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困擾的痛點。所以,力求通過基層農技等人員來彌補這個短板,是不少企業一致選擇的辦法之一。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是農機使用的高手,還是非常值得農機企業尋找、挖掘、合作,在市場開拓、服務中可以借力借用的力量;這些人就是在農機生產作業第一線實踐中磨爬滾打歷練出來的農機‘土專家’們。這些‘土專家’是企業拓展市場不可或缺的借用力量。
全國有幾千萬農機使用操作者隊伍。在這支大軍隊伍中,有一大批在農業生產作業第一線,駕駛農機、使用農機、維修農機、改制農機的農機運用高手。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各省市區第一批306人入選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名錄人員。同時,不少省市正在陸續開展農民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定工作,吉林省就有十幾位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被評為高級農機工程師。這些遴選出的“土專家”、獲得農民高級技術職稱的機手,就是他們這個群體的突出代表。農機使用“土專家”們,長期扎根農村、長期服務于農機生產作業第一線,在農機具研發改進、農機化技術推廣、農機故障診斷維修、農機駕駛操作、農機作業服務、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農田宜機化改造等方面,個個都是身懷絕技,在農機運用等方面展現出比較高超的能力,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農機行業發展中展現出不可低估的智慧與才能。
從國內外農機行業的發展實踐看,在農場主、農民中涌現出的農機使用“土專家”,是農機具改革改制的巧匠,是助力農機新產品研發最貼近實際的高參、是具有發明創新市場急需農機具的潛能,還是破解農機使用難題的高手、是農民眼里農機新技術新機具使用的帶頭人、是農機設備故障診斷排除的能手。
同時,這些農機使用“土專家”,還是農機市場需求的引領開拓者,他們對一種新農機產品的應用和評價如何,在農民用戶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和號召感染力,起著明顯的引領帶動示范效應。可以說,對農機制造與經銷企業,這些“土專家”是市場拓展不可低估的力量、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值得挖掘和深度合作的“寶藏”。
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農機企業,有必要把借用發揮“土專家”等農機使用高手的作用,作為營銷戰略的一件重要事情來做。要拿出可行方案,能夠識才用才、多點發力,充分發揮這些一線農機“土專家”等配合企業需求開展服務的潛能,在農機市場拓展和服務中,著力使他們成長為助力企業發展的“五大員”。
這“五大員”:一是企業農機新產品的試驗員,通過他們的先試先用,能反饋出有一定價值的改進意見建議;二是農機市場需求信息的傳遞員,通過這些人及時定期且聽取關于市場需求的調查了解,對市場的判斷會更接近實際;三是農機售后服務維修員,把一些農機產品的售后服務維修,分包他們去做,會使售后服務運行成本更低、反映解決更及時、更方便;四是企業農機新機具、新產品的推廣員,鼓勵支持這些“土專家”們成為企業新機具、新產品的率先購買使用者,產品一旦可行,他們的“頭雁”效應,對新機具、新產品銷售使用的拉動會十分突出;五是農機新產品、新設備的使用培訓員,在產品相關培訓活動中,請他們講解使用心得體會,傳授應用經驗,現身案例講解,更有說服力、更接地氣、更實用。